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及其针灸治疗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748756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渴及其针灸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消渴及其针灸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消渴及其针灸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渴及其针灸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渴及其针灸治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渴及其针灸治疗消渴及其针灸治疗消渴及其针灸治疗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消渴(diabetes)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其主要病理变化为阴虚燥热。本病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又以肾为关键。本病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又往往互为因果,病初以燥热为主,继则阴虚燥热互见,病久则以阴虚为主。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症状不同,病变轻重程度不同,可分为上、中、下三消。病变脏腑各有侧重,上消属肺燥,中消属胃热,下消属肾虚,亦可肺燥、胃热、肾虚三焦同病。本病与现代医学糖尿病基本一致。尿崩症因具有多尿、烦渴的临床特点,与消渴病有某些相似之处,亦可参考本节治疗。【病因病机】本病

2、主要由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不调,劳欲过度所致。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羸,精气不足,复因调摄失宜,终至精亏液竭而发为消渴;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厚味,以致脾胃受损,内蕴积热,消谷伤津,发为消渴;情志失调,五志过极,郁而化火,消灼津液,引发消渴;房室不节,纵欲过度,耗伤肾精,则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中燥热则为消渴。本病迁延日久,燥热阴虚可阴损及阳,导致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之证,或气虚血瘀等病理变化,而产生多种变证,如肾阴不足影响及肝阴不足,使精血不能上承于目,可并发白内障,甚至失明;燥热内结,营阴被灼,络脉瘀阻,蕴毒成脓,可发为疮疖、痈疽;阴虚燥热,灼津为痰,痰火交炽,络脉瘀阻,变生中风偏瘫;或

3、可见脾肾两虚,阳虚水泛,发为水肿;病变后期阴液极度耗损,导致阴竭阳亡,阴阳离决而见四肢厥冷,神志昏迷,脉微欲绝等危候。【辨证】主症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兼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量频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者,为肺热津伤,属上消;多食善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者,为胃热炽盛,属中消;尿频尿多,混浊如膏脂,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者,为肾阴亏虚,属下消;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怕冷,阳萎或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者,为阴阳两虚。【治

4、疗】1 基本治疗治法 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以背俞穴、足少阴经及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 胰俞 肺俞 脾俞 肾俞 三阴交 太溪 配穴 上消者,加太渊、少府;中消者,加内庭、地机;下消者,加复溜、太冲。烦渴、口干舌燥者,加廉泉、承浆或金津、玉液;多食善饥者,加合谷、上巨虚、丰隆、中脘;便秘者,加天枢、腹结、阳陵泉、大敦;多尿、盗汗者,加复溜、关元;阴阳两虚者,加关元、命门;合并视物模糊者,加光明、头维、攒竹;头晕者,加上星;上肢疼痛或麻木者,加肩髃、曲池、合谷;下肢疼痛或麻木者,加风市、阴市、阳陵泉、解溪;皮肤瘙痒者,加风池、大椎、曲池、血海、照海。操作 主穴用毫针补法或平补平泻法。注意严格消毒。方义

5、 胰俞为奇穴,是治疗本病的经验效穴。肺俞培补肺阴。肾俞、太溪滋补肾阴。三阴交滋补肝肾。脾俞健脾而促进津液的生化。2 其他治疗(1)耳针法 选胰胆、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肺、屏尖、胃等穴。每次以 34 穴,毫针用轻刺激,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2)穴位注射法 选心俞、肺俞、脾俞、胃俞、肾俞、三焦俞或相应夹脊穴、 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太溪。每次选取24 穴,以当归或黄芪注射液,或以生理盐水,或用小剂量的胰岛素进行穴位注射,每穴注射液为 0.52.0.毫升。【按语】1 针灸对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对其并发症亦有很好的效果。2 因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容易化脓感染,用穴要少而精,注意严格消毒。3 患者应控制饮食,多食粗粮和蔬菜,节制肥甘厚味和面食,严禁烟酒,保持精神的调养,避免过度劳累,节制性欲,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