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08房产政策演变及分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3730369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98—2008房产政策演变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998—2008房产政策演变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998—2008房产政策演变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998—2008房产政策演变及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998—2008房产政策演变及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98—2008房产政策演变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98—2008房产政策演变及分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产江湖地产江湖 数十万份专业资料任你下载,资深操盘手随时交流!数十万份专业资料任你下载,资深操盘手随时交流!地产江湖地产江湖 数十万份专业资料任你下载,资深操盘手随时交流!数十万份专业资料任你下载,资深操盘手随时交流!1998 年2008 年房产发展史第一部分、宏观调控政策的根源与目的第一部分、宏观调控政策的根源与目的 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根本目的是使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经济稳定增长。即使在政治、经济体制相对完善的发达国家,也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来保障经济的平稳发展。单纯地依靠市场调节会带来整个经济体系一系列巨大的风险。因为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我国目前正处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

2、市场发育不完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单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诸多的缺陷需要有国家宏观调控加以弥补。 房地产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关乎国计民生,已远远超越单纯的经济范畴,对经济结构构建,对社会安全、政治稳定都至关重要。房地产的公共属性决定了 ZF 必须行使干预、管理和调控的职能,如果完全放开房地产市场,任凭其“市场化调节”、自由发展,房地产必将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因此,在中国目前,宏观调控不仅必要而且是必须的。 近年来对我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政策的讨论始终围绕“房价涨跌”这个问题展开。因为房地产价格是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不仅牵着人们的钱袋子,也左右着人们购房置业的积极性。房价持续上

3、升,百姓望房兴叹。稳定房价,解决买房难、买房贵的问题,是广大群众的强烈呼声,也是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 如何控制房价过快上涨,让更多人买得起房,目前已列入各级 ZF 工作议程。 第二部分、历年来宏观调控政策回顾与展望第二部分、历年来宏观调控政策回顾与展望 1998 年 住房分配货币化标志着房地产业全面开始市场化 2000 年 规范房地产市场 2001 年 刺激消费,繁荣房地产市场 2003 年 4 月,121 文件第二套住房提高首付比例拉响宏观调控警报; 7 月,开始集中整顿土地市场。 2004 年 831 大限,加强经济适用房的管理、加强房地产贷款监管、银行首次

4、加息等政策先后出台标志着宏观调调控开始 2005 年 3 月 房贷优惠政策取消调控涉及消费层面 3 月 房地产税改革深入调控触及交易环节 3 月 国八条出台调控上升到政治高度(旧国八条) 5 月 七部委意见调控加强、细则出台(新国八条) 5 月 关于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的通知从税收入手整顿房地产市场 9 月 银监会 212 号文件收紧房地产信托 10 月 国税总局重申二手房交纳个税 地产江湖地产江湖 数十万份专业资料任你下载,资深操盘手随时交流!数十万份专业资料任你下载,资深操盘手随时交流!地产江湖地产江湖 数十万份专业资料任你下载,资深操盘手随时交流!数十万份专业资料任你下载,资深操盘手随时交

5、流!2006 年 4 月 房贷利率再次上调调控卷土重来 5 月 国六条出台新一轮调控大幕开启 5 月 国务院出台限制套型 90/70 政策从供应环节改善房地产供求关系 5 月 国税总局出台二手房营业税政策开始着手整顿二手房市场 7 月 未取得预售许可证不得发布预售广告规范房地产期房预售制度 7 月 建设部出台 171 号“外资限炒令”打击房地产投资 7 月 108 号文强制征收二手房转让个人所得税进一步打击房地产投资 8 月 土地新政出台规范土地市场,清查土地违规 8 月 央行再次加息宏观调控动用金融手段 8 月 建设部出台廉租房管理实施办法逐步落实住房保障政策 9 月 房地产市场整顿,规范交

6、易秩序 9 月 完善二手房市场交易管理 2007 年 1 月 建设部规范房地产经纪行业 1 月 国税总局清算土地增值税标志 2007 年新一轮调控的开始 3 月 通过物权法10 月 1 日起执行 3 月 央行 2007 年首度再次加息(全年共计 6 次加息,10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 6 月 加强外资管理进一步扼制房地产市场外资过热 8 月 国发200724 号文件,回归保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标志着政策调控思路的转变 9 月 央行规定以家庭为单位,第 2 套住房贷款首付不得低于 40%,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 1.1 倍严厉打击炒房行为 10 月 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缩短土地开发周期 10 月 物

7、业税“空转”试点扩至十省市 12 月 外商投资房地产业限制范围有所扩大 2008 年 1 月 国务院重拳打击囤地 宏观调控溯源宏观调控溯源 温故而知新。中国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最早可以追溯到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出现在海口、北海、惠州等地的房地产过热。鉴于当时金融秩序混乱、通货膨胀严重等宏观经济运行的矛盾和问题,中央和国务院 1993 年 6 月果断出台了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6 号文),从紧缩银根、收回炒作土地等方面严格整顿国内房地产秩序,迅速摧毁了这些地区的房地产泡沫。如今,北海、海口等广袤土地上的烂尾楼,仍在见证着十几年前的那场房地产和摧毁土地的灾难。 地

