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数学—杨南芳—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上佳市小学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3685114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的比》—数学—杨南芳—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上佳市小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活中的比》—数学—杨南芳—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上佳市小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活中的比》—数学—杨南芳—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上佳市小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活中的比》—数学—杨南芳—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上佳市小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活中的比》—数学—杨南芳—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上佳市小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比》—数学—杨南芳—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上佳市小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的比》—数学—杨南芳—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上佳市小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学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上佳市小学学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上佳市小学姓名:杨南芳姓名:杨南芳2全国中小学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第 1 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教材 6669 页的内容。 2、搜索有关“比”的知识二、教学课题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

2、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 地求出比值,理解比与分数学、除法的关系。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3、 、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感受“比”产生的 背景,理解“比”的意义。教育方面 1、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使学生能清晰、有条理 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2、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三、教材分析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第 6669 页 内容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

3、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 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 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由于学生理解比 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所以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了多 个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 到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提供了丰富的直接背景和具体案例,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 基础。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分数、除法后教学的,利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已有认识,再引导学生认识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并

4、逐步抽象出比的概 念。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比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主动探索比与分数、 除法的关系,自我完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1、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事物之间的 联系。4、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觉比在生活中的广泛 存在。 、 教学重难点: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3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台,课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方法课前搜索生活中的比课件 百度搜索 http:/ 教学过程 一、提供丰富的实例,感受“比”的意义 (一) 、实例 1 师:

5、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可爱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出示图) 百度搜索 http:/ BC%B6%CA%FD%D1%A7%C9%FA%BB%EE%D6%D0%B5%C4%B1%C8%BD%CC%D1% A7%CD%BC%C6%AC&in=1131&cl=2&lm=- 1&st=&pn=1&rn=1&di=83318816685&ln=1999&fr=ala0&fm=ala0&fmq=1329447819578_R&i 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207&- 1&di27362047665&objURLhttp

6、%3A%2F%2F%2Fshuxue%2FUploadFiles_1958% 2F201005%2F20100524191905624.jpg&fromURLhttp%3A%2F%2F%2Fshuxue%2 F2010%2F44654.html&W444&H197&T12275&S18&TPjpg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 A 比较像? 生:图 B 和图 D 与图 A 比较像。 师;哪谁能说说图 C 和图 E 为什么与图 A 不像呢? 生:图 C 变矮变胖了,图 E 变长变瘦了。 师:哪图 B 和图 D 为什么会像?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会和什么有关呢?下面我们一起 来研究一下

7、。 (出示课本探究活动的图) 师:为了更好的弄清这些图片为什么像又为什么不像?老师把这些图片的长方形画在方格4纸上。师:长方形的大小与谁有关? 生: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 师:对,刚才,我们是用眼睛直接判断出像与不像,现在能不能通过算式来研究这些长方 形的长和宽到底有什么关系,使得这些图片有的像有的不像。 师:这张图中的方格每一格的长是 1 厘米,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 66 页,完成下面的做一做。 (出示幻灯片) 做一做 1.数一数, 在方格图中数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并填在书上. 2.算一算, (1)分别算出 A、B、D 三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几倍? (或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2)长方形 D

8、 的长是 A 的长的几倍? D 的宽又是 A 的宽几倍? (3)长方形 B 的长是 A 的长的几分之几? B 的宽又是 A 的宽几分之几? 3.议一议, 你能发现图片中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学生计算、观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指导。 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能说说这些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生 1:我们发现了 A、B、D 三个长方形的长都是宽的 1.5 倍,宽是长的 2/3,所以它们比 较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1:因为 64=1.5,32=1.5,128=1.546=2/3,32=2/3,812=2/3(师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 2:

9、因为 126=2,84=2(师板书)所以我发现长方形 D 的长是长方形 A 的长的 2 倍,长方形 D 的宽也是 A 的宽的 2 倍。它们长和宽的倍数一样所以比较像。5生 3:因为 36=1/2,24=1/2(师板书)所以我发现长方形 B 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形 A 的长和宽的 1/2,所以它们比较像。 师:说得真好,我们找到了比较像的原因了,有哪位同学研究与图 A 不像的图形 C、E 的 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呢? 生 4:长方形 E 的长是宽的 6 倍,122=6(板书)它的长与宽的倍数和图形 A、B、D 的 不一样,所以它们不像。 生 5:长方形 C 的长是宽的 8/3 倍,83=8/3(板书)

