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影响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744140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改革开放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改革开放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改革开放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改革开放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的影响(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革开放的影响改革开放的影响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什么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 ” 十七大报告2.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统一体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为什么)第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2、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第二、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第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柱;第四、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几个既相对独立又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共同的哲学思想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共同的理论主题什么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共同的基本观点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怎么样?)第一、理论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第二、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科技发

3、展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一体化、全球化第三、历史依据 :(1)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左”的错误,特别是“文革”这样的内乱。 (2)外国:苏联背离社会主义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的失败给中共以教训第四、实践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理论形成的土壤。8、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涵义 (1)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的(2)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 (3)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4)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5)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6)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

4、国发展的新阶段。 9、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三个特征时代性:是时代的产物,当代中国的实践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务实性;针对性,注意人民群众的实践,内容朴实开拓性:本质上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10、邓小平理论是怎样形成的?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判断第一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二大,理论主要命题提出,初步提出时期 (19781982 年)第二阶段:十二大至十三大,理论逐步展开,形成轮廓时期(19821987 年)第三阶段:十三大至十四大,理论走向成熟,确立体系体系时期 (19871992 年)第四阶段:十四大至十六大,邓小平理论体系丰富和进一步发展 (1992

5、2002 年)1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3、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柱。12、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3、90 多年的实践经验启示(1)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2)必须始终紧密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全体人民,诚心诚意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吸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6、3)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14、党情:(现实依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的现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一、党的队伍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同志增加了的新课题)第二、党的阶级基础在增强,群众基础在扩大。第三、党建的新课题。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1、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2、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6、贯彻“三个代表”重

7、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关键在于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7、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8、发展是第一要义(1)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必须用发展的办法,才能解决前进中的问题(2)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是基础19、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注重人的权利、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20、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的辩证关系第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第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客观基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目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环节

8、。第三、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然要求和结果,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和进一步深化。第四、三者统一于社会实践之中。统一于与日俱进之中21、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相背离的做法2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3、过去多年来我们长期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离开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抽象地理解社会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第二、照搬马克思主义关于发达社会主义的固定模式。(发达社会主义=落后社会主义)第三、照抄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把苏联模式绝对化,固有化

9、、神圣化,只能模仿,不能创造。(一国模式=多国模式)第四、混淆社会主义本质,基本特征与具体体制的区别。(本质=特征=体制)第五、社会主义本质的展开是一个过程,不容易搞清楚。23、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发展生产力27.为什么始终强调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第一,这是由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并且要在中国长期执政的历史地位决定的。第二,这是在科学总结其他执政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最为深刻的教训。第三,这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

10、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的。第四,这是适应当代世界发展变化的实际的。总之,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又面对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的竞争,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我们党只有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巩固,强国富民的要求才能实现。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

11、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第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第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包括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第三、是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第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第五、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第六、由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

12、小差别的历史阶段; 第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第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第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7、经

13、济纲领: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政治纲领: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文化纲领: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8、战略三步走:第一阶段:基础阶段,解决温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250 美元;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第二阶段:关键阶段,由温饱到小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 800-1000 美元;第三阶段:冲刺阶段,人民生活基本富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 4000 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

14、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9、当代中国小康状况: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3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1、是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2、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3、 、是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4、是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农村、不同群体的全面发展;5、是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可以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即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3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第一、经济方面:综合国力增强;第二、政治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

15、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第三、文化方面: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第四、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32、产业结构的优化包括两层意思: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的现代化33、战略发展重点:农业、能源、交通、教育和科学 34、新型工业化的含义: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

16、源优势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5、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一是科技含量高;二是经济效益好;三是资源消耗低;四是环境污染少;五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36、 “科教兴国的”含义:就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37、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指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38、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和主要措施:第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协调发展与资源的关系)第二、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促进优生优育;(主要是协调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第三、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协调发展与资源的关系)第四、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第五、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9、西部大开发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