小学班级文化创建的策略研究 23(2)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749841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班级文化创建的策略研究   23(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班级文化创建的策略研究   23(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班级文化创建的策略研究   23(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班级文化创建的策略研究   23(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班级文化创建的策略研究   23(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班级文化创建的策略研究 23(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班级文化创建的策略研究 23(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摘要 班级是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班 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真正地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班级文 化建设是一个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全新的课题,它对于我们进一步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小学班级文化 建设的作用和途径,针对当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1.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核心要素,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对学校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2、。古人云:“蓬生麻中,不 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惧黑。 ”可见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成员的身心发展具有 重要影响,尤其对小学生的影响更深刻。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完善的集体, 才能造就完善的人。 ” 1.1 班级文化的基本概念 1.1.1 学校文化 学校活动是人类所有社会活动中最具有效力的一种文化活动,它具有其他任何 社会组织都无法比拟的文化功能,学校文化就是通过学校的教学、管理、组织和 生活的运营而表现出来的,是学校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 德标准、行为规范、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及规章制度等的总和。是由全体师生 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

3、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 晶,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学校内人的发展,最高价值在于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它既是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独特存在样式,也是学校整体办 学思想、育人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具体表现。 1.1.2 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社会的支流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近些年随着人们对班级 文化的极度关注使得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较代表性的主要有: 有人认为“班级文化是一种教育存在。班级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班 级文化是指班级生活中一切文化要素,而狭义的班级文化特指班级全体成员创 造出来的独特文化。 ”有人认为“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

4、班主任的引导下, 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还有人认为 “班级群体文化简称班级文化,即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的所有成员或部分成员 所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 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 等则为其物质化反映。 ”班级文化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就是以班主任为主导, 由班级中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出来具有班级特色也能体现班级生活方式,并带有- 2 -本班特有的文化氛围。1.2 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 1.2.1 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的教育具有促进作用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环境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

5、对学生有着潜移 默化的影响尤其是文化因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具有 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不需要强制,而是学生主动地、自觉地适应着文化的熏陶。 每个学生都是完整的生命体,只有在完好的班集体才能促进其认知、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所以班级文化对其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2.2 班级文化对于班级管理具有导向作用 班级文化就是在班级管理目标、管理制度及管理内容的制定上逐渐形成的。 班级文化一旦形成,便对班级管理起着指导作用。那就要求班主任制定好班级 管理计划,以此约束学生。班级文化将以其特有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告诉小 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这是一个

6、缓慢的过 程具有时效性,学生会受到班级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1.2.3 班级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文化对班级文化具有导 向作用,反过来班级文化对学校文化也具有相对的作用。当一个班级具有鲜明 的特色,学生也就具备着特别的表现,这样就会成为学校的亮点,成为教师和 学生心中的品牌,这个班的班级文化就会泛化为整个学校的文化。如果将每个 班级的文化亮点加以放大,就发展成为学校的文化亮点,所以建设优秀的班级 文化对学校文化起推动作用。 2.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 2.1 确立班级价值观,培育学生的班级认同感班级精神是学生群体在班级价值观引导下,在追

7、求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形成的 共同的心理特征,确立班级的班训、班歌、班徽和口号等班级价值观要根据学 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且在征得广大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价 值观的萌芽时期,教师必须合理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如果能够 经常以班级的价值观反省自己的行为,就能够形成教育合力。班级价值观的形 成,不能照搬现成的学校价值观或其他班的价值观而应从班级自身的教育实践 和班级成员的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与本班特点相联系。 2.2 明确班级文化,塑造优秀的班级形象 班级形象就是班集体给别人的客观感受,它是班级文化的外显形态。良好的 班级形象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

8、任,有利于 班级整体形象的提升。班主任可以带领全班同学开展班级活动,通过各种活动 展示班级的班徽、班旗、班歌、班服等班级标志引起学校的广大师生的注意给 他们美好而鲜明的视觉形象。另外,班级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艺术节、 运动会以及演讲比赛等活动宣传班级形象,这些活动面对的是全校师生,影响- 3 -范围广,可使更多人见识本班风采。通过一系列的班级活动,大大提升了班级 的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必将得到极大提高,良好的班级形象将得以展现。 2.3 制定管理制度,构建民主和谐的班风 班级的各项工作应该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力求营造一种和谐、 民主和文明的班级环境。各个班级应该逐渐建立起班干

9、部监督以及奖励和惩罚 公开制度。各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学生公 道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只有当同学们意识到 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才会真心诚意地关心和热爱这个班集 体。 2.4 创设团结友善的班集体,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当班级文化中的班级价值观能够被班级绝大多数同学所接受,制定的规章制 度能够被绝大多数同学所遵循,学生的权利和义务能够得到保障和实现的时候, 班级中的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便能够 产生极大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形成一种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和谐关系。只有当 班级的各个成员能够在一

