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浅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741903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浅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浅析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浅析刘宝福 (青岛科技大学 政法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61)摘摘 要: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根据大学生群体的上网状况及其上网需求特点,本文从缓解个人压力、创造和谐的周围环境、加强心理辅导等途径提出了对策。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心理问题 成因 对策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刘宝福(1979) ,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青岛科技大学政法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社会及个人带来 了广泛而深远的

2、影响,对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的。网络给大学 生带来全新的理念、丰富的知识和创新的思维的同时,也对其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 道德观念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引起了许多网络心理健康问题。面对互联网的介入使大学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挑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时代发展,采取积极行动,拓展工作 空间,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科学使用互联网,强化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减少其消极影 响。一、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状况一、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状况 当代大学生作为最大的一个网络群体,因为其特殊的心理特征而受着互联网这把双刃剑的巨 大影响。据调查,我校 90%以上

3、的大学生有上网聊天的习惯,约 30%大学生成为网上常客,每班均 有个别大学生迷恋网吧,上网成瘾。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包括:网络拓宽了大学生的信息来 源渠道,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大学生的信息量,同时网络为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 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网络的负面作用也在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的 心理问题: 1.人际关系障碍。网络虽给大学生提供了开阔的交往空间,但在网络世界中,一切都是在虚 拟状态下进行的,人们面前只是一台连接了网络这个人空间的冰冷机器,没有了面对面的交流, 人一人交流变成了人一机交流。加上网上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信任危机也有可能影响到学 生网民的现

4、实人际交往态度,出现人际关系障碍。导致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受阻,交际口才得不 到锻炼,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方式。极易产生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冷漠,以及对他人真诚性的 怀疑和自身真诚性的缺乏,进而影响与他人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2.人格障碍。由于网络社会人际交往匿名性的特点,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中以各种虚拟身份出 现,部分学生在网上交际时还经常扮演与自己实际身份和性格特点相差十分悬殊甚至截然相反的 虚拟角色,有的学生还同时拥有多个分别代表着不同身份和性格特点的网名,在这种情况下,当 多重角色之间的冲突达到一定程皮或角色转换过频时,就会出现心理危机,导致双重或多重人格 障碍。3.情感障碍。大学生的情绪

5、、情感极为丰富、强烈,也比较敏感和复杂,这一时期也正是大 学生情感体验的高峰时期。只有良好的人际互动才能完善和发展自我。但在网络世界里,他们体 会的只有单调的键盘、枯燥的文字,无法感受到正常的喜怒哀乐,这也满足不了大学生丰富情感 的需要。4.认知障碍。网络虽给大学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但对某些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的人来说,网 络作为“第四媒体”扑面而来的信息会使他们眼花缭乱,无从选择,易造成信息超载,形成思维 模式的非清晰状态,长期下去就会使他们的认知流于肤浅,认知能力,感受性逐渐降低,从而造 成认知的钝化。5.网络成瘾症。电脑空间上的新鲜事物每分每秒都在增加,这对于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 来说有着

6、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严重的会导致“互联网 络成瘾症” 。其表现有: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总认为上网时间不够而不断增加上网时间, 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就会急躁不安,感觉不快,变得不愿参与社会活动和与他 人交往。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倾向于否认过度上 网给自己学习、生活造成的损害。二、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二、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要想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掌握大学生群体的上网需求特 点,通过分析来为我们正确进行认识和管理提供可靠的资料,同时也是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

7、康 教育的重要前提。 (一) 压力是产生网络心理问题的根源 压力是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也是产生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根源。大学生的年龄段通常处 于 18-23 周岁之间,在这个阶段的年轻人随着生理的成熟,自我的成人感也在加强,渴望扮演成 人的角色,获得社会的肯定评价,体会人生的意义。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却时常感觉困惑,再 加上性的成熟,而带来对性的渴望和对异性的好奇,表现为强烈的冲动与压抑。这些矛盾的本质 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生理的发展带来心理上的波动,这是很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必经 之路。 大学生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多方面的需求,而当这些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和正确指 导的情况下,就会

8、产生压抑情绪,若没有外界约束,则会产生放纵的欲望。大学生心理发展上表 现的这种独立性、成熟性与开放性、闭锁性之间的矛盾,加上个人的求知欲、兴趣度增加和分辨 力、抵御力低下的矛盾,使很多不善于把握自己的大学生在离开家庭、走进校园的那一刻起就在 自由的幻想中迷失了,若没有良好的外界引导,则主观的偏执性就会表现得特别强烈。 而网络的平等性、自由性、交互性、包容性、虚拟性等特点为年轻人创造了一个虚拟的平 台,它的很多特点迎合着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另外,网络吸引青年人的一点还在于它的时尚性和 快捷性,年轻人追逐的前沿音乐、精彩电影、刺激游戏、麻辣话题都可以在网上一网打尽。 大学生的网络心理表现是大学生的某

