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诊中学语文教学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3702033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诊中学语文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会诊中学语文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会诊中学语文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会诊中学语文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诊中学语文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诊中学语文教学会诊中学语文教学】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作者:沙县一中 陈幼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录入日期:2006-06-08会诊目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老师们在课堂上急于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写作背景、课文理解简单的提供给学生,以致学生不作过程性的分析,久而久之学生仍停止于依赖教师归纳现成的答案,而搞不清答案的来龙去脉;二是老师在教学中大多面面俱到的分析,课堂确定的目标过多,无法突出训练的重点:三是老师在教学中脱离文本,尤其是脱离文本中的字、词、句,乃至于在没有文本言语依据的基础上,大谈形象、情感、主旨,学生无法在语境中品味语言的美感。四是

2、多媒体手段新,作用不可低估,但语文老师说的越来越少,写的越来越少,有时通堂课看不见老师的板书,解读的过程也淡化了,语文课像是图片展。这四种现象都不是语文课堂的优化,其实都失去了语文教学的“魂”。究其原因:第一种现象急于教给学生结果,似乎很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实这种老师只是停留在整篇文章的文学作品所传递的人文信息上,忽略大量沉淀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包括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新课标的精神相违背,虽然直接给结果能提升课堂阅读的速度,但它扭曲了人们的认知与鉴赏规律。第二种现象目标过多,漫无边际重点不突出,一节课只有 45 分钟,什么都讲,到头来什么也都讲不好,我们提倡突出最精彩、最适用的精讲、精

3、练,做到一课一得。第三种现象脱离了字、词、句而进行的脱离文本的解读,不仅失去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且不知语文的人文性常常神秘地隐身于言语之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要力求做到语文教学“词不离句,

4、句不离篇”,体现语文的“魂”。第四种现象能用现代化的手段教学固然可以肯定,这种手段教学形象直观,容量大,但是这种教学过程性更多的是在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课堂上学生看到的是教师的材料展示,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解读,有时上课内容多学生几乎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日久天长学生的语言能力难以提高。教师要求学生能说能写,首先教师本身应能说能写,教师工整的板书能给学生以表率,课堂上教师一次透彻而精湛的课文讲解,一次到位而新颖的评论,总会给课堂留下精彩的一笔,总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启迪。语文课堂少说少写,不行。不说不写就更不行,那就不是语文课,语文课不仅要说,而且要多说,要把古代的、现代的说给学生听,要把现实的,

5、虚幻的说给学生听,要把中国的、世界的说给学生听,要把文本的、感悟的说给学生听让学生在说的氛围受到启发、感染,让学生也参与到说的行列。当学生说得越来越多,说得越来越深,说得越来越妙的时候,你的教学也就有起色了。要让多媒体教学只能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教学时根据需要适时结合,而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通过会诊,此种种现象表明我们对语文教学要有一个很好的定位。语文教学的任务应该是:“字要认认真真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做。”“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地发展

6、奠定基础”。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关键教师应明确要做些什么,那么该如何带领学生走进语文殿堂呢?一、要教会学生“读”书课堂上读书形式多样:默读,轻读,自由读,大声读,小组读,重点读,示范读,学生互读,师生对读,分角色读,男女声分读,带有感情读,配乐、配画读,带有感情读,书声朗朗精彩无限。只要有心培养,学生就能读出语感,读出真情,读出真功,读出韵味,读出品位。案例 1、在教学胡同文化时,我从朗读的方法入手,培养并展示学生的概括能力,由于课前预习充分,教学之初,除一些生词需要讲解外,我让学生自己放声朗读课文,划出令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细读体味,经过反复读书。学生均能通过朗读很快的理解课文内

7、容,并能找出文中的重点语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改动作为段落大意。此时,利用这一切入口,将学生引入到课文的主体语段的学习上去。并让学生找出有关信息,师生共读。为了加深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理解,再指名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朗读这些句子,并谈了自己的朗读体会后,我补充了听朗读带的环节,让标准的京味口音朗诵激发学生内心中的热情,学生果然被震撼了,并从朗读带以及他们之后的跟读中彻底体会到了这些语句中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投射着醇厚的历史情怀。懂得每一个胡同都有许多美丽的故事,甚至它们的名字也都有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了“对首都文化的深刻感情”以及“对作品表达的无限的爱”。当我再次请到这之前未朗读过课文的学生再

8、读时,朗读效果已有长足进步。因此我们一定要教会学生“读”书,一遍一遍地去读,一遍一遍地去理解,一旦能熟读甚至到成诵的火侯,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能听取“书”声一片。二、教会学生与文本对话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霍埃曾说过:“文本是一种语言,也就是说,它象一个你一样自身说话。它不是一个客观对象,而更象对话中的一个人。”也就是说,文本不是简单的模仿“例子”,而应该当作一个对话“主体”。高中教材中大部分选文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感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案例 2、教学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一文章借项脊轩的兴废历程,通过对别人所不屑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欣赏

9、起来,读者也似随着作者走进了项脊轩,看到了项脊轩的事事物物,再次经历了祖母、母亲、妻子细心呵护和温情抚慰,同时不由自主也联想到自己小时候读书和享受亲人关心的彼情彼景,使读者在经历亲情的洗礼和熏陶之后,感情得到渲染和升华,灵魂得到净化和提升。与文本对话,是从一个开放的心灵到另一个开放心灵的沟通,是一种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的惊喜,是一种奇妙而无法言传的体验。语文课堂教学应当重视与“文本对话”。三、增加学生读书的量课本内容要精读,教师也要适当介绍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兴趣,并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文章。案例 3、2004 年高中新生入校,我们制定了教学计划,还把课外需读的名著书目列给学生,并对读书做出具体安

10、排和要求:定时召开读书心得体会交流,读书笔记交流,定期召开名著故事演讲赛。霎时间读书兴趣浓厚,茶余饭后学生讲书中人物,说书中故事,语文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期末市统考成绩可喜。可见多读文章的好处,哪怕学生在读时只记住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只要是学生喜欢的,都比你强加于他的强得多。何况,学生离开课堂之后的阅读大多是在脱离文章背景的情况下进行的,而这种阅读又是完全凭着学生的喜好,见识和悟性去完成的。那么,我们就应该顺着学生的“天性“,让其自由翱翔于课外的“书海”之中。四、 教会学生以文仿写课堂上文章内容的挖掘是必要的,但重头戏应是学生能读文应能写文,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在写作方法的指导和写作训练要多一些。

11、案例 4、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找出叠音词并能说出其妙用,反复品味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体味有表现力的动词、量词,揣摩文章给人的画面美,引用诗文所传达的恋情之美,文章的圆形结构的特点,教学之后,布置语段写作:“校园月色 ”学生由于有课文作为例子,有了一定语言材料的积累,掌握了写这篇文章语言表达和结构文章的艺术,摸清了写作规律,写作难度降低 ,完成任务较过去好。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自信心。由此可见,教师切不可认为在突现的创新时代,仿作是过时的事。要知道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创新只能是空中楼阁。只有多模仿,摸清了其中的规律,再谈创新也就轻而易举了。综上所述,我们只有明白语文教学的任务,我们才有可能钻研教学的艺术,也只有遵循以上几个方面的做法,才能回归语文的本源,语文教学才有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