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730239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钟一彪 摘要 关键词: 本文通过对 500 多家用人单位反馈的实证数据之分析,研究了高校学生就业素质构成的基 本因素、中层因素和精英因素。结果表明,学生的基本素质构成是毕业生“市场准入”的 基础条件,中层素质构成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决定性因素,精英素质是学生进入职场后可 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大学生;就业素质;就业能力;调查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否的因素有哪些?用人单位是如何根据这些因素录用人才的?随 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这些问题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以往的研究也注 意到这些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研究往往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的样本量不 够

2、,仅仅从一些个案中总结出若干事实或所谓“规律” ,难于描述总体情况;二是选取的研 究对象没有代表性,难于进行统计推断;三是没有将用人中位与高校学生培养结合起来考虑, 研究角度较为中一或片面。 为了进一步积累高校学生就业方面的实证研究资料,深入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素质构成 和就业能力培养方面的情况,我们特意组织了一次毕业生社会评价大型问卷调查,本文是 其研究成果之一。 一、研究的基本情况 本调查共向全国各地的 2000 多家用人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问卷填答完毕,用人单 位以邮寄的方式反馈给我们。截至到 2006 年 4 月初,有 550 多家中位邮寄回了填答好的调 查问卷。问卷回收后,我们用 sps

3、s11.5 社会统计软件对这些问卷材料进行了统计,并对影 响毕业生就业的素质构成进行了聚类分析。回收的问卷中,有国家机关 110 家,占 19.9%; 事业单位 202 家,占 36.6%;国有或集体企业 94 家,占 17%;私营企业 66 家,占 12%;三资 企业 35 家,占 6.2%;其他类型的单位 45 家,占 8.2%。从问卷分布的情况来看,与目前高 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基本相符,可以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 二、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的因素考量 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素质要求方面,本研究设计的问题包括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 识、道德修养、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工作态度、责任心、

4、持续的学习能力、组 织管理能力、刻苦踏实精神、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际动手能力、毕业学校的名气 等 13 个方面。 从统计结果来看,专业基础知识在用人中位招聘毕业生时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和第二重 要的因素进行考虑,均居第一位。而正确的工作态度、责任心等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重视。 由此可见,学生在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后,对待工作的态度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 逍德修养等将成为用人中位重点考虑的方面,而团队合作精神、毕业学校的名气也将是用 人中位考虑的重要因素(见表 1)。 表 1: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的考虑因素(%)重视程度选项第一因素第二因素第三因素提及率(合计)1专业基础知识3319.711

5、.764.42正确积极的工作 态度19.819.512.651.93道德修养16.615.28.540.34责任心9.51613.739.25团队合作精神1.54.31520.86毕业学校的名气8.64.63.716.97刻苦踏实精神3.44.67.215.28社会适应能力2.63.98.5159持续的学习能力2.84.67.414.810创新精神0.925.68.511实际动手能力0.41.52.64.512组织管理能力0.72.61.14.413人际交往能力0.21.32.23.7资料来源:2005 年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调查 根据统计情况,在综合了第一重要因素、第二重要因素和第三重要因素的

6、统计数据后, 13 个因素的排序显小出明显的层次性。根据统计总表,我们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聚类分析, 将 13 个因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提及率在 40% 左右,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正确积 极的工作态度、道德修养、责任心;第二层次提及率在 15%左右,主要包括团队合作精神、 毕业学校的名气、踏实刻苦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第三层次提及率在 5% 左右,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实际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在以上三个层次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对每个层次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部分用 人中位进行深入访谈。经过分析整理,在三个层次的每个层次内部,所有因素都旱现出一 些共同的特征。

7、第一层次的四个因素,可以归纳为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因素,只有具备了这 些基本素质,用人单位才认可其为大学毕业生; 第二层次的五个因素,可以归纳为中层因 素,具备了这些素质之中的一项或者几项,用人单位在选人时才会进一步将其列入候选范 围进行考虑,在形成良好互动的基础上达成双方的认同;第三层次的四个因素,可以归纳为 精英因素,具备了这些因素一项或者多项的毕业生,在进入用人单位工作后将逐渐表现出 其优越性,形成大学生进入职场后的可持续发展因素。 三、用人单位对高校学生就业素质的要求 从统计数据和对用人中位的访谈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对高校学生的就业素质方面的要 求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高校毕业生的基

8、本素质构成是学生进入就业市场的基本准入条件。在很长一段时间 内,有部分学生片面理解素质教育的涵义,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动手能力或者通俗理解为 “做人与做事” 。从调研的结果来看,动手能力或者“做人与做事”的概括显得空洞而难于 操作。从调研情况来看,这些可以细化为专业基础知识、工作态度、逍德修养、责任心等 方面的指标。如果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工作态度、逍德修养、责任心方面存在问题,那 么他们进入就业市场就成问题。一般而言,学生的这些素质,用人中位首先是从学生的简 历中进行初步判断的,主要包括学生的在校成绩、获奖情况、社会实践情况、文字表达等 方面。由此可见,一份具有说服力的个人简历对于求职者来讲是相

