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镇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688616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乡镇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强乡镇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强乡镇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强乡镇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强乡镇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乡镇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乡镇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乡镇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加强乡镇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扬中市三茅镇人民政府 翟德智 发布时间:2010-06-13 10:51:28.0 字体:【大 中 小】 审计工作作为对行政工作的综合监督,在促进经济建设、推动反腐倡廉深入开展的同时,其自身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乡镇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前沿末梢,正是在这样的良好形势背景下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起来的。一、加强乡镇审计工作的必要性无论是举国关注的“审计风暴” ,还是对各项重大工程的专项审计,审计工作在全局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清晰地被大家感受到,也越来越被群众认可。但是作为基层政府的乡镇,审计工作还是处于刚刚起步状态。强化乡镇审计,笔者认为主要基于三

2、个需要。1.是基于审计工作网络下延的自身需要。审计工作不能有效覆盖各级组织,就说明我们的工作网络还不够健全,尤其是基层网络不能有效延伸覆盖,就说明工作的基础还不够扎实,对源头性的问题、基础性的问题就不可能采取治本之策。强化审计工作的综合监督,当前,强化审计在基层的基础网络建设,实现审计对基层的有效覆盖是当务之急。2.是基于乡镇管理的内在需要。虽然乡镇是最基层的组织,但是作为一级政府,他承担着重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职能。乡镇经济由乡镇政府所属的各个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村级经济组织等不同性质的单位组成,涉及监管面广泛,单位数量大,经济类型复杂。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乡镇经济发展也不断加快,乡镇

3、集体经济、村级经济、私营经济竞相发展并迅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产权关系、经营关系和利益关系,监管难度不断加大。但是恰恰是这个层面的政府监督管理基础薄弱,与这样的形势不相适应,强化乡镇审计工作势成必然。3.是构建完善监督网络,强化政府监管职能的需要。目前,乡镇已经普遍对村级组织实施了村账镇管,财务监管向下延伸,但是,在具体经济活动中,还有很多诸如产权改革、重大工程建设、新农村各项涉农政策和投入、对镇属单位和村级组织的任期综合绩效考评等工作远不是财务监管所能涉及,纪检监察又只能解决违法违纪等行为的救济型监管,乡镇工作的监督管理网络需要强化乡镇审计来有效填补空白地带。二、乡镇审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经过

4、几年的努力,我市作为苏南发达地区组成部分,乡镇基层审计工作已经有了加快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突出表现在“三有” 。一是有了队伍,乡镇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普遍设立了审计助理岗位,普遍建立了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解决了有人做事的问题,为乡镇审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有了职能,三定方案明确了乡镇审计部门的岗位职责,在乡镇审计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乡镇审计部门在重点财务审计、工程审计、基层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等方面已经很好地履责,发挥了作用。三是有了氛围,乡镇审计工作越来越得到基层的理解、认可、支持,乡镇审计一般都由乡镇行政一把手分管,乡镇审计领导小组在审计力量调配、审计项目推进、审计问题清

5、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扩大了审计工作的绩效。大事必审、离任必审已经在基层领导干部的观念中深入扎根。与乡镇审计的长足发展相比,乡镇审计同样还存在不少问题,与当前工作要求不相适应。.队伍建设不相适应。乡镇审计机构一般只有-人,面对面广量大的审计任务显得心有余力不足。因为历史原因,乡镇审计干部绝大多数是从财务岗位上转岗而来,因为其自身知识能力背景所限,审计往往是就账查账,就事论事,对被审计对象的政策执行的水平判断,工作的绩效评估缺少能力,审计深度存有不足,乃至于一些隐蔽性较强的财务问题也难以敏锐地发现,导致审计质量不高。根据中央部署,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又将进行,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一部分与乡镇职能

6、不相吻合的机构将被调整,但是,乡镇审计部门是否会被进一步强化尚未可知。2.审计方法手段不相适应。基层组织财务基础工作规范性水平不高,账目管理、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等制度执行不到位时有发生,面对这些问题,乡镇审计往往囿于能力、精力所限,就账论账,不能全面看出问题。在方法上,很少采用走访座谈、谈话记录、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在手段力度上,因为乡镇审计是内部审计,一般执法手段都无法运用。这些制约与现在基层违法乱纪行为的苗头势头严重不相适应。3.制度建设不相适应。乡镇审计目前定位于内部审计,不具备执法能力。因为审计基础等原因,现在对基层各项政策执行、动态性的面上审计等都停留在领导重视交办,没有建立制度性的保

