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719536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大 2010 春汉文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 3 参考答案(第 79 章)一、名词解释(每题 2.5 分,共 25 分)1自我实现需要答:自我实现需要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人有发挥自己能力与实现 自身理想和价值的需要。2成就动机答:成就动机是指对自认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 在推动力量,是个体克服困难、力求成功的内部动力。3权力动机答:就是对权力的欲求,是一种强烈地影响别人或支配别人的欲望。4亲和动机答: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一种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爱情、 支持、合作与赞赏。5智力 G 因素与 S 因素答:英国心理学

2、家斯皮尔曼根据人们完成智力作业时成绩的相关程度,提出能力由两种因 素组成:一种是普通能力或普遍因素,简称 G 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是决定一个 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另一种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简称 S 因素,它是保证人们完成 某些特定的作业或活动所必需的。许多特殊因素与某种普遍因素结合在一起,就组成人的 智力。6情境智力答: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统称为情境智力。7智商答:智商也叫智力商数,常用 IQ 表示,是根据一种智力测验的作业成绩所计算出的分数, 它代表了个体的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关系。8人格答:人格是个体在对人、对己、对事反应时所显示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式

3、构成一个人思 想、情感行行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9认知风格答: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 方式,也叫认知方式。10气质与性格答: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即 我们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表现了人们对现 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显示在他的行为举止中,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 态度上和所采取的言行上。二、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50 分)1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答:马斯洛的动机需要层次论认为动机归纳为五大类,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 与爱

4、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最原始的 本能需要。安全的需要是生理需要的延伸,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产生安全需要。归属 与爱的需要是指感情与归属上的需要,体现了人有明确的社会需要和人际关系需要。尊重 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两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人有 发挥自己能力与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的需要。2什么是动机?动机和需要、诱因是怎样的关系?答: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需要是引发动机的 内在条件,诱因是引发动机的外在条件。3动机强度越大,行为效果越好吗?用耶克斯多的森定律来说明。答:在一般情况下,动机强度

5、和任务表现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倒 U 曲线的关系,也称为耶克 斯多德森法则。动机的强度需要有一个适宜的水平,动机过强或者过弱都不利于高效率 地完成任务。一般来说,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中等强度的动机最利于任务表现。而 当任务非常难时,动机水平低一些会更有利于行为表现。4简述有关能力或智力的主要理论(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答:(1)独立因素说。代表人物桑代克,认为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构成的, 不同能力和不同因素是彼此没有关系的,能力的发展只是单个能力独立的发展。 (2)二因 素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普通能力或普遍因素,简称 G 因素。另一种是特殊能力或

6、特殊因素,简称 S 因素。 (3)智力多元理论。美国心理学 家加德纳提出,认为智力内涵是多元的,由 7 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 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5使用智力测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在使用智力测验时,应该意识到智力测验可能存在的局限性,避免对测验结果的滥用。 (1)如果使用不当,往往会给一个儿童贴上标签,这个标签半将跟随他终身,而实际上人 的智力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2)使用那种只给出单一智商值的测量可能不太恰当,因 为人的智力有多种成分,单一的智商值不能分别表明一个人许多方面的能力。 (3)有些智 力测验有很大的文化偏见,如一

7、些题目可能更有利于城市的孩子而不利于农村的孩子。 (3)许多因素会影响智力测验的结果,如健康状况、环境氛围、心理状态等。6如何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答:能力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即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不同 的个体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并不相同。 (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的能力发展过程有不同 形态有人早慧,有人大器晚成。能力表现早晚差异有三种模式,一是稳定发展,是大多数 人的发展模式,二是早慧,年龄很小时就表现出才华,三是大器晚成。 (3)能力结构的差 异,每个人智力的结构总是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区别。 (4)能力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一 些特殊能力方面。能力的个体差异是由遗传因

8、素、环境与教育、自身努力等先天与后天因 素共同影响的结果。7简述人格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答:人格是个体对人、对己、对事反应时所显示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式构成一个人思想、 情感和行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的基本特征主要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 能性。8简述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的成分及其作用。答: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它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 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万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9简述有关人格的主要理论(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答:(1)人格特质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卡特尔。奥尔波特把特 质分为共性和个性两类。共同

9、物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 同特质;个人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卡特尔提出了 16 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 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人格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达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 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这五种人格特质表现为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尽 责性。 (2)人格类型说。代表人物为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类型模式主要是用以描述一类 人与另一类人之间的心理差异,他把类型概括为三种模式:单一型式;对立型模式;多元 型模式。 (3)人格维度说。人格维度是将人格特征差异放在一个连续变量上进行描述的方法。艾森克是人格维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

