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代春秋战国秦朝汉代三个时期总结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3713074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古代春秋战国秦朝汉代三个时期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古代春秋战国秦朝汉代三个时期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古代春秋战国秦朝汉代三个时期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古代春秋战国秦朝汉代三个时期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古代春秋战国秦朝汉代三个时期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古代春秋战国秦朝汉代三个时期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古代春秋战国秦朝汉代三个时期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 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 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当周王室推翻商朝时(可能约在公元前 1025 年,而不是传统的公元前 1122 年) ,新统治 者将征服的土地分封给王室成员、紧密盟友和原商朝统治者的后裔,以及一些获准保持原 来土地的地方豪强。这样,中华世界就被分成大批政治实体;据认为,在周代的春秋时期 (公元前 722前 481 年)已有约 170 个政治实体。当然,其中绝大部分是非常小的,它 们在

2、内部分成采邑,又被分给每个统治家族的亲戚或官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战争连绵 不断,许多诸侯国被消灭,或者其面积大为缩小,所以当周代的下一个分期战国(公元前403前 221 年)来临时,只剩下了七个大国。七国中包括远处华夏大家庭极西端的秦,但 不包括周王室本身。当公元前 770 年一次夷狄的进攻迫使周王室放弃今西安(在陕西)附 近的西都,而在今洛阳(河南)附近建立新都,也就是东部的都城重立王室(其疆域及重 要性均远不如前)时,它已经丧失了一度行使的大部分政治权力。这些诸侯国到了战国初 期已经变成了完全独立的国家。 技术变化当前考古学界认为,中国开始使用铁的时间不会晚于公元前 7 世纪,或者甚至不

3、会晚 于公元前 6 世纪。在文献记载中,最早的材料见之于左传 ,此书记载公元前 513 年晋国 铸刑法于一套铁鼎之上。从战国时代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兵器、农具和器皿都是铁制的, 许多学者认为这几个世纪农业产量已经增加,正在发展的冶铁技术很可能是一个因素。其 他的因素大概是,日益扩大地采用了灌溉和排水的技术和肥料,特别是耕种大片新的土地。可是,不应把这些及其他的技术改进的效果估计过高。在整个战国时期,铁相对地说 依然是很少的,当时的铁常常是铸铁,而不是锻造的,因此比较软而脆。许多工具继续用 青铜、石块、木料或贝壳制成。此外,改进的农业技术的某些重要方面特别难以估量和确 定其时间。因此,关于畜拉犁在

4、何时开始取代远为原始但显然长期沿用的锄耕的问题,引 起了很大的论战。根据极为不足的证据,中国的学者各自把拖拉犁的开始使用定在公元前 400 年,直到此前的一个或两个世纪,甚至定在周代以前。文献中最早的明确的材料,其 时间只能定在汉代(约公元前 90 年或 85 年)不过这个材料表明有一段相当长的较早 的发展时期。农业关系的变化在周初的几个世纪中,占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显然作为依附者(以家庭为单位)依附 于他们为封建主耕种的土地上。这种土地使用制是一种被描述为井田制的理想化的形式, 它几乎可以肯定是存在的,虽然现代学者几乎对它的实施的所有方面提出疑问。实际上, 它不可能符合孟子(约公元前 372约

5、前 289 年)及其他周末和汉代学者所总结成的几何 图形。根据这些人的理想化的记述,每一块称之为井的大方块土地,象棋盘那样分成九小 块土地,其中八块分别由占用它们的家庭为自己的需要耕种。中央的第九块由八家共同耕 种,以便向封建主提供用益权的物品。 井田制一直是许多后来的作者带着浓厚感情来 对待的一个题目,他们怀旧地追忆在更早和更单纯的时代中共同生活的种种想象的美德。 但是,作为一个真正实行的制度,除非封建主代理人施加压力,它几乎不可能给耕作者提 供刺激,以推动他们提高超过最低需要的产量。另一方面,封建主有一定的义务供应依附 者的衣食,或者保护他们及其家庭。 但是,据史籍记载,公元前 594 年

6、从鲁国开始的 新的税制已在几个国家纷纷出笼。虽然记载的条目简略而令人不解,但一般地说,新税似 乎基本上包括农民的实物支付,以代替原来的个人劳役。在有些情况下,这些支付可能直 接缴给该国的中央政府而不是给种植者依附的封建主,这样就造成了封建主和依附者之间传统关系的逐步解体。由于各国越来越多地耕种原来的荒地(这些地不在传统的分封制领 地以内) ,这种解体加快了。 有人争辩说,作为半独立耕作者的农民的这种新自由可 能鼓励他们更勤奋地劳动,从而有助于提高所假设的晚周的农业产量。但是新的自由又迫 使农民完全负责他们自己的需要,而得不到封建主原来提供的保护。到了周代的最后一个 世纪,土地的买卖已经变得很普

7、遍;结果富人获取大量土地,而农民则再次沦为佃户或作 为农业劳动者而被人雇佣。如果有贫富差距,那么从晚周而至秦汉差距已经扩大而不是缩 小了。但是史料的缺乏和含糊不清往往只能使以上的概括成为一种猜测。突出贡献 经济:春秋战国时期,做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 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 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 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 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 变法确立了下来。 政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

8、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 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随着新兴地主阶级 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制度终于建立起来。变法最彻底 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 文化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 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小结:春秋战国时 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 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 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郡县

