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711006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08年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08年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08年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08年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2008 年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 年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源市统计局2009 年 3 月 12 日2008 年,河源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注重抢抓各种机遇,着力转变发展方式,重民生保稳定, “七大建设”稳步推进,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2008 年全市生产总值394.1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52.76 亿元,增长 5

2、.4%;第二产业增加值 216.57 亿元,增长 12.8%;第三产业增加值 124.80 亿元,增长 9.1%,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 9.7%,批发和零售业增长 11.3%,住宿和餐饮业增长0.7%,金融保险业增长 6.2%,房地产业下降 6.5%,其他服务业增长13.9%。三大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13.4:53.4:33.2 调整为13.4:54.9:31.7,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 1.5 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3860 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 1996 美元),比上年增长 8.9%。民营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 210.01 亿元,比上年增长

3、 10.3%,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53.3%。全市民营经济单位数 5.31 万个,从业人员 28.82 万人,实现税收14.99 亿元,比上年增长 24.9%。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7.6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62.77 亿元,增支12.3%。各项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其中,用于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 1.11 倍、44.5%、42.6%和 20.5%。物价持续上扬。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 6.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 14.0%。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

4、品类价格:粮食上涨6.5%,油脂上涨 22.1%,肉禽及制品上涨 21.7%,鲜菜上涨 15.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 6.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 9.3%。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 13.8%。表 1 2008 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指 标价格指数 比上年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食品其中:粮食干豆类及制品油脂肉禽及其制品鲜蛋水产品鲜菜干鲜瓜果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服务项目106.4114.0106.5124.8122.1121.7106.0119.1115.0112.099.086.6101.2102.8101.0102.510

5、7.8102.86.414.06.524.822.121.76.019.115.012.0-1.0-13.41.22.81.02.57.82.8单位:%就业再就业形势稳定。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 178.04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0.13 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3.91 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0.57 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为 1.34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08%,比上年末上升 0.05 个百分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基础仍十分薄弱,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相对滞后;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发展要素制约增多;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居民增

6、收难度加大;社会保障体制不够完善,改善民生压力增大等。二、农业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86.14 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 50.25 亿元,增长 4.4%;林业产值 4.58 亿元,增长 11.1%;牧业产值 25.52 亿元,增长 5.4%;渔业产值 3.07 亿元,增长 11.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2.72 亿元,增长 1.5%。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165266 公顷,比上年增加 3280 千公顷。糖料种植面积 126 公顷,增加 19 公顷;油料种植面积 23766 公顷,增加 92 公顷;蔬菜种植面积 27430 公顷,增加 2224 公顷。全年粮食

7、总产量 90.61 万吨,比上年增加 4.42 万吨,增产 5.1%。糖蔗产量 1.58 万吨,增长 1.71 倍;油料产量 5.97 万吨,增产 1.7%;蔬菜产量 46.29 万吨,增产 6.7%;水果产量 20.40 万吨,增产9.6%;茶叶产量 0.29 万吨,减产 0.6%。全年肉类总产量 10.97 万吨,增长 5.7%。其中猪肉产量 6.89 万吨,增长 10.4%;牛肉产量 0.30 万吨,增长 30.1%;禽肉产量 3.62 万吨,下降 3.1%。全年水产品产量 3.43 万吨,增长 10.9%。表 2 2008 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 量比上年增

8、减%粮食稻谷花生糖蔗蔬菜茶叶水果生猪存栏量生猪出栏量出售和自宰家禽肉类总产量水产品总产量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头万头万只万吨万吨90.6180.175.971.5846.290.2920.4090.4996.302886.3510.973.435.15.21.71.71 倍6.7-0.69.617.612.6-4.65.710.9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市现有实施“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经营模式的各级农业龙头企业 167 家,本年新增 17 家,辐射带动挂钩农户 15.3 万户,户均增收 2300 元。农村基础条件持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 45.74 万千瓦,比上年增

9、长 0.3%。其中:农用运输车 4209 辆,联合收割机 205 台,农用拖拉机 1.3 万台。全年农村用电量 3.27 亿千瓦小时,化肥施用量(折纯)6.51 万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66.65 千公顷。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 199.7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83.46 亿元,增长 16.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 27.69 亿元,下降0.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 93.89 亿元,增长 1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 70.25 亿元,增长 21.6%;民营企业增加值 81.78亿元,增

