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弱化原因及对策的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701805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弱化原因及对策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弱化原因及对策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弱化原因及对策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弱化原因及对策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弱化原因及对策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弱化原因及对策的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弱化原因及对策的思考对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弱化原因及对策的思考【文章摘要】当代农村中学由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使得文化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但德育工作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薄弱环节。当前农村中学德育工作采取的是一种权宜之计,基本上采取顺其自然,流于形式的做法。学校领导对德育的不够重视,使解决这一难题无济于事,走不出教育职能与德育工作对立的误区。这就要求我们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认真思考,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代教育发展的德育新途径。本文作者依据当代农村中学德育弱化后的对策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 农村中学 德育 对策 思考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但素

2、质教育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农村中学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关于“要高度重视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及素质教育对农村中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必然趋势,使农村中学要不断强化德育工作,改进德育措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然而在农村中学,受升学率的压力、社会期望效应以及学生家长和群众价值取向偏差的影响,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德育工作却鲜有大的起色。学生群中偷窃、打架、赌博等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出现不同程度的自私、嫉妒、好胜、破坏等不良心理行为,缺少正义感,不愿承担责任,不合群,无协作、互助意识,没有怜悯之心,不会体贴别人,不能够宽

3、恕、容忍别人,不能为他人和社会作出必要的牺牲,有的甚至思想偏激,行为反常,容易被坏人利用。给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使人非常担忧和着急。这其实与学校弱化德育工作,只注重教学质量,忽视学生思想、心理成长规律和行为习惯养成有很大关系。德育首位是素质发展的需要,德育本身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德育工作的弱化,必然造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甚至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就当前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弱化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提出思考和探索。 一、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弱化的原因 1、学校教育难以抗拒社会负面影响。 中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正面的道德教育,而社会生活中真善美与假恶丑、文明与愚昧、传统

4、与现代、先进与落后等现象相冲突,使学生单一的思想难以理解和接受。目前,影响学校德育工作效果最严重的是社会的负面冲击波,即社会文化娱乐环境中的音像书刊、舞厅、网吧、电子游戏厅中的不健康因素。很多宣扬色情、暴力、赌博、吸毒的东西泛滥,严重侵蚀和毒害广大青少年的灵魂,阻碍他们的健康成长。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 家长对子女的的期望与教育出现畸形现象,他们对子女的教育目标很高,但自身的教育水平却很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物质上舍得投资,不让孩子做一点事吃一点亏,只要孩子一心学习,考上城里的重点中学。期望值的过高又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方式,对孩子的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从不关注,往往指责

5、多鼓励少,打骂多教育少,造成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在育人上适得其反。近几年,学生结构中出现了“三多现象”:一是寄养子女数量多。据学校调查统计,在我校有 63.2%的学生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平常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有 8.6%的学生自己照顾自己。二是个体户的子女增多。三是单亲家庭的子女数量增多,有 9.6%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这些各具特点的“三多现象”造成家庭教育难以实施健康正确的教育方法。据调查有 96.3%的学生表示,与父母的代沟很大,平时几乎与父母没有共同语言或几乎无话可说。 3、学校德育意识淡薄,观念滞后。 许多农村中学都把升学作为学校首要工作,把德育工作放在次要位置,甚至放在可有

6、可无的位置,认为学校管理好不好,就看升学率高不高。学校德育具有一定的隐性和软性特点,不像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一样无法编造,可以等上级领导来检查时突击炮制一大堆。另一方面,学校德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脱离实际,没有成效,总是老套套,老办法,缺乏创意。几年来一直使用正面强化教育,反面批评说服,方法上的说教化、粗暴化、成人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应付新情况新问题。学生从家庭到学校,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所接触的德育方法手段都是如此,免不了产生厌烦情绪。如谈爱国,都是大讲革命英烈故事,大谈古今中外如何报效祖国的故事道理,而绝口不提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发展等身边的实际情况;“学雷锋”还是停留在打扫卫生、为

7、五保老人洗衣服、拾金不昧等做好人好事上,与当今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科技创新、和谐发展毫无联系,使学生缺乏兴趣、热情而麻木不仁。 二、农村中学德育弱化的对策思考 1、转变德育观念,重视德育研究。 中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面对现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更新德育观念,确立符合现代需要的德育观念,提高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观念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及时更新,该调整的调整,该补充的补充,该转变的转变。德育工作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教育观,相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开拓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协作意识等。学校应

8、建立和完善德育机构,开展和加强德育观念理论的研究工作,尽快改变德育工作滞后于社会现实生活、滞后于学生思想变化的现状,实行知行统一的科学化原则和重学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原则进行育人。学校德育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联系,要与学生的生理、心理成长规律相联系,要与学校工作实际相联系。 2、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 学校内部环境应注意净化,定期清理图书室、阅览室里的图书杂志和报刊。要严格禁止学生进入录像厅、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厅、网吧等场所,严禁学生赌博。积极配合文化部门、公安部门清理和限制市场中的含色情、暴力、赌博等不健康因素的场所。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判断力和辨别力

9、。 3、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校内外德育网络。 抓好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农村中学要办好家庭学校和法制学校,建立和完善中学生德育管理机构,吸收学校、家长和社会代表参加,定期研究青少年思想现状和对策。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要实行统一的德育内容、统一步调、统一方法和措施,实现齐抓共管的局面。这样既可避免存在于少数学生中的不健康东西在社会上找到“避风港”,又可使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得到系统全面的管理。三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增加德育的整体效益。首先,定期召开家长会。学生来自不同的乡镇、村庄,离家较远,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将学校的管理要求

10、和学生的情况向家长介绍,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互相配合学校教师做好德育工作。 其次,建立家校联系制度。班主任要及时、善于发现学生思想品德中的闪光点和不好的行为习惯,与家长配合,教育他们改正缺点,发扬优点,争取进步。 再次,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给敬老院老人送温暖活动,学英雄模范人物报告等,引导学生从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家乡的变化,增加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意识。 4、德育工作做到智商、情商、道德商并重。 德育工作要正确处理好智商、情商、道德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把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三商之中,相对来说,还是要把道德商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即德育首位。邓小平同志认为:“学生把坚定正

11、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不排斥学习科学文化,相反,政治觉悟越高,为革命学习科学也就越自觉、越刻苦。”可见,德育工作是很重要的,不能掉以轻心,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有指引作用。 5、奖惩结合,相益得彰。 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好人好事,学校要及时通报表扬,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以彰显德育。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有极少数部分同学由于受到家庭及社会的影响太深,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存在着偏差,还不懂得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还不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犯了错误还振振有词,屡教不该。对于这样的学生,苦口婆心的“说教”教育,慈祥母亲式的“微笑”教育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学校应该有相应的惩罚措施(惩罚不等于体罚),该批评的批评,该处分的处分,以正校风。 学校的德育工作最繁重,最复杂、最精细,也是最困难的工作,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者坚持正确的知道思想,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责任心,齐心协力,与时俱近,开拓创新,开创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新局面,让学生健康、和谐、主动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德育困境中病理性说服教育及其诊治原则,石鸥,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4。 2、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改革探索,吴立德,中国文献资料出版社。 3、中国活动教育与发展,周跃良,电子工业出版社。 4、班主任,2005 年第一期。 5、教育的智慧,林崇德,开明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