9、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思想春秋战国之交,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 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 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旧的制度和道德伦理观 念,被新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取代了;一部分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发生 了深刻的变化;阶级矛盾尖锐激烈,兼并战争连年不断,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 荡大改组局面。 在这个时期,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应运出现了,这就是士。他们来自社 会的各个方面,地位虽然较低,但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有的是通晓天文、历算、地 理等方面知识的学者,有的是政治、军事的杰出人才。其代表人物如孟子、墨子、庄子、 荀子、韩

10、非子、以及商鞅、申不害、许行、陈相、苏秦、张仪等,都是著名思想家、政治 家、军事家或科学家。至于一般的出谋划策、谈天雕龙之流,以及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 徒,更是人数众多。 由于士的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在解决或回答现实问题时, 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也不同。他们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 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许多学派。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儒、墨、道、法四家,而论语 孟子 墨子 老子 庄子 荀子 韩非子则是这四家的代表著作。其中, 论语 孟子和庄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 值。春秋战国时代是由封建制向郡县制过渡的时代,是先进的封建生产关系

11、战胜落后的奴 隶制生产关系的时代织绣工艺春秋战国时期,在织绣工艺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以楚国地区的实物遗存最多,如 1982 年在湖北江陵马山一座小型墓葬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衣物 35 件。出土纺织品有丝、 麻两大类。丝织品包括绢、绨、纱、罗、绮、锦、绦、组八大类,制作之精也是前所未有 的。秦朝:秦帝国(公元前 221 年公元前 206 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 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婴,共传三帝, 享国十五年。1、政治方面: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拥有

12、至高无上的权利,凡行政、军事、经济 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即三公九卿制。三公分 别为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太尉(负责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 达皇帝召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互相没有统属关系,由皇帝掌握最终决断权。地方实行 郡县制,皇室任免郡县的主要官吏; 2、经济方面: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 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 3、文化方面:书同文,将小篆作为标准 文字;“焚诗书” ,加强思想控制;以吏为师,严禁私学。 秦朝创下的一套中央集权 国家政治制度在以后中国社会的历史中,只有修修补补,基本框架不变。为了巩固统治,

13、秦始皇下令把原来六国的兵器收缴销毁,然后铸成 12 个铜人。为了加强控制,原六国的贵 族被强行迁到咸阳附近居住。 秦朝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对于后世影响 极大。秦始皇还在全国修筑道路,尤其是开通了通往东方和东南的驰道。秦始皇自命“始 皇帝”的时候,一心想让秦朝的统治千秋万代延绵不休,但他决没想到,仅仅 15 年之后, 才传到第三个皇帝时秦朝就灭亡了。尽管他采取了种种巩固统治的措施,但他的独裁专制、 横征暴敛,早已埋下了祸根。他征发了 70 多万人筑阿房宫,又动用大量人力财力修骊山墓。 频繁的战争、庞大的官僚机构、连续的大兴土木,动摇了统治基础,人民不堪重负,痛苦 到了极点。 秦朝钱币

14、 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影响极 为深远。前 207 年 11 月左右,秦朝被推翻。 秦始皇的事业,是在残酷地剥削压迫人民的条件下,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完成的,这使 秦的统治具有急政暴虐的特征。秦统一以后的十几年中,秦始皇维持了一支庞大的军队, 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进行了多次的大规模战争,完成了巨大的国防建设和土木建 筑。秦始皇大大增加了对人民的征敛。据估计,当时全国的人口约为一千多万,而当兵服 役的人超过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当兵服役的人脱离了农业生产,靠农民养 活,这就出现了男子力耕,不足以供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以供衣服的严

15、重局面,大大动 摇了秦的统治基础。为了强化地主阶级的统治,秦朝又推行严刑峻法以镇压人民,并且把 数十万人民变为国家的囚徒。 秦始皇使黔首自实田,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承认土地私有 制。地主阶级凭借这个命令,不仅得以合法占有土地,而且可以用各种手段兼并农民的土 地。土地被兼并的农民,不得不以“见税什五”的苛刻条件耕种豪民之田。农民生活悲惨, 穿牛马之衣,吃犬彘之食,往往在暴吏酷刑的逼迫下逃亡山林,举行暴动。这种种情况说 明,急政暴虐激化了社会矛盾,秦始皇在完成统一事业的同时,也造成了秦王朝倾覆的条 件。所以西汉时的贾山谈到秦代“群盗满山”的情况时说:秦始皇在世时,他的统治已经 在崩溃,虽然他自己并不知

16、道。西汉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汉高祖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汉高祖刘邦在手下萧 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助下,在垓下之战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于公元前 202 年正式称皇帝,定国号汉,汉朝就此开始。虽然公元前 202 年汉高祖刘邦才称皇帝汉高祖刘邦登基 后,采用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设三公和九卿,任用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清 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鼓励生产,轻徭薄赋汉文帝刘恒。他和儿子汉景帝刘启即位期间,继续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轻 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恩威并施,恢复了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得到 减轻;虽然汉景帝刘启时期(前 154 年)发生了此时期唯一的动乱“七国之乱” ,但是仅 经历 10 个月即为周亚夫、栾布所平定,并未对汉朝带来实质影响。这段时期,匈奴虽然几 次入寇中原,但大多数时间里和南越一样,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汉朝方面则不断积蓄国 力,透过马复力等措施来积极备战。这一时期史称文景之治,是中国成为大一统时代以来, 第一次被传统历史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