10、长 19.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 54.24 亿元,增长 20.8%;重工业增加值 129.22 亿元,增长 14.7%。工业规模不断壮大,主导产业初具雏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上年的 360 家增加到 423 家,其中年产值超 10 亿元的企业由上年的 2 家增加到 6 家。食品饮料、矿产冶金、机械制造、电子电器、轻纺服装、建材陶瓷和医药制造等七大主导产业完成总产值 492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 82.4%。手机产业快速发展,全年以手机为主的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总产值 86.42 亿元,比上年增长 70.8%。过半主要工业产品增产。软饮料、人造板、瓷质砖、电

11、话单机等产品产量增速超 20%。铁矿石原矿量、服装、金属模具、改装汽车等产品平稳较快增长。表 3 2008 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 量比上年增减%铁矿石原矿量钨精矿折含量发电量软饮料化学纤维服装人造板化学原料药中成药塑料制品水泥瓷质砖成品钢材金属模具制冷空调设备改装汽车电话单机传真机万吨吨亿千瓦时万吨吨万件万立方米吨吨吨万吨万平方米万吨万套台(套)辆万部万台890132021.3436.8822086497.452.57153700735989161.23505.8124.1078.92618618381.341.42 7.91.5-0.381.7-31.56.8

12、56.5-6.1-6.43.5-22.124.4-6.210.0-5.112.546.0-3.1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1-11 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204.1,同比提高 8.8 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434.74亿元,同比增长 18.6%;实现利润总额 20.43 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4.44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38.7%和 33.0%。全市 39 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 7 个行业利润增幅在 30%以上。园区工业持续较快发展。全市“一区六园” 规模以上工业投产项目233 个,完成工业总产值达 374.41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 62.7%) ,比上年增

13、长 19.2%;实现入库税收 6.31 亿元,比上年增长 45.1%。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18.19 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全市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 73 家,比上年减少 1 家;实现利润总额 0.77 亿元,下降 44.2%;上缴税金 0.92 亿元,下降25.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241.00 万平方米,下降 20.6%,房屋竣工面积 125.24 万平方米,下降 24.4%。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萎缩。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77.18 亿元,比上年下降 23.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 82.44 亿元,下降 26.4%;更新改造投资 12.5

14、8 亿元,下降 35.6%;房地产开发投资 18.36 亿元,下降 6.2%。全年商品房销售额 10.01 亿元,下降 57.5%; 商品房销售面积 46.71 万平方米,下降 56.1%。分城乡看,城镇投资 95.87 亿元,下降 15.8%;农村投资 62.95 亿元,下降 36.6%。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 23.34 亿元,下降 38.7%;非国有经济投资 153.84 亿元,下降 21.0%。其中民营经济投资 103.7 亿元,下降 15.3%。完成经济适用房投资额 679 万元,经济适用房建筑面积 1.12 万平方米。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 3.70 亿元,下降 44.1%

15、;第二产业投资 70.90 亿元,下降 22.4%,其中工业投资 70.31 亿元,下降22.7%;第三产业投资 102.59 亿元,下降 10.9%。完成基础产业投资 61.99 亿元,下降 29.1%。其中交通运输邮政业投资 7.14 亿元,下降 41.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 28.91 亿元,增长 8.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 13.18 亿元,下降48.2%;城市建设投资 10.37 亿元,下降 47.8%。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全市共安排 89 个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总投资 90 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 72 亿元。行政村道硬底化建设、省道(S227、

16、S230、S242、S341)二级公路建设、移动传输网与无线基站工程、西可通讯技术设备公司二期、龙川稔坑水电站等项目顺利建成并交付使用。农村安居工程、河源电厂、220 千伏(热水、升平)输变电工程、风光水利枢纽工程、雅居乐花园、东源县东江中学等项目建设进展良好。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全年新增固定资产 80.28 亿元,建成投产项目 1115 个。新改建四级以上公路 366.8 公里;改造县乡公路24 公里,完成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 600 公里;新增发电机组容量65.38 万千瓦;新增 11 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力 35 万千伏安;新增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 3.58 万门,新增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 14.6 万户。五、国内贸易消费需求持续畅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3.9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1%。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 82.58 亿元,增长24.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 41.38 亿元,增长 9.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 110.44 亿元,增长 2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