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 》考考试试大大纲纲( (历历史学史学专业专业本科本科试试用)用)本课程含世界上古史、世界中世纪史两部分,着重介绍距今三百万年前到公元 1640 年 的世界历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系统介绍世界 主要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和特点,使学生了解和把握世界历史的基本线索、 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为以后进一步的深造和研究打下 良好的基础《 《世界上古史世界上古史》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总学时:64 总学分:4 开课学期:第 1 学期 适用专业:历史学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一、一、课课程性程性质质“世界上古史”是历史学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叙述自有人类以来直至罗马帝国灭亡的世界 历史(人类形成——公元 476 年),是世界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古史”以唯物史观为 指导,科学地揭示人类社会的形成,系统地阐述世界上主要文明区域的发生,正确地认识世 界史本身是人类文明逐渐走向汇合的过程通过学习“世界上古史”,使年轻大学生在树立正 确世界观的同时,具备初步的史学修养和科学研究的素质,学会辩证地、历史地和科学地看 问题,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二、考试试内容及要求内容及要求绪论了解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世界古代史的内容范围和学科特点 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发生、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正确认识古代文明 掌握世界历史分期;世界古代史的主要内容、基本线索、分期;学习世界古代史的意义; 历史年代的计算第一章 原始社会 了解人类形成的过程;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经济形态,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 理解原始社会的一般特征;主要内容及其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意义 掌握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形成;种族的形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早期状况;婚姻家庭的 早期形式;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知识、科学、艺术和宗教的最初萌芽状况第二章 古代埃及 了解古代埃及文明的诞生;古埃及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古埃及文化 理解古代埃及文明的诞生;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文化的一般特征;主要内容及 其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意义 掌握埃及文明的起源和形成问题,包括自然环境和居民、文明的发生、早王朝时期从 古王国到中王国时期的埃及历史,包括经济发展状况、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情况等;新王国2时期的埃及历史,包括经济发展状况、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情况;古代埃及文化,包括语言文 学、造型艺术、宗教信仰和科学技术。
培养学生制作历史年表的能力和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对重大历史问题进行分析能力 第三章 古代西亚诸国 了解西亚城邦产生的历史条件、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及其政治经济制度;古巴比伦王国 的兴起及其社会经济制度;亚述帝国的对外扩张、奴隶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犹太人与犹太 教腓尼基、巴勒斯坦以及波斯帝国的历史 理解城邦产生的历史条件、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及其政治经济制度;古巴比伦王国的兴 起及其社会经济制度;亚述帝国的对外扩张、奴隶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腓尼基、巴勒斯坦以 及波斯帝国的历史;犹太人与犹太教 掌握最初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包括苏美尔文明,两河流域早期统一王国和古巴比伦王国; 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的兴衰;赫梯帝国、巴勒斯坦、腓尼基等古代近东文明的兴起和衰亡; 波斯帝国的兴起,大流士改革,文化与宗教,波斯与希腊的矛盾冲突;古代西亚文化的兴起和衰亡 主要培养学生作历史大事年表的能力西亚奴隶国家众多,线索繁杂,通过制作年表培 养学生整理历史基本线索的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第四章 古代印度 了解古代印度文明所经历的从小国林立走向统一大国的具有东方历史特征的发展历程, 作为古代印度社会一个主要特征性内容的瓦尔那种姓制度在古代世界各国等级制度中的极 端典型性,古代印度人民所开创的独具南亚次大陆特色的精神文化――尤其是婆罗门教与 佛教的产生和发展。
理解古代印度文明所经历的从小国林立走向统一大国的具有东方历史特征的发展历程, 作为印度社会一个主要特征性内容的瓦尔那种姓制度在古代世界各国等级制度中的极端典 型性,古代印度人民所开创的独具南亚次大陆特色的精神文化 掌握印度河流域文明,包括自然环境和居民,哈拉巴文化的社会经济生活、城市国家和 衰亡;吠陀时代的由来以及吠陀时代印度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内容,包括雅利安人与吠陀时代, 吠陀时代的阶段性,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列国时期古印度的社会形势、政治制度、经济状况 和阶级关系,包括反婆罗门教思潮的兴起,耆那教和早期佛教的产生;孔雀帝国时期古印度 的社会形势、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阶级关系;古印度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人类世界文明 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主要贡献 培养学生分析佛教产生历史根源的的能力第五章 古代希腊 了解奴隶制城邦形成时期的希腊海外殖民运动和雅典国家的形成;古典时代奴隶制两种 类型的区别和发展趋势;全盛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以及希腊城邦衰落的原因;古代 希腊文化取得灿烂成就的主要原因及其对后来西方文明的深刻影响 理解古希腊奴隶制城邦形成时期的海外殖民运动和雅典国家的形成;古典时代奴隶制两 种类型的区别和发展趋势,全盛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以及希腊城邦衰落的原因; 古代希腊文化取得灿烂成就的主要原因及其对后来西方的深刻影响。