10、它的长与宽的倍数和图形 A、B、D 的不一样,所以它们不像。 生 6:长方形 C 的长是长方形 A 的长的 8/6 倍,而宽是它的 3/4,长和宽的的倍数不同, 因此不像。而长方形 E 的长是长方形 A 的 2 倍,宽是它的 1/2,这两个倍数关系也不同, 因此也不像。 师;刚才我们都是用除法计算发现了这些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有的同学发现了长方形 A、B、D 的长都是宽的 1.5 倍,宽是长的 2/3,所以它们比较像;也有的同学发现了长方 形 B 的长和宽分别是 A 的 1/2,长方形 D 的长和宽分别是 A 的 2 倍,所以它们比较像。师:同学们一张长方形图片如果宽不变,长扩大(或缩小) ,

11、或者长不变,宽扩大(或缩 小) ,变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会像吗? 生:不会像。 师:对,如果长和宽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变后的图形和原来 的图形会像吗? 生:会像。 师:不错,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动画,看长是 6 宽是 4 的长方形经过以上变化后能不能一眼 就看出它们像还是不像。 (出示课件)鼠标点击长方形图下面的每一句话,每点击一次长方形变化一次,让学生直观感受一张长 方形图片怎样变就像怎样变就不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只要把长方形的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同时放大或缩小,变化后的 图形就会和原来的图形相像。6(设计意图: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形变化理解只要把长方形的长和宽

12、同时扩大或缩 小相同的倍数,它们的图就比较像。使学生既理解了本节课的内容又为以后“化简比”的 学习做了准备。 ) 师:刚才大家都学得很好,下面请大家观察黑板的算式,这些算式都是用什么法计算来发 现长方形长与宽之间的关系的。 生:用除法。 师:对,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是用除法来解决问题的,让我们一起再来试试吧。请 大家看下面这幅图。 (二) 、实例 2 1、 (出示课本第 67 页第 2 的情境图) 百度搜索 http:/ %BC%B6%CA%FD%D1%A7%C9%FA%BB%EE%D6%D0%B5%C4%B1%C8%BD%CC%D1 %A7%CD%BC%C6%AC&in=1131&cl=

13、2&lm=- 1&st=&pn=1&rn=1&di=83318816685&ln=1999&fr=ala0&fm=ala0&fmq=1329447819578_R&i 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3pn207&- 1&di27362047665&objURLhttp%3A%2F%2F%2Fshuxue%2FUploadFiles_1958% 2F201005%2F20100524191905624.jpg&fromURLhttp%3A%2F%2F%2Fshuxue%2 F2010%2F44654.html&W44

14、4&H197&T122#pn6&- 1&di73023996495&objURLhttp%3A%2F%2F%2Fshuxue%2FUploadFiles_1958% 2F201005%2F20100524191907338.jpg&fromURLhttp%3A%2F%2F%2Fshuxue%2 F2010%2F44654_2.html&W273&H193&T12269&S12&TPjpg师:这两道题在我们书上第 67 页,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独立完成,并思考你是如何解决的。72、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在屏幕上把表格填完。 师:你是怎样比较的? 生:我把马拉松选手的路程除以

15、时间得到他的速度 20 千米,把骑车人的路程除以时间得到 速度 15 千米,再比较,发现马拉松选手的速度更快。 师:能用算式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吗? 生:因为路程时间=速度,所以用 402=20(千米)453=15(千米) (师板书) 师:刚才找长方形长与宽的倍数关系用除法,现在求速度也是用什么法? 生:也用除法。 二、引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1、引出“比”的概念。 师: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可以叫做两个数的比。 (电脑出示概念)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68 页,边读概念边画线。教师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 的的比。 师:如:64 我们又可以说成是长方形 A 的长与宽的比是 6 比 4,83 又可以说成是长方形 C 的长与宽的比是 8 比 3, 402 可以说成是马拉松选手所跑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 40 比 2, ,黑板上这些除法算式 你还能用比来说吗? 生 1:453 可以说成骑车人所行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 45 比 3。 生 2:128 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