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5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703075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5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5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理工学院湖北理工学院毕业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论文)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柔弱背后的强悍倾城之恋中女主人公白流苏形象分析学学 院:师范学院院:师范学院学学 生生 姓姓 名:李婧名:李婧学学 号:号:201031110114201031110114班班 级:级:1010 汉语(一)班汉语(一)班专业(全称):汉语专业(全称):汉语指指 导导 教教 师:陈绪毅师:陈绪毅20122012 年年 1212 月月 3131 日日1、课题来源: 本课题为自选课题。选题理由: 主观方面:经过多年的学习和自身对文学学识的热爱,在阅读了一系列相关的书籍后,我对张 爱玲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于是广泛的收集了这一方面的探究资料,想对其经 典小说之一倾城之恋中女主人公白流苏进行形象分析研究。 客观方面:张爱玲是 20 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 “异数” ,同时其小说创作是现代文学的巨大收获。 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视野和女性文学的新天地。 倾城之恋中对主人公白流苏女性的塑造,揭露女性在男权社会下被禁锢的悲惨命运,对于女性 自身社会地位的发展及女性婚恋情感思想变化历程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所以,我决定就这一探究话题来表述对这一经典作品的个人之见。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倾城之恋这部小说向读者展示了一位什么样的女性形象。在男 权社会下

3、的女性,柔弱背后的坚强,她的命运是如何被扭曲的。研究意义是:对于解读作家对于生 命、社会及存在的思索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和完善前人相关研究。同时论文的写 作对于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加强有很大帮助,也能够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2003 年,杨泽编写出版了阅读张爱玲一书,引起了文坛的广泛重视。本书集 结了台湾。大陆及海外学者(康来新,池上贞子,周芬伶,罗久蓉,王德威,张小虹, 平路,胡锦媛,梅家玲,蔡源煌.等)对张爱玲的讨论。而这篇论文所引用的历史材 料及理论构架,尤其可以见得张爱玲的启发之深,影响之远。本书是“张学”研究

4、最 重要的里程碑。作家钱亚玲在一书关于倾城之恋的另一种解读中,叙述道无论是思想内涵抑 或艺术表现形式,作于 1943 年 10 月的金锁记被公认为是张爱玲中篇小说之精髓。 1944 年出版的传奇小说集中,作者选金锁记作为开篇,足见张爱玲本人对这 部中篇小说的偏爱。为此人门较易忽略于集中位居第二的倾城之恋 。对于倾城之 恋的评论,不论是力度还是文字的长度都远不及金锁记 。对于倾城之恋这部 经典文学之作,期探究价值更为明显。倾城之恋具有外向的唯美主义色彩,结局是范柳原于白流苏共同走进婚姻殿 堂,表面上看似圆满的结局背后却隐匿着沧桑,透露着卡破红尘的彻骨悲凉。白流苏 的“圆梦”让读者觉得是一传奇故事

5、。正如作家张爱玲的人生一样。综上所述,当前,关于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形象分析研究比较零散、狭隘。本 选题对倾城之恋白流苏形象分析的系统归纳,无论是对倾城之恋文本思想内 涵的探究还是对张爱玲小说文笔的透析,都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4、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技术路线、试验方案: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是介绍作家张爱玲及其生平;二是分析张爱玲小说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研究价 值;三是探究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四是叙述倾城之恋的故事梗概;五是对主 人公白流苏的形象分析;六是研究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女性形象的典型性柔弱 背后的坚强。 研究路线: 反复阅读相关书籍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分析并研究所得资料完成开题

6、报告拟定论文写作提纲撰写论文初稿修改定稿 本课题拟采用分析,比较法和综合叙述,并根据前人研究的成果和研究白流苏形 象的有关知识以及指导老师的指导,通过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来论述白流 苏形象分析的价值.5、研究基础: (1)可参考的书籍有江肇钦的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形象 ,戴玉论张 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扭曲,胡梅倾城之恋中主人公白流苏形象分析,等等。 (2)自身具备的条件: A 已具备的条件:对张爱玲小说有一定的了解,已多次阅读倾城之恋经典之作 以及前人研究的成果,已收集论文写作所需要的理论资料和国内的一些研究成果 B 未具备的条件及解决办法:对于作品中白流苏这一女性形象了解得还不够

7、全面, 需要进一步通过相关理论资料的阅读来分析得更加透彻,对相关材料和见解进行系统 分析,并进一步归纳出自己的观点,现在正在努力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和研究相关材料。5、预期达到目标及进度安排: 预期目标:按时完成一篇符合要求的研究论文。该文结合他人研究成果,并通过分 析,归纳等方法对其进行研究阐释,力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述有理有据。 进度安排:2012 年 10 月2012 年 11 月:选题。2012 年 11 月2012 年 12 月:收集资料,确定选题方向,阅读相关参考文献。2012 年 12 月2013 年 1 月:在教师指导下确定题目,完成开题报告。2013 年 1 月2013 年

8、4 月:撰写论文初稿。2013 年 4 月 1 日2013 年 4 月 15 日:撰写论文二稿,请指导老师审阅。2013 年 4 月 16 日2013 年 4 月 30 日:三稿。2013 年 5 月初:完成论文定稿、交稿。2013 年 5 月中旬:参加论文答辩。 6、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 (1)卢云峰.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探析J理论界.2006 年第 3 期 (2)刘涛.张爱玲的观念写作倾城之恋细读J青春 2011 年第 9 期 (3)姜群资.个体的流放倾城之恋中的个人意识J青年文学家.2011 年 第 12 期 (4)周玉英.论张爱玲的女性立场J华夏星火.2005 年 Z1 期 (5)胡梅.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形象分析.文学教育(上)2010 年第 6 期 (6)刘焱.张爱玲倾城之恋浅析.文学界(理论版)2010 年第 6 期 (7)白春香.对倾城之恋的另一种解读.社科纵横.2010 年第 5 期 (8)楼秋燕.论张爱玲小说的爱情观基于倾城之恋的个案分析.中外企业家.2011 年第 24 期 (9)戴玉.论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扭曲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 年第 1 期 (10)吴宏聪 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年 11 月 (11)张爱玲张爱玲精品集作家出版社。2008 年 1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