掌握爱琴文明的基本特征和内容及其与古代东方文明的渊源承袭关系;荷马史诗与荷马 时代之与古希腊历史举足轻重的历史意义,包括希腊和爱琴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克里特城市 国家的兴起,迈锡尼文明的兴衰;斯巴达与雅典为例的古希腊奴隶制城邦两种不同类型的主 要特征,二者对希腊历史文明的可能性影响,包括奴隶制城邦的形成,海外大殖民运动,斯 巴达与雅典奴隶制城邦的不同特征;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对希腊城邦兴衰的深刻影响, 包括希波战争,雅典海上同盟,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 5 世纪希腊的社会经济状况;伯罗奔尼3撒战争,公元前 4 世纪希腊的社会经济状况,城邦内部矛盾的发展以及城邦间的争霸战争; 马其顿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兴衰,与希腊奴隶制进一步发展二者间的内在紧要联系,包括马其 顿的崛起与独霸希腊世界,亚历山大东征与帝国的建立,帝国的统治政策及其分裂后的帝国 遗产分配;古希腊文化所以取得辉煌成果,包括神话、文学、哲学、史学、自然科学、建筑与雕 刻及体育竞技会的主要原因,主要成就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古代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根源的能力 第六章 古代罗马 了解罗马帝国在历史上的地位 理解罗马历史的典型性:一方面罗马奴隶制城邦形成、发展和灭亡的连贯过程在古代世 界的奴隶制城邦中具有典型意义,另一方面罗马确立起古代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专制主 义统治。
掌握伊达拉里亚文明和王政时代的罗马社会历史状况,包括王政时代与共和国的建立, 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罗马的对外扩张和地中海霸权的建立,奴隶制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 化;罗马在地中海区域的统治与社会后果,包括布匿战争与对西地中海地区的征服,马其顿 战争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征服,行省制度,奴隶制度,社会经济结构与阶级关系的变化;罗马 共和国危机的主要体现,奴隶主统治阶级的应对举措;共和国危机对共和国未来趋向的深重 影响,包括西西里奴隶起义,格拉古兄弟改革,马略军事改革,同盟者战争,苏拉独裁,斯巴 达克起义,前三头同盟与恺撒独裁,后三头同盟与共和国的覆灭;罗马帝国前期社会政治经 济状况的主要特点与内容,尤其是元首政治的实质、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专制统治的加强,包 括元首制的建立,屋大维的内外政策,专制统治的加强与各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行省地位的 提高与帝国的鼎盛,帝国前期的经济发展以及奴隶制危机的征兆与隶农制的发展等;罗马帝 国衰亡的主要条件和外在体现,即奴隶制的政治经济危机,人民起义反抗和蛮族入侵;基督 教与奴隶制危机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其对帝国衰亡的深重影响,主要包括奴隶制危机与 政治危机,人民反抗斗争和大批蛮族入境,基督教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戴克里先和君士 坦丁专制统治以及基督教的质变,帝国的苟延残喘等;古罗马文化,包括文学、史学、哲学、 法学、自然科学与建筑雕塑等领域。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史观对西罗马帝国灭亡原因进行分析的能力三、考三、考试试方式及方式及试试卷卷结结构构1、考试类型:考试类型一般采用笔试(闭卷) 2、记分方式:考试成绩评定一般采用百分制 3、考试时间:闭卷考试一般为 120 分钟 4、试题类型:试题的类型包括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思考论述等以上题型 上可任选其中 5—6 种,最少应不低于 3 种 5、题型比例:各类题型分值所占总分值的比例:填空、选择、判断、列举 5-15 分;名词解 释 25-35 分;简答 20-35 分;思考论述 20-35 分 6、难度等级及比例:试题的难度等级分为简单,中等难度,较难或难三个等级填空、选 择、判断、列举为简单等级,占 25%-35%;名词解释、简答为中等难度等级,占 40%-60%;思 考论述为较难等级,占 15%-25% 7、课程总评成绩构成:一般平时成绩占 20%,期末考试成绩占 80%四、教材及主要参考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书教材: 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4主要参考书: 朱寰等:《世界上古中世纪史教学参考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年。
王建吉等:《世界上古中世纪史学习指导》,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年 朱龙华:《世界历史·上古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年 陈隆波、罗静兰:《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上古分册),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9 年 丁建弘、孙仁宗:《世界史手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年 郭圣铭:《世界文明史纲要》(古代部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年《世界上古史纲》,人民出版社,1981 年 林耀华:《原始社会史》,中华书局,1984 年郭小凌:《西方史学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年《 《世界中古史世界中古史》 》考考试试大大纲纲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总学时:72 总学分:4 开课学期:第 2 学期 适用专业:历史学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一、一、课课程性程性质质“世界中古史”是历史专业主干课,它上承古代,下启近现代,主要叙述人类社会进程中 封建社会的历史(公元 476-公元 15 世纪),是世界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以唯物史观 为指导,系统地阐述世界各地区的封建制度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科学地揭示人类历史 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地认识世界史本身,它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而是有一个渐进的发展 过程,是人类文明逐渐走向汇合的过程(全球化过程)。
根据《世界中古史》的学科特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欧、亚 主要国家和民族封建社会形成、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过程,揭示其兴衰的历史原因和特点,评 析中古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介绍这一时期东西方思想文化的辉煌成就, 总结社会生活中的经验教训二、考二、考试试内容及要求内容及要求第七章 西欧封建制的产生和发展 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的历史过程西欧封建社会城市再次兴趣的原因,及西欧封建国家的政治特点 理解西欧教皇国的产生及天主教会对西欧的统治特点 掌握民族大迁徙和西欧封建制的产生,包括古日尔曼人的社会制度,民族大迁徙与“蛮 族”国家的建立,法兰克王国和加洛林帝国,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西欧封建制度形成时期的 基督教会;西欧封建城市兴起和十字军东侵,包括西欧封建城市兴起,十字军东侵;西欧各国 封建制度的发展,包括英国封建制度的发展,法国封建制度的发展,德国封建制度的发展, 意大利城市共和国,西班牙、葡萄牙封建制度的发展 通过分析西欧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西欧封建城市 再次兴起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西欧天主教会的统治特点,培养学生运5用唯物史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