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705114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标人教版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标人教版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课标人教版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课标人教版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议论文阅读一、近几年中考议论文概述 从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看,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题型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向尝试 性试题发展,并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试题的分值一般在 8 分以上。许多试题体现了开放 性的特点,而且灵活性越来越大,按旧的复习方法也许不可靠了,所以,我们要把握中考 议论文的复习方向。 二、议论文知识的概述 (一) 议论文的定义、分类 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来分析事理、阐明作者观点的一 种文体。按论证方式分,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二)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要求:正确,鲜明,完整而鲜明 的肯定性的论断的

2、句子。 论点的引入: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例如:谈骨气开篇就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2)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再提出中心论点。例如:想和做针对“空想”和“死做” 的现象提出论点。 (3)根据亲身经历的某个生活事例提出论点 (4)从故事中引出问题,在提出论点 (5)用某种方法提出中心论点。比如,比喻、对比等等 论点位置: A 经常放在文章开头 B 放在文章中间 C 放在文章结尾 D 标题直接提出 E 没在文章中直接表现,是要读者概括的 论点的类型: 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有的文章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 为中心论点服务的;有的文章有几个并列的分论点。 2、论据是用来证

3、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论据的类型: 事实论据包括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等。 道理论据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 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自然科学原理、定理、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警句等。论据的作用: 不管是道理论据还是事实论据,它们在议论文中的作用都是用来证明论点的。 (三)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要求:确凿、充分、有代表性。 1、论证方法 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 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2、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四)议论文的结构 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论证的方式 1、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确立自己观点的过程。 2、驳论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过程。 驳论的方式有三种:A 直接批驳对方论点的。B 通过驳倒对方论据来驳倒对方论点的。 C 通过驳倒对方论证来驳倒对方论点的。 (六)议论文的语言 概括性强、严密周到,感情

5、强烈 三、议论文的题型及解题思路和技巧指导: (一)如何归纳和提炼议论文中的论点 解题方法指导: 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门见山的写法。 (2) 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 时大多有。 “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要引起注意。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

6、来反推论点: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 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论点语句的特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 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它不能用疑问句式、短语、比喻等形式出现。 (二)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 、明确论据类型; (2) 、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 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 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论点

7、,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 否则写中心论点。 ) 另外,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 、 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 、补充名人事例要注 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 、 “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 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例如 年沈阳中考试题中的读书三益有这样一个问题:“除文中提到的读书益处外, 你还能想到哪些益处?”文中提到读书有三益:是一种享受;可以健脑健心,延年益寿; 可以疗疾。这三益就是三个分论点,要求你补充另外的益处实质

8、上就是要求你另外补充分 论点的。所以平时要注意多积累名言警句和一些典型事例,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样答题 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 论据补写的答题关键一是把握论点;二是要分析所补写的论据与论点是否一致,论据 是否能够证明论点,论据的可靠性、正确性如何。 (三)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具体如下: 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方式: 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 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方式: 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9、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方式: 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 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方式: 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 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 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 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答题方式:

10、 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 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四)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题型: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 问题(结论) 。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 、 “然 后” 、 “接着” 、 “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 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 (1) 、提出中心论点; (2) 、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式,有 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

11、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1) 、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 、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 、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 、补充论证了。 (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 做这类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 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 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 ,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 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答题方式: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

12、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 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 确,严密;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 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 概念使用准确, 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 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

13、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 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 明了。 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 (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 (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 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 (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 后顺序或层次性。 (六)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 答题思路: 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 二是原文中找

14、出指代的内容, 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 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七)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 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 答题思路: 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 观点或认识。 四、例题精析 (一)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汪金友 “希望同学们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 ,又要 行万里路 。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 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

15、验。 ”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胡锦涛总书记讲了 这样一番话。“读万卷书” ,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所以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读 书。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 越读越清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行万里路” ,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世上 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 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也正是因为有了丰

16、富的人生经历之 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 ,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 , 不“行万里路” ,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的很高,策划的很好,但一到实际上作和生活中, 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 ,不“读万卷书” ,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 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粗” ,怎么干得下去?所以, “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 要的, “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 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相对于父辈,现在的青年人大都生长在一个比较优越的环境里。没有缺过吃,没有缺 过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