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工程及其防护工程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690476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灾减灾工程及其防护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防灾减灾工程及其防护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防灾减灾工程及其防护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灾减灾工程及其防护工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 “九五” “211 工程”建设以来,本学科通过人才引进,形成了以院士 中青年专家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建成了拥有10 子台模拟地震振动台 台阵系统、特大型多功能电液伺服加载系统、 3000kN 阻尼器专用试验机等 特色设备的研究基地,紧密结合北京市乃至全国大中城市的建设需求,尤其 是奥运场馆、长大桥梁等大型复杂结构以及地铁与城铁等工程建设中的重大 需求,在工程结构抗震、减震和城市与村镇综合防灾减灾等领域形成了自己 的特色和优势以及 5 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1、工程结构抗震

2、与抗爆 开拓 了随机地震力理论与结构地震反应的研究,深化了场地条件对震害和地震动 影响的研究,发展了地震动参数和震害潜势的概率分析方法,推进了城市和 区域的综合抗震防灾,提出了完整的基于实数形式复模态振型分解法的结构 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 2、结构振动控制与健康监测 提出了隔震体系的软 着陆、变刚度理论和方法以及基于非比例阻尼线性系统的隔震结构反应谱设 计方法,研发了系列粘滞阻尼器、铅铝合金阻尼器等耗能减震装置、变摩擦 阻尼器、具有前瞻性的逆变式磁流变阻尼器、变间隙粘滞阻尼器、主动变刚 度/阻尼控制装置等控制装置,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算法,发展了空间网格结 构健康监测方法; 3、城市地下空间综合防

3、灾减灾 针对城市地下空间施工 安全风险评估、水灾、火灾、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措施及地震灾害的发生 机理、发展演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相关的防灾减灾措施与对策及技术,以提 高城市地下空间抗御各种灾害的能力; 4、工程地质灾害与防御 采用现代 探测、监测和模拟分析技术,研究人口密集区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区地质灾 害的成因类型、发育分布规律及其与人类工程活动的关系,掌握地质灾害现 状和制定宏观防治对策,研究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支护技术方法以及坍方、涌突水等灾害控制技术; 5、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率先提出了基于 城市发展的防灾规划编制方法,强调动态分析、预测、决策及管理。编制技 术上在运用 GIS、RS

4、、GPS 等高新技术,为我国城市防灾工作向高新技术化, 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五年来,本学科取得了丰硕的 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9 项、国家发明专 利 19 项,许多成果被国家有关规范所采用,或应用于奥运场馆等重要工程 的抗震与城市综合防灾。目前主持或参与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10 项以及其它项目共 158 项,总经费达 6000 余万元,此外 2007 年 7 月至今 又承担 973 计划项目课题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5 项,项目经费 800 余万元。 地震反应的研究,深化了场地条件对震害和地震动影响的研究,

5、发展了 地震动参数和震害潜势的概率分析方法,推进了城市和区域的综合抗震防灾, 提出了完整的基于实数形式复模态振型分解法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 2、结构振动控制与健康监测 提出了隔震体系的软着陆、变刚度理论和方法 以及基于非比例阻尼线性系统的隔震结构反应谱设计方法,研发了系列粘滞阻尼器、铅铝合金阻尼器等耗能减震装置、变摩擦阻尼器、具有前瞻性的逆 变式磁流变阻尼器、变间隙粘滞阻尼器、主动变刚度/阻尼控制装置等控制 装置,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算法,发展了空间网格结构健康监测方法; 3、 城市地下空间综合防灾减灾 针对城市地下空间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水灾、 火灾、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措施及地震灾害的发生

6、机理、发展演化规律和 影响因素、相关的防灾减灾措施与对策及技术,以提高城市地下空间抗御各 种灾害的能力; 4、工程地质灾害与防御 采用现代探测、监测和模拟分析 技术,研究人口密集区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区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发育分 布规律及其与人类工程活动的关系,掌握地质灾害现状和制定宏观防治对策, 研究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支护技术方法以及坍方、涌突水等灾害控 制技术; 5、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率先提出了基于城市发展的防灾规划编制 方法,强调动态分析、预测、决策及管理。编制技术上在运用 GIS、RS、GPS 等高新技术,为我国城市防灾工作向高新技术化,智能化和数 字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五年来,本学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9 项、国家发明专利 19 项,许 多成果被国家有关规范所采用,或应用于奥运场馆等重要工程的抗震与城市 综合防灾。目前主持或参与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10 项以及其它项 目共 158 项,总经费达 6000 余万元,此外 2007 年 7 月至今又承担 973 计 划项目课题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5 项,项目经 费 800 余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