7、障,所以,领导重视了,审计队伍就忙得不可开交,领导忽视了,审计部门往往就被遗忘。同时,乡镇重大事项、重点建设审计还没有象财政预决算一样纳入人代会报告事项,对干部离任审计的评价在干部任用中的作用也有待重视和提高。三、加强镇审计工作的建议1.进一步强化乡镇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业务素质。要加强对乡镇审计人员的培训教育,坚持岗前培训、集中培训、以审代训等形式,推行审计人员业务资格认证,开展定期轮训和持证上岗制度,通过系列措施,大力度提高乡镇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审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审计部门的业务指导,建立审计部门与乡镇主要领导定期沟通业务工作机制,对乡镇的重大审计项目,上级部门要给予有效的业务支持,

8、使乡镇审计在重点工作重要领域实现更大作为。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上级审计部门要充分行使建议职能,保障乡镇审计部门的职能定位准确、机构人员到位、作用发挥有力。2.进一步加强乡镇审计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提高审计绩效。制度化、规范化问题是当前影响乡镇审计工作力度和质量的主要问题。当前,乡镇要在上级审计主管部门指导下,认真研究参照国家审计准则,结合乡镇审计实际,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内部审计规范,进一步规范农村审计程序操作制度,比如结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审计管理的实际,组织制定一整套操作规程、要点和办法,主要包括:内部审计操作要点 、 离任审计操作要点 、信息技术化审计监督规程 、 内部风险审计

9、及控制评估操作规程以及内部审计工作考核评价办法等,使农村审计监督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以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要通过不断的制度完善,使乡镇的重要工作重点事项有效纳入审计工作视野,逐步推进建立人大定期听取审计项目汇报制度和审计结果的法定公开制度。3.进一步转换乡镇审计工作的理念,提高审计服务水平。审计是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乡镇审计是随着乡镇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乡镇经济领域的弊端逐步暴露,迫切需要加强审计监督的情况下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对经济活动实行审计监督,是乡镇审计部门的基本职责。但是,审计监督的最终目的是为发展经济服务的。审计的过程,也就是服务的

10、过程。审计不能为监督而监督,监督只是手段,为经济建设服务才是根本目的。乡镇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审计的服务性寓于监督之中,如果把监督同服务对立起来,离开审计监督是为经济建设和改革服务,那将是南其辕而北其辙。乡镇审计的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为乡镇政府决策服务,通过对乡镇国有、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廉政建设保证改革措施的落实,促进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乡镇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同时,乡镇审计还对一些重要的财经问题和带来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专题审计调查研究,向乡镇政府和上级部门反映真实情况,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服务。在具体审计行为中,要充分发挥“

11、一审二帮三促进”作用,服务于经济建设。在审计实践中,要结合审计活动,帮助财会人员尤其是村级财会人员理顺会计业务,建章建制,帮助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和办法,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实施乡镇审计的职能转型,从“监督型”逐步转向“服务型” ,乡镇审计还要将审计领域由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逐步扩展到绩效审计、审计咨询,评价乡镇政府和所辖各级经济组织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评价决策的科学性,评价资源利用的效率与效果,评价过去经济活动的效益优劣,评价项目投资的可行性等都应成为乡镇审计的重要内容。4.进一步浓厚乡镇审计工作的环境氛围,

12、提高审计工作影响力。要充分发挥乡镇审计作用,就要努力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为乡镇审计工作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上级部门要高度重视基层审计,加快乡镇审计立法工作,理顺关系,明确职责,赋予权力;乡镇政府应保证审计经费,确保乡镇审计人员没有经费的后顾之忧,实现审计的超脱性、独立性;乡镇审计的主管部门除了在审计业务指导上、专业知识培训上花大功夫,下大力气,培训、培养适应现代经济形势的多方面,高层次的审计人才,还要通过乡镇长审计培训班、党政领导审计论坛等形式,提高乡镇领导对审计工作的认识水平,浓厚乡镇审计工作的氛围,为乡镇审计健康发展扫清障碍。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江苏省审计厅 苏 ICP 备 06034079 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