10、个班级里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班级的文化才能够真正 塑造并发挥最大的作用。 3.当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3.1 班级文化建设意识浅薄 一些教师由于本身对班级文化内涵认识片面,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把 更多的目光放在学风的塑造上,片面地强调学习,忽视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 最终导致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局限化。以考试成绩优良作为评价标准,导致一 些成绩落后的学生产生逆反心里,不愿意融入到班集体中,使班级文化建设受 到局限。再加上有些班主任是被迫去实施班级文化建设,只注重形式,造成班 级文化建设没有连续性、没有整体性。3.2 班级文化建设缺乏个性 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很多小学的班级中找不到个性文

11、化,一方面是由于 班主任与小学生创新意识欠缺,活动方式陈旧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教育管 理者没有重视小学生的兴趣特长,大多数都集中在文体活动中,内容千篇一律, 形式老套。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发展,小学的班主任应开展适合 学生发展有创新意识的活动,在实际的班级生活中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人格,形 成积极向上有个性特色的班级文化。 3.3 班级活动流于形式 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对促 进学生发展,加强班集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活动 流于形式化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主要因为是:一是很多小学班主任认为小 学教师工作量繁重,班级活动的开展是

12、耗时耗力的,要占用到教师的课余休息 时间,还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时间;二是很多小学班主任没有深入主题班会活动 和综合实践活动,只递交活动方案而不实施;三是有些班主任对于课余活动热- 4 -情度不高,没有带头积极坦诚地参与活动,以自己的丰富情感鼓动学生的参与 热情;四是有些班主任虽有好的活动方案,但因分工不合理、学生积极性不强 等因素,最终导致活动无法进行流于形式。 3.4 班级管理忽视民主 班级的民主管理有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班级成员协 力共同搞好班级建设,但当前有些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却忽视了班级管理的民 主性,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态度和管理体制造成。不合理的班干部管理制度, 存在

13、着很大的弊端,使得小学生容易对集体活动产生叛逆心理。教师把所有奖 惩制度与考试成绩挂钩,导致学生片面追求考试成绩。以考试成绩的好坏来决 定奖惩,这种做法最初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会助长学生功利性的心理, 认为成绩最重要其它一切无所谓,会使部分落后的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此外, 班主任教师对于个别优秀学生的过分宠爱也会导致班级制度建设中的不公平现 象,比如这些优秀生做错了事情不批评,在班级成员讨论问题时总是认可和肯 定几个人的说法等。时间长了致使部分同学在班级决策时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观 点,这就阻碍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民主化发展。4.解决当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所存问题的相关建议 4.1 明确班级文化建

14、设的意义和目标,让班级文化建设具有针对性 优秀的班级文化不会自动生成,它需要班主任的引导和组织,需要全体成员 的共同努力和维护。班主任要对班级文化意义的正确解读,不能有歧义,只有 认识明确才能实施目标,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显现出本班的亮点。因此, 要让班级文化建设更具有针对性,班主任首先要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目 标。 4.1.1 班主任要正确理解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班主任要从误区中走出来正确解读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要知道小学生的 身心发展在步入学校时都处于初级阶段,其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人 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是从小学中培养的,而良好的班级文化对于学生身心发 展的各个方面都有促

15、进的作用。班主任还要知道小学生喜欢集体活动,喜欢结 交朋友,在各班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能把本班级优秀的班级文化传递给其他班 级泛化到学校最终形成学校文化。班主任应将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界定为,为 了每个学生能全面、均衡的发展。 4.1.2 班主任要结合班级特点制定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班主任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来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教师营造文化氛 围可以采用贴名言警句、建立图书角、建立借阅管理制度等方式实行。小学的 六年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设定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确定目标 之前,必须对班级的课程设置、环境等进行全面的了解。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 必须从本班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实际。例

16、如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 们好奇心很重,好玩好动,有一定的自我表现欲,需要被肯定和鼓励。班主任- 5 -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建设充满童真的学习环境,开展符合 其年龄特点的班级活动。总之要建设好班级文化,需结合班级实际情况针对性 地对待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制定好发展目标。 4.2 营造温馨的班级物质环境,给学生提供舒适的发展空间 优雅的班级环境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还可以提高班级管理的成 效,教师得重视教室的布置。一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小学生 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在布置教室既要考虑到趣味性,又要以不分散 学生的注意力为前提进行设计,根据低年段到高年段学生年龄的变化布置相应 的班级环境。第二,教室的布置要充分体现小学生的自主性与全员参与性。教 室是班级全体成员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自己的天地。第三,布置教 室还要考虑到经济实用。由于教室内的各种装饰和设施需要经常更换,为考虑 节约环保布置教室的材料可以选择可重复利用的材料。 4.2.1 精心打造,丰富教室布置的内容 认真完成对班级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