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_比例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3724038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_比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_比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_比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_比例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_比例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_比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_比例(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比例比例一、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第一

2、课时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教学过程:旧知铺垫1什么是比?一辆汽车 5 小时行驶 300 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2:16 43:814.5:2.7 10:6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 1。(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 (不出现国旗长、宽数据)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出现各图中国旗的长、宽数据。测量教室里国旗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3) (指教室里的国旗)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操场上的国旗的长

3、和宽的比值是多少?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长、宽比值。24:1.6=23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板书:2.4:1.6=60:40也可以写成6 . 1 4 . 2=4060(5)什么是比例?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明确告诉学生比例的意义,并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6)找比例。师: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猜想另外两面国旗长、宽的比值。求出国旗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汇报。2.做一做。完成课文“做一做”第 1 题、第 2 题。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六第 13 题。四、作业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

4、,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质性。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教学过程:旧知铺垫什么叫做比例?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0.5:0.25 和 0.2:0.4 51:21和 5:243:85和85:430.2: 54和 1:4二、探索新知1.比例各部分名称。(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例如:2.4:1.6 = 60:40内项外项(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

5、例中的外项和内项。如:31:61=41: 81外 内 内 外项 项 项 项2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 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 1.660=9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举例说明,检验发现。如:54:0.5=1.2:43两个外项的积是5443=0.6两个内项的积是 0.51.2=0.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6 . 1 4 . 2=40602440=1.660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归纳。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

6、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填一填。(1)5 . 0 4=2 . 0 6 . 1( )( )=( )( )(2)0.8:1.2=4:6( )( )=( )( )(3)45=210做一做。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 。课堂小结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六第 46 题。四作业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解比例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能综合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重点:解比例。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你用什么方法检验?9:10 和 3.6:4 10

7、00:0.2 和 10:0.00231:41和61:8154和307二探索新知1.什么叫解比例?(1)比例中共有几个项?有什么关系?(2)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能不能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3)说明什么叫做解比例。板书: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2教学例 2。(1)出示课文例题和情境图。(2)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10:1:101实际高度或模型高度实际的高度模型的高度指出其中的未知项,说一说你想怎样解答。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汇报解答情况。小结。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比例的,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教学例 3。解比例5 . 2 5 . 1=X6过程要求: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

8、。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解:1.5X=2.56X=5 . 1 65 . 2X=104.做一做。5课堂小结。(1)说一说解比例的方法。(2)你有什么不懂之处,与同学交流。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六的第 713 题。四作业: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成正比例的量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以举出一

9、些这样的例子吗?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板书:成正比例的量二、探索新知教学例 1出示例题情境图。问:你看到了什么?(2)出示表格。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 252。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说明正比例的意义。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 X 和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K 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 ,比例关系可以用正的式子表示:)(一定KXY想一想: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学生举例说明。教学例 2。出示表格(见书)依据下表中的

10、数据描点。 (见书)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看图回答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成正比例量的图像特往。做一做。课堂小结说一说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七第 15 题。第五课时教学内容:成反比例的量教学目标:经历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教学重点: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说一说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变化规律。举例说明。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成反比例的量二探索新知教学例 3。出示课文例题情境图。问

1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杯里水的高度不相同。杯子底面积小的,水的高度比较高,杯子底面积大的,水的高度比较低。问:你有什么发现?教师板书配合说明这一规律:3010=2015=1520=300(3)归纳反比例的意义。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反比例的意义,并板书。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 X 和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K 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 ,反比例关系的式子可以怎么表示?学生探讨后得出结果。XY=K(一定)想一想。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你还有什么疑问?如果学生提出表示反比例关系的图像有什么特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你知道吗”中的图像。反比

12、例关系也可以用图像来表示。表示两个量的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点所连接起来是一条曲线。图像特征不要求掌握。课堂小结。说一说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七第 611 题。第六课时教学内容:练习课(一)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使学生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提高学生的人析能力。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填一填,说一说。每箱木瓜的个数一定,运来木瓜的箱数和木瓜总个数如下表。箱数/箱481632总个数/个3264把表格填写完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说一说箱数和总个数的变化情况。这里哪一个量不变?箱数和总个数成什么比例?木瓜的总个数

13、一定,每箱个数与所装的箱数情况如下表。每箱个数481020箱数5025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说一说每箱个数和箱数的变化情况。这里哪一个量一定?每箱个数和箱数成什么比例?看一本书,每天看的页数和所看天数的情况如下表。每天看的页数48101620所看天数804032把表格填写完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这里哪一个量一定,你是怎么知道的?每天看的页数与所看天数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2.问: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正反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不同?过程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归纳。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会表达。全班交流。使学生明确几个要点: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

14、相应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相应减少。两种量的比值一定。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理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反而增加;两种量的乘积一定。二、综合练习第七课时教学内容:练习课(二)教学目标: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能够正确地判断正、反比例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生产总时间一定,生产一个零件所用时间和零件总数。中国儿童报的订数和钱数。二引导练习这节课我们要通过比较弄清成正

15、、反比例的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课题:正、反比例的比较出示表格。说一说。提问:从表 1 中,你怎样发现速度是一定的?根据什么判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从表 2 中,你怎样发现路程是一定的?根据什么判断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想一想: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师: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关系?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通过前面的例子,比较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你能写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学生同桌或前后桌讨论,教师提问并板书如下

16、: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不同点:正比例: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关系式XY=K(一定)小结;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判断两种量是否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方法是什么?三、作业第八课时教学内容:比例尺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意义。教学难点: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出示地图。 (挂图)学生观察地图,找到图中标注的比例尺。教师说明比例尺的作用。板书课题:比例尺。二探索新知什么叫做比例尺?师:一幅地图的图上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数值比例尺。出示课文插图。找到“比例尺 1: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