9、当重要的。毕业生应重 视简历中的细节性问题,使得简历能够反映出自身水平,从而有助于进入用人单位的视野。2.高校毕业生的中层素质构成是学生能否就业的决定性条件。进入用人单位视野的学 生一般需要参加由用人单位组织的面试,通常这种面试是结合中位的实际工作进行的。面 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方法也是灵活的,通常还会包括笔试和面谈。在学生的中层素质 中,除了学生的就读学校一目了然以外,其余方面用人单位都会注意在面试时予以测评。 在这里,用人单位在认定学生具各基本素质后,将学生的毕业院校也列为中层素质构成因 素,可以认为这个指标是对学生长期努力的一个肯定,因为学生所就读的院校在一定程度 上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

10、能力。在这个阶段,如果用人单位认定参加面试的毕业生已经基本 具备了中层素质构成,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就可以顺利就业了。3.高校毕业生的精英素质构成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上基本素质和中层素 质构成基本决定了学生是否能顺利就业,而精英因素则是学生进入职场后可持续发展的关 键因素。精英素质的构成如创新精神、组织管理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在 字面表述上是抽象的,这些素质一般是学生到了用人单位工作后才能反映出来。因此,精 英因素关系到学生在身份转变为工作人员后的继续发展问题。当然,现在有些用人单位要 求毕业生在签约之前进行试用或者实习,目的就是要考察学生的精英素质构成,以了解学 生的可持

11、续发展潜质。在这种提前上班实习的情况下,精英因素就会成为用人单位录用毕 业生与否的重要指标。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是有层次性并逐步提升的。事 实上,无论是学校的供需见面会还是社会上的人才招聘会,招聘职位以基层工作人员为主, 所以一般的用人单位大多根据基层因素进行招聘,这是合情合理的。换言之,现在用人单 位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主要着眼点在于应聘者是否具备做好一个普通员工的素质,专业基 础知识、正确的工作态度、逍德修养和责任心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假如毕业生不在基层 因素方面下功夫,空谈自己的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精英因素.也很难 得到用人中位垂青。 根据聚

12、类结果,基础因素、中层因素和精英因素在用人单位的视野中是一个逐层递进 的关系,即用人单位首先考虑基本因素、接着到中层因素,最后才是精英因素。因此,尽 管精英因素和中层因素在统计总表中的提及率不高,但却不代表这些因素不重要,只是这 些因素进入用人单位的视野是在基本因素得到确认后的事情。这也是目前的人才招聘中用 人单位注意从各方面对应聘者进行测试的原因,有的用人单位还要求毕业生到单位实习一 段时间。通过这些途径,用人单位可以较为客观地了解到毕业生的素质构成状况。虽然以 上的几个素质分层也不是绝对的,但却是高校学生需要特别注意的。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素质培养的建议本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就业首先必须

13、注意在自己的基本素质养成方面下功夫, 在抓好基本专业技能和具各基本素质的基础上注意培养自身的特长,由此形成自身特色素 质及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转化为个人的就业能力。根据调查结果及深入访谈时用人单位 提出的学生培养意见.在学生教育、就业指导以及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 点: 1.重视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调查研究的统计结果来 看,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在用人中位招聘毕业生时,是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和第二重要的因 素进行考虑。也就是说,毕业生首先要具有基本的技能和基本素质才具有进入市场求职的 “资本” 。尽管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因为任何单位都不会录用一个连基本素质都

14、不具备 的学生。但是,目前的教育教学中,有一些学生甚至有一些教师,都存在轻视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的倾向,认为那些知识太容易,根本不值得在大学的讲坛上教授。然而,关键的 问题是如何夯实学生的基本知识?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这是需要学校统筹考虑的 方面,也是每一个学生应该认真对待的。当然,学到多少知识,并不能只靠获得多少奖励、 参加多少活动来体现,主要还是看学生学的知识是否扎实,理论知识掌握得是否牢固。 2.加强学生特色能力培养,塑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决定 学生能否顺利进入求职市场,而团队合作精神、踏实刻苦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持续的学 习能力则是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

15、,这也是能否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关键因素。当然这 些因素必须通过一定的特色能力体现出来,而不是笼统地说自己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或者社 会适应能力等。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期间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那么在求职时就完 全有资格说自己具有踏实刻苦的精神,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至于其他能力则可以通过别 的指标来说明,这需要在校学生发掘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不断培养自己的专长或者特长,以便自己在走向社会时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除此以外,上文所提到的个人发展的第三层 次因素,即创新精神、实际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也需要在校大学 生注意平时的积累,除了认真刻苦地学习外,注意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注意观察和

16、思考, 培养创新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这些是个人在顺利就业后能否得到继续提升的关键因素。 3.实施全程式的学生生涯设计指导,培植新的就业增长点。从本调查研究可以看出, 社会用人单位对学生评价的高低主要看学生平时的积累,这些素质决不是学生在临近毕业 前就能立即提高的。当然,在毕业阶段学校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开设就业 讲座,宣传就业的相关政策,强化应聘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措施有助于学生顺利就业。 但是,学生真正的就业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就要求在 学校口常的教育教学中把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提上日程。本调查研究的统计结果表明,知 识及其基本的运用技能只是用人中位衡量学生是否基本合格的标准,具各了这些基本知识 和技能后,如何发掘学生个人的优势和专长,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些都需要教 师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予以培养和指导。同时,这也要求学生在平时就进行各方面的积累, 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总之,尽管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决定因素方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生的基本素质构 成是毕业生“市场准入”的基础条件,中层素质构成是毕业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