10、两个基本的人格维度,即外倾内倾、 情绪稳定性。两个维度构成四各人格类型:偏于内倾又情绪稳定的黏液质;偏于外倾又情 绪不稳定的胆汁质;偏于内倾而情绪不稳定的抑郁质;偏于外倾而情绪稳定的多血质。10人格测量的方法有哪些?各有哪些特点与不足?答:(1)测验法。是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察和 鉴别的方法。其优点是题目数固定,题目内容具体而清楚,施测简单,记分方便。缺点是 因编制时缺乏客观指标,不容易保证有效性;而且测验内容多属于情绪、态度等方面的问 题,每个人对同一问题常因时空的改变而选择不同答案;还难免出现反应的偏向。 (2)投 射法。是以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为依据,投

11、射测验一般是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 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映出来,然后由 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以推出若干人格特征。投射法主要有罗夏克墨渍测验和主题 统觉测验。投射测验的优点是弹性大,可在不限制被试的状况下,任其随意反应。其缺点 有;一是评分缺乏客观标准,对测验结果难以进行解释。二是对特定行为不能提供较好的 预测。三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3)情境测验。是将被试放在类似或模拟“真实”的标准 情境中,通过观察被试的实际表现以推测其能力、品行或人格的方法。情境测验多用于测 查人的实际能力,以及与工作要求相匹配的人格特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信性

12、。三、论述题(共 25 分)1试述主要的工作动机理论,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工作动机理论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 (9 分)答:工作动机理论主要有 X 理论、Y 理论和双因素理论。X 理论把人看作是“经济人” ,认为人的工作动机受外在刺激所驱使,人们工作是为了获得 经济报酬。这种理论特别重视满足职工及安全的需要,同时很重视惩罚,认为惩罚是最有 效的管理工具。Y 理论认为,人是负责、有创造力的,人们工作不是为了外在的物质刺激,而是出于一种 要将工作做好的内驱力。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 素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意感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

13、意感,但不能使职工 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动满意的因素,唯有它们的 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据动机理论,员工的工作动机受多种因素影响。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不能单靠物质手段, 应当物质与精神手段相结合,惩罚与奖励相结合,既要改善企业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 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人事关系等保健因素,又要改善工作表现机会、工作本身乐趣、 工作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激励因素。2联系实际论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8 分)答:(1)遗传因素。能力尤其是智力,具有遗传性,父母智力水平高,其孩子很可能智力 会相

14、对较高。 (2)环境与教育的因素。环境影响人,环境塑造人,包括产前环境、儿童早 期环境能能力都有很大影响。胎儿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出 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母亲怀孕期间服药、患病、大量吸烟、 遭受过多的辐射、营养不良等,能造成染色体受损或影响胎儿细胞数量,使胎儿发育受到 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出生后婴儿的智力发展。在儿童成长的整个过程中,智力的发展速度 是不均衡的,往往是先快后慢。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对近千人进行追踪研究后,提 出这样的假说,即五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日本学者木村久一提出了智慧 发展的递减规律,他认为,生下来就具有

15、100 分能力的人,如果一出生就得到最恰当的教 育,那么就可以成为有 100 分能力的人;如从五岁才得到最恰当的教育,那么就只能具有 80 分能力;若从十岁才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有 60 分能力的人。可见,发展能力要重视 早期环境的作用。一个人能朝什么方向发展,发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 后天的教育条件。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以及家 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儿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如歌德小时候,歌 德的父亲就对他进行有计划多方面的教育,经常带他参观城市建筑物,并讲解城市的历史, 以培养他对美的欣赏和历史的爱好;他的母亲也常给他讲故事,

16、每讲到关键之处便停下来, 留给歌德去想象,待歌德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母亲再继续讲。歌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 教育,这为他能成为世界著名的大诗人打下了基础。在教育条件中,学校教育在学生能力 发展中则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因此,不 但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学习和训练的同时促进了其能力的发展。在教育教 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并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自发的,而是依赖教育教学内容的正确选 择、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等。 (3)自身努力。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 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离开了解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和环境,能力也得不到发展。 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许多名人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都非常强调主观努 力的结果。在个体努力过程中,诸如动机、勤奋、谦虚和坚强的毅力等都有助于能力的形 成和发展。能力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个体能力 的发展过程和水平差异。3结合实例说明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8 分)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