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_00009_政治经济学

上传人:r*** 文档编号:43737409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_00009_政治经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自考_00009_政治经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自考_00009_政治经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自考_00009_政治经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自考_00009_政治经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_00009_政治经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_00009_政治经济学(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辅导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 第一篇 政治经济 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最初是指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范围的经济学, 我国现在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理论学。 (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于 17 世 界中叶产生,最初出现的是资产阶级经济学,以后又出现了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9 世纪中叶,马克思和因格斯创立闻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 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2、学获得重大发展。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的来说是社会产生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二)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研究对象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同时,并研究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四)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 政治经济学 要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现象、新变化和新特点。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 (一)政治经济学具有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各人阶级都有自己的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

3、的统一。第四节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树立 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指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第二章 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第一节 物质资料生产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要了解和把握这个问题, 必须了解物质资料生产及其作用。 (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

4、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既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三)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和生产要素劳动过程有三个简单要素。生产要素的内容。第二节 社会生产力 (一)社会生产力的构成 社会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二)先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生产力状况和劳动生产率 考察社会生产力必须衡量生产力的状况,即衡量生产力性质和水平;还需衡量劳动生产率的 高低。 (四)分工与协作 自然分工与社会分工。三次社会大分工。社会分工的性质和旧社会分工。简单协作与复杂协 作。分工与协作的相互关系。第三节 社会生产关

5、系 (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 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 (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决定作用。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第四节 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 (一)社会生产方式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背诵钱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三)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 人类社会经历的五种基本社会经济制度。第五节 经济规律 (一)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任何经济规律都具有客观性。人们

6、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三)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 (四)经济规律体系和基本经济规律 一定社会形态中的经济规律体系。一定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规律。第三章 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及其类型 (一)生产向再生产 任何社会的生产过程都是不断重复和更新的再生产过程。 (二)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的内容,包括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四)外延扩大再

7、生产和酅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的方式,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和产业结构 (一)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 在社会化生产的国民经济整体中,存在着复杂的比例关系。比例关系制约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主要比例关系。 (二)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内容和类。狭义的和广义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第三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和区别 经济增长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经济发展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特点是质量的变化。 (二)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性。衡量经济增长率的主要指标。 (三)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 经济增长速度是

8、各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四)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趋势。第四章 商品经济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第一节 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 (一)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是自经自足的劳动联系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作为劳动联系经济形式的特点。 (二)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交换而进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作为劳动联系形式的特点。 (三)产品交换经济 产品交 济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通过产品的直接交换来进行劳动联系的经济表式。产品经 济作为劳动联系经济形式的特点。第二节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一)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前提条件 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产

9、生了交换产品的必要 (二)不同所有者和不同经济利益主体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决定性条件第三节 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一)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和价值的 关。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第四节 商品价值的形成和创造 (一)商品价值的形式 形成商品价值的因素。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时的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原有价值和生产商 品的抽象劳动创造的新价值所构成。 (二)活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创造商品新价值的惟一源泉是活的抽象劳动。创造价会下的活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10、 包括工人、管理人员、科技人员的活劳动。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简单劳动为 尺度。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第五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和价值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商品和价值都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二)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 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的不同所有制。这个矛盾的表 现。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的原因。第六节 货币的产生和职能(一)价值形

11、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价值形式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在发达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货币具有五 种职能。商品价格。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第七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形式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的客观经济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二)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自发地刺激生产力的发 展

12、。引起和促进优胜劣汰。第五章 市场经济和资源配置方式第一节 资源配置方式 (一)社会资源及其配置 资源配置的必要性和任务。资源配置的时间、空间、数量三个要素。资源配置的目标。 (二)资源配置的各种方式 资源配置的经济机制。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第二节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 联系。 (二)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市场经济可存在于不同社会制度中,具有其一般性质。第三节 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 (一)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的内容。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 (二)市场调节 市

13、场调节是市场机制的调节。市场调节的主要作用及其起作用的条件。第四节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一)市场及其作用 市场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市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二)市场体系 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三)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 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市场制度和规则的类型。 (四)市场组织 市场流通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市场管理组织。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第六章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一)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商小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导致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经济

14、制度的建立需要的条件。新兴资产阶级用暴力手段加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 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和过程。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内容。资本的总公式。资本总公式 的矛盾。资本总公式矛盾解决的途径和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二)劳动力的买和卖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备的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本 质。 (二)资本的本质(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划

15、分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的依据。区分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重要意义。 (四)剩 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第四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工作日的延长为条件。工作日长度的确定。 (二)树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 超剩余额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四)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生产的自动化。剩余价值的源泉只能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的原因。 (五)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

16、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第五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掩盖了资本主 义剥削的实质。 (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 计时工资件工资。各种形式的血汗工资制度。 (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概念。影响实际工资变动的因素。资本主义工资水平的变动趋势。第六节 资本积累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揭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一些重要特点,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被再生产出来。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是扩在再生产的重要源泉。分析资本 主义扩大再生产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扩大的基础上被再生产出来。 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过剩人口 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必然趋势。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相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 人口规律。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必要条件。相对过剩人口听形式。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