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3691404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第1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第1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第1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第1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第1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第1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第1课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8“鱼米之乡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名师教学设计名师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学完南方地区概况之后,有本节进入南方地区具体区域的学习。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本节教材侧重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文地理内容,选取了区域发展的相关主题,设计了“江海交汇之地”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谁想到文化特色与旅游”三个标题来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及为保证授课内容的完整性,我截取了课本第一个标题“江海交汇之地”和第三个标题“水乡的文化特色及

2、旅游”“江海交汇之地”对应课程标准中的“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区域的地理位置”和“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教材在叙述式课文中描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重点突出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的便利交通条件,说明了长江、京杭运河、黄海和东海,以及支流水系等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作用。活动式课文则选取成都平原作为知识迁移的案例,让学生比较长江三角洲,认识河流不同河段对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对应课程标准中的“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对国内外游客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旅游业十分发达

3、。叙述式课文只介绍了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文化特色的一部分,更多的文化特色则安排在活动式课文中,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进一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特色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在学生学习了南方地区的第二节,学生已经具备了南方地区一些相关的地理常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只要明白区域间有联系也有差异, 对于很多知识的探究已具备了基础条件。在学生的内心已经知道了很多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相关知识,只要稍加梳理形成体系即可。经过对北方地区的学习,以及中国地理上册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地理学习的方法,能从图表、文字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但是,学生个体间也存在差异。个别学2 /

4、8生对区域间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很清晰,对地图的利用和阅读能力还不是很强。根据以上学情,采取小组合作教学,小组中开设一帮一,同时合作探究,自由回答,教师纠错点拨的教学形式。【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在地形图上识别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其地形特征。2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3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说出该地区的位置范围,并能在地形图上指出该地区的河流、湖泊。评价该地区位置的优越性。2通过课堂活动说出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尝试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

5、区的地理位置;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引导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出苏州园林、上海城市夜景、兴化油菜花田、南京龙舟赛四幅图片,让学生了解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我们不仅可以欣赏秀美的水乡景色;也可以漫步园林、古镇,还可以走进现代化的都市,感受这古老的土地如今的繁华。最后,用苏的繁体字来表现长江三角洲的鱼米之乡特色。激发学生对长江三角洲的学习兴趣。3 / 8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创意解读苏字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创设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进入学习情境。

6、任务任务 1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说出该地区的位置范围,并能在地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说出该地区的位置范围,并能在地形图上指出该地区的河流、湖泊。评价该地区位置的优越性。形图上指出该地区的河流、湖泊。评价该地区位置的优越性。根据教师在我国地图上标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让同学们了解到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的位置,以动画的形式为同学展示出长江三角洲地形图的范围,让同学在地形图上指出长江三角洲包含的省级行政区、主要地形地势等。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位置: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濒临黄海与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初步学习了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地形特点之后。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从盘地形

7、、辩气候、寻河湖三个模块来共同探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特征。4 / 8首先,查看长江三角洲分层设色地形图,结合老师给出的图片,了解长江三角洲低平的地形地势。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是国我传统的粮食产区。其次,通过中国气候图,根据老师对长江三角洲的定位,你能说出长江三角洲所属的气候类型吗?结合上海的气温年水量图,梳理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特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最后,根据老师引导提示,让同学在长江三角洲地形图上描出长江、圈出太湖、黄海、东海。另外在地形图上找出其他河流和湖泊。最后由教师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的特点。主要有江苏的太湖、洪泽湖

8、、高邮5 / 8湖、骆马湖、邵伯湖和浙江的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鄞县东钱湖等著名湖泊。除淮河、长江、钱塘江、京杭大运河等重要河流以外,还有江苏的秦淮河、苏北灌溉总渠、新沭河、通扬运河,浙江的瓯江、灵江、苕溪、南江、飞云江、鳌江、曹娥江等水系。那么,跟随老师完成了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特征的探索。我们分别从地形、气候、河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长江三角洲的自然特征的优势。接下来,由教师采用动画展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分别从内河、沿海、远洋三个层面来进行分析。6 / 8任务任务 2 通过课堂活动说出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尝试分析长江三角洲通过课堂活动说

9、出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尝试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教师由问题引出学习内容,河流对于区域的发展,除了上面所学的内河航运的影响,还有其他影响吗?接下来我们通过课堂活动来探究河流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有哪些?课堂活动:以长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A 组: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补充并归纳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B 组: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结合视频和图文材料,认识岷江对程度平原的影响。成果展示交流:A 组我们将河流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以有利影响、不利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梳理总结,首先主要的有利影响有:不

10、利影响主要有:7 / 81.河流的污染严重影响着河流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不仅对河流生态造成严重破坏,还对人的身心健康、城市经济发展带来影响。2.很多河流穿城而过,给城市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用水方便。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城市的规划建设发展。3.河流在丰水期容易泛滥成灾,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和破坏。成果展示交流:B 组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都江堰有效地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既能够提供发展农业的灌溉水源,还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威胁。【课堂小结】8 / 8【课时检测课时检测】提示:教师可根据班级学情选择 A/B 卷进行课堂训练,A 卷较基础,B 卷稍有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