9、些心理特点(人格问题、成功动机低、抑郁、焦虑、 孤独等)和网络负面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两者的相关程度如何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不过可 以肯定他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 (二)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产生的社会影响系统 从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个人角度分析,不同个体之间却具有一定的共性,而大学生产生心 理问题的社会压力相对于个人情况更为复杂,这其中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1家庭环境 有研究表明,一个孩子有无网络心理问题与他们的父母所进行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在 情感温暖、理解、过度保护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过分干涉、惩罚严厉、拒绝否定等方面则达到 极其显著和非常显著的水平。有网

10、络心理问题的学生,其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的共同特点是:家 长对子女的行为过度干涉;子女有过错时严厉惩罚;看不到子女的优点,一味拒绝否定子女的优 点,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这种父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学生,由于在现实中得不到心理满足,就转 向虚拟的网络世界追求自我满足。因此,改变网络心理问题要追根溯源,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有 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健康的人格才会有健康的行为方式。 中国父母往往有意无意的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人物品和附属品,对子女有着明显的操纵、 控制和惩罚的行为。同时,中国父母希望用严厉的管教方式来培养孩子的顺从和孝顺等良好品德, 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培养孩子。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出现,家庭应当负

11、有较大的责任。在父母严厉管教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容易出现适应障碍,而网络则成为他们逃避现实 的避难所,所以要培养孩子的个性品质,首先要给与正确的教育,而要有针对性的治疗网络心理 问题,也需要家庭的配合。 学校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产生网络心理问题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学业上的失败者,也就是老师眼中所 谓的差生。而学校作为有目的、有计划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场所,对大学生产生网络心理问题有一 定的间接原因。 长期以来学校所实行的用分数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教学和考试方式,给很多学生带来沉重 的心理和精神负担。虽然在学生升入大学以后考试并不作为主要的考核方式,但是仍然有许多以 分数来作为衡量标准的教

12、育方式存在着。而分数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能会被逐渐边缘化,他 们的人际关系也被扭曲了。另外,大学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素质教育还不够到位,能够吸引学生 参加的文体活动等多种教育方式还有待加强。大学生在学校中三点一线相对单调的生活,使他们 很容易把娱乐的重点转移到网上,时间一长他们则产生对网络的迷恋,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社会环境 这里指的社会环境是除了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以外的其他环境,现代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 早已经超出了家庭和学校的范围,对社会的认识也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许多教育者都感叹学校 的教育影响力减弱,经不住社会的冲击,许多学生家长也不理解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所有这些都 是社会文化因素对大学

13、生的影响的反应。 社会文化因素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影响是巨大的,如社会让大学生承受的就业压力、非主 流文化的影响、不良同伴的影响,大众传媒的影响等,这些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 着重要的作用。三、对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对策三、对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对策 网络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也造成了诸多的负面影响。正确对 待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可放任自流,我们应该适应网络时代的召 唤,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尽可能减少网络对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络道德教育的迫切性 许多研究者从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方式、载体、重要性等方面入手进行了论述,就大学生 应该

14、如何正确地接触网络、学习网络和利用网络给与了引导和帮助。而大力提高网络道德教育, 引导学生上网的自律性,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判断能力。培养健全人格,使学生能 够正确面对各种现实的问题,正确对待不良网络的诱惑,避免网络迷航。因此,要求大学生具备 有所作为的思想,确立明确的追求目标,树立网络道德新风。2网络心理教育的必要性针对网络对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随之而来的网络心理问题,也引起了学校、社会、 特别是心理辅导教师和心理咨询工作者的重视。通过认真研究大学生网络心理行为、了解他们的 心理问题根源,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咨询,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距, 正确处理网上与

15、网下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区别;在发生心理冲突时做出 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并采取理智的应对方式。并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青 年学生戒除网瘾。3学校家庭教育的挑战性网络心理问题的出现是时代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并不像某些人所归因的教育失败、世风颓废 那么严重。我们应该正视时代的挑战,作为学校应该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学生的主要精 力集中到学习竞赛中来,帮助学生明确网络的作用和意义,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摒弃不文 明、不道德的上网行为;家庭应该改变教育方式,让大学生感受到温暖和责任,而同学校一道督促学生健康文明上网,多渠道、多途径培养大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鼓励

16、他们积极参与健康的 文体活动。4学生自我教育的关键性从内外因的关系角度来看,外界的监督和引导都需要围绕学生的内在欲望和动机展开,教育 的关键要有针对性,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让学生自我教育才是对心理问题真正有效的教育。对于 刚入校的大一新生,辅导员要摸清情况,进行个别教育引导;并通过合理的寝室安排,让学生自 觉向周围热爱学习的同学学习。另外通过学生社团、心理协会等组织有效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 习热情。5制度化法制化的保障制度化和法制化的保障作用,要强化社会管理者对网络信息的监督和管理作用,要通过技术 和行政、法律等手段正本清源,凸现网络的积极价值。比如某些地区所采取的网络实名制,就有 效的打击了不法分子的网络犯罪行为,有利于网络的管理和利用。同时,依法规范网络管理,强 化长效机制。针对学校周边网吧加强管理;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监管力度,禁止黄色、赌博、暴力、 反动等不仅健康内容进入网络游戏。6社会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要想从根源上解决网络心理问题,不能仅仅进行道德教育和心理疏导,也不能依赖于医疗 机构的努力,更不能单纯治理网吧、监管网络运营,而应该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