8、产江湖地产江湖 数十万份专业资料任你下载,资深操盘手随时交流!数十万份专业资料任你下载,资深操盘手随时交流!地产江湖地产江湖 数十万份专业资料任你下载,资深操盘手随时交流!数十万份专业资料任你下载,资深操盘手随时交流!2003-2003-确立房地产业为确立房地产业为“支柱产业支柱产业” 早在 2003 年年底开始的新一轮宏观调控过程中,就根据房地产业持续过热的状况,适时推出了一些政策措施。2003 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至为关键的一年,房改释放了大量的市场需求,拉动房地产投资迅猛发展。但是,不少地区出现房地产投资增幅过高、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加、房价上涨过快以及住房供给结构失衡等问题;部分地区商业

9、银行放松信贷条件,导致房地产投资的过热倾向。基于这一严肃判断,央行 2003 年 6 月 13 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121 号文件),对商业银行的开发商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等7 个方面作了规范。 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当时的国务院没有能够总揽全局,全面把握房地产问题。在遭到来自房地产开发商的激烈抗议之后,国务院于 2003 年 8 月 12 日颁发了由建设部起草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18 号文),这一与 121 号文件出发点完全相左的文件,被建设部部长汪光焘称之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基于一

10、个全新的判断,18 号文将房地产业定性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在房地产开发商当中,引起了一片欢呼,称“中国房地产将迎来新的春天”。 更让房地产开发商们振奋的,是 18 号文把经济适用房由“住房供应主体”,修改成了“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由此,经济适用房在各大中城市趋于消失,开发商基本上掌握了城镇房地产的全部供给,几乎全部的城镇居民被迫直接面对由房地产开发商主导的、代表经典资本嗜血理论的房地产行业。由此不久,房地产暴利与大多数人买不起房,就开始成为频频困扰中国最广大公众人群甚至中央领导的大事。 2004-2

11、004-旨在旨在“规范规范”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 在 18 号文件的基础上,此后一段时期国家各部委下发的调控政策都围绕“规范房地产市场” 展开。 2004 年 3 月继 2003 年 7 月国务院发文严格控制土地供给之后,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下发了 71 号令,要求从即日起就“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执法监察,各地要在 2004 年 8 月 31 日前将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完毕,否则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有权收回土地,纳入国家土地储备体系。对 8 月 31 日后仍以历史遗留问题为由,采用协议方式出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的,要从严查处。此举是中央 ZF 从土地供给上抑制房地

12、产过热的又一举措,被业界称之为“831 大限”。实际上,这应该是各地 ZF 的“831”大限,因为这个文件号令的对象分明是各地 ZF。但必竟“831”让开发商们拿地不如以前“方便了”,或重或轻地感觉到“紧”的存在。他们对房价纷纷唱起了“升调”,认为“大限”过后,房价必涨无疑。 针对房地产投资增长较快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部门始终保持警惕的态度。 地产江湖地产江湖 数十万份专业资料任你下载,资深操盘手随时交流!数十万份专业资料任你下载,资深操盘手随时交流!地产江湖地产江湖 数十万份专业资料任你下载,资深操盘手随时交流!数十万份专业资料任你下载,资深操盘手随时交流!2004 年 9 月 2

13、日中国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指引,规定建筑商不得为开发商垫资建楼,开发商开发项目自有资金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 35%,购房者的月供房款不得超过收入的 50%,这是继去年央行 121 文件后金融监管部门发出的又一次加强房地产贷款监管的重要信号。 2004 年 10 月 29 日,央行十年来首次宣布上调存贷款利率、九年来首次加息,加息意味着购房的贷款成本增加。这也意味着经过反复的深思熟虑之后,央行正式使用市场调节杠杆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节。首先,投资增长较快问题一直困扰中国经济,通过提高存贷款利率,对抑制投资需求将起到比较明显的作用。其次,加息还将稳定银行系统,进一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14、由于居民储蓄存款出现同期大幅度少增,这已经影响一部分银行资金平衡的能力,加息可吸引一部分居民存款,使银行资金状况有所缓解。同时,加息可抑制房地产泡沫。“18 号文件”和“71 号令”增加了房地产商的开发成本,成本转加带动房价在 2004 年快速上涨,已经引起了中低收入阶层的不满。提高利率可以抑制房地产的投机性需求,对房地产泡沫的形成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2005-2005-调控在摸索中前进调控在摸索中前进 2005 年年初,针对房价上涨过快的现象,国务院正式做出了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的决策。 2005 年 3 月 26 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业内将其称之为“国八条”。其将稳

15、定房价提高到了政治高度,要求建立 ZF 负责制,省 ZF 负总责,并第一次明确提出“对住房价格上涨过快、控制不力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2005 年 4 月 27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着重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研究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的八点措施”,即“新八条”。 2005 年 5 月 11 日,继“国八条”、“新八条”之后,国务院转发了由建设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这是目前中央 ZF 在进行房地产宏观调控过程中由政策层面向操作层面的细化措施。中央这一系列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措施,被业内形象的称之为“组合拳”。 2005 年“国八条”、“新八条”一系列宏观调控组合拳“打”得大家都是应接不暇。虽然通过 2005 年“急风骤雨”式的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虚火”消退了不少,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同比明显回落,但许多地区的房价仍快速上涨。 所以,总的说来,2005 年的房地产调控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不仅没有解决需求的问题,反倒一定程度上让供给受到了抑制。这与政策无法有效操作,房价调控幅度、户型调控指标、商品房与经济适用房比例不具体以及房价统计缺乏统一口径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经过了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