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练习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725409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地理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地理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地理练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练习 一、填空题1.支流:_,_,_, _,_,_, 2.长江上、中游分界点是_(_省) ,中、下游分界点是_(_省) 。3.城市:A_,B_,C_,D_,E_; 4.湖泊: F_(_省), G_(_省), H_(_省) ; 5.水利枢纽:a_,b_ 6.长江发源于_山,流经_个省区,最后注入_海。 7.长江流经的地形区有_ _高原、 高原、_ _盆地、_平原。8.从上、中、下游看,长江河流落差最大的河段在_,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在 _。 9.长江的正源叫_河,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河段是_。 10.长江三峡位于我国地势第_级阶梯和第_级阶梯交界处,_和_ _两个 省区交界处

2、,水能蕴藏量大。 11.长江 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重要原因之一: 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严重,造成 。 二、填空题1.黄河上、中游分界点是_(_ _自治区) ,中、下游分界点是_(_省) 。2.支流:C_,D_ 3.城市:_,_,_ ,_,_ 4.湖泊:F_(_省) ;瀑布 E_; 5.水利枢纽:_(_省),_(_省) ,水电站_(_省) ; 6.黄河发源于 A_山,流经_个省区,最后在_省注入 B_海。 7.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有_ _高原、_高原、_ _高原、_平原。 8.长江和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有两个:_、_。1.图中线表示的是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限,联系我国地形

3、 分布图,其界线山脉依次是:。 该界限大致与我国的 区与 区界限相似,与我国 毫米年等降水线相当,此 线以东的河流类型为 ,以西的河流类型主要为 。 2.我国河流大多为外流河,位于东部季风区内,其中以注入 洋的河流居多,我国西 部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是【 】 。 3.河流在流出我国之后,在东南亚地区称为 。 4.写出图中下列数字序号表示的河流名称: ; ; ; ; ; ; ; .1.本图为开封市附近的黄河河床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河床比开封市区高出了 米。这种现象主要在黄河 游最为明显。 2.黄河在该河段由于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 4-5 米,成为举

4、世闻名的“ ”。 3.导致这一现象的泥沙主要来自黄河 游的 地区,泥沙的大量淤积使黄河 游河床不断提升,两岸地区每逢 期便面临着洪水的威胁。 4.说说黄河“ ”的主要形成原因:。 5.说说治理的方法: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土地利用的类型2.两种类型的分界线是 ,这条分界线与我国 1 月份 C 等温线和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3.界限 A 是我国 区和 区的界限,它与我国 毫米年等降水线相当,此线 以东的土地类型有 、 ,以西的土地类型主要有 等。 4.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形是 ;林地的主要分布地形是 。 5.耕地主要分布在 ,林地主要分布在 ;草地主要分布在 。1.写出图中四大地理区域:

5、 ; ; ; ; 2.两区以 为分界线,该线大致与我国 毫米等降水线相吻合,此 线以北的耕地以 为主,以南的耕地以 为主。 3.从农业生产类型来看,两区主要从事 生产,两区主要从事 生 产。(填“种植业”或“畜牧业”) 4.夏季温度最低的是 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5.读四个城市气温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识别所属地区(南方、北方、西北、青藏) ,完成 填空 A( ) B( ) C( ) D( )图中是小云和她的同学暑假期间到我国不同地区观光旅游所拍摄的照片,根据照片及相关 介绍回答下列问题: 1.小云所说的“雪域高原”指的是 高原,该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铁路的建成,结束了 自治区不通火车的历史。 2.小军看到的美丽草原位于 高原,当地是我国 族的聚居地。 3.小刚所看到的一望无际的麦田位于我国 地区,当地的耕地类型以 (旱地或水田)为主,我国旱地和水田的分布大致以 (山脉) (河流)一线为界。 4.小红所到的鱼米之乡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 地区,该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据照片说出该地区在自然或人文方面的一个特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