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3719465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2、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教育的过程。3、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教育。4、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是六艺教育,六艺是指、数等六门课程。5、中国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 ,即大学 、。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教育,也就是的教育制度。7、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 。9、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者是,现代教育学流派的代言人是。10、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中。二、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 2、教育(狭义

2、) 3、制度化教育三、选择题三、选择题1、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3、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 )A、四书 B、五经 C、六艺 D、八股文4、义务教育的实施在( )之后。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 D、第四次工业革命5、“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6、“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 ) 。A、中庸 B、大 学

3、 C、论语 D、学记7、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著作是(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8、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启发教学的教育家是我国的(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9、主张“有教无类“的观点的人是( ) 。A、孔予 B、孟子 C、荀子 D、朱熹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著作是(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11、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赫尔巴特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A、中庸 B、大学 C、盂子 D、学

4、记13、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 ) 。A、布鲁纳、 教育过程 B、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C、赞科大、 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大、 教育学14、重视启发教学,提出“助产术“的人是( ) 。A、亚里斯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15、第一个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16、强调儿童中心主义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17、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而编写教育学的是教育家(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 、凯洛夫 D、赫尔巴特18、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的标志是( ) 。

5、A、 大教学论 B、 爱弥尔 C、 民主主义与教育 D、 普通教育学19、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读写算的教育 D、军事体操教育20、在我国第一个已经实施的近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癸卯学制 C、 壬戌学制 D、子癸丑学制四、简答题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是什么?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3、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是什么?4、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和著作。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决定教育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2、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是。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为

6、和。4、人力资本的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5、教育与文化之间是、的关系。6、学校文化是指。其核心是、。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8、学校文化主要可分为、和制度文化等。9、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三是。10、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11、学生文化具有、。二、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1、学校文化 2、人力资本理论三、选择题三、选择题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3、决定教育的领

7、导权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A、六艺 B、三科 C、四学 D、七艺5、决定教育目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6、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 )表现出来的。A、培养人 B、参与政治活动 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 D、参与经济活动四、简述题四、简述题1、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3、简述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第三章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3、人

8、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和个体实践活动等。5、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或。6、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的时期。7、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二、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1、人的身心发展 2、内发论 3、外铄论 4、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三、选择题三、选择题1、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 )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2、“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 )对人的重要影响。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9、 )A、环境 B 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4、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可能性 D、方向性5、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6、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 ) 。A、不起决定作用 B、起导向作用 C、起决定作用 D、起一般作用7、儿童身心发展的( )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8、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教育 C、环境 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9、心理断乳期是指(

10、) 。A、幼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10、危险期主要指(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四、简述题四、简述题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2、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3、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2、决定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并成为教育活动归宿的是。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可包括;。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的关系。5、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是的关系。6、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基础上的。7、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二、名词解释二、名词

11、解释1、教育目的(广义) 2、教育目的(狭义) 3、体育 4、美育 5、劳动技术教育6、德育 7、智育三、选择题三、选择题l、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3、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思想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4、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12、部分是( )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 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四、简答题四、简答题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五、问答题五、问答题怎样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第五章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学生是学习的,具有的教育对象。学生是权利的,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2、 儿童权利公约的四个基本原则是、。3、教师职业是一种,教师是。4、师生关系在教学上是关系,在人格上是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的关系。5、教育活动中最基础的关系是。6、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二

13、、选择题二、选择题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A、主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不起主导作用 D、起基础作用2、学生是学习的( )A、主体 B、客体 C、媒体 D、手段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三、简答题三、简答题1、简述教师的职业特点。2、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3、简述师生关系。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第六章第六章 课程课程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 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2、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 3、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将课程分为

14、、。 4、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 5、学校课程通常以或的形式出现。 6、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7、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 8、课程评价的 CIPP 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和。 9、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课程、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10、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 11、制约课程目标制定的学生、社会、学科这三个因素是起作用的。 二、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 1、课程(广义) 2、教学计划(课程计划) 3、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4、教材 5、学校课程 6、基础型课程 三、选择题三、选择题 1、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