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684291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一、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概况一、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概况1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我国的公办高等教育,主要由中央部委(含教育部)和省级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提供,在年度教育统计中,还包括公立科研院所培养的在学研究生。国家批准可以颁发学历文凭的民办高校,与相同学制层次的公办高校的名称一样,分为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但是,实施学制在两年以上的全日制高等教育但不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教育机构的规范名称应当是专修(进修)学院,以函授、业余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教育机构应在其名称中注明。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共有私立高等学校 69 所,50 年代初转为公立学校

2、。此后近 30 年间,我国没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从 80 年代起,民办高等教育开始恢复,近年来已有十分显著的发展,正在逐渐成长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力量。但是,比起同期公办高等教育而言,民办高等教育仍然处于规模较小的阶段,特别是当公办高等教育规模显著增长的同时,民办高等教育注册学生规模从 2000 年起开始出现波动,仅为公办在校生的 1/9 左右。(表 1)表表 1 1 我国公办与民办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期对比我国公办与民办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期对比年份19861991199419951996199719992000公办高校(所)24742331225222102149210719051813

3、在校生数(万人)566.28588.46714.31909.73民办高教机构(所)37045088012091219111512771321注册学生数(万人)114.5120.4148.898.17公办与民办学生之比4.9514.8914.819.31数据来源:全国教育统计资料1986 、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11997 、 民办教育动态 (2000 年第 10 期) 、 教育发展研究2001 年第 3 期。其中,公办高等学校包括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两个部分,在校生未含研究生。1995 年以前的民办高等教育注册学生数暂缺。*未计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学生数。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大

4、体分为以下几类:(1)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学校。2000 年为 39 所,其中普通高校 34 所,成人高校 5 所。截止到 2000 年 4月,民办普通高校增至 55 所,这些学校经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的资格,招生时与所有公办学历高等学校一起列入政府安排的年度计划,在校生也归于学历高等教育的统计范围。绝大多数属于 23 年制的高等专科学校或职业技术学院,仅有一所 4 年制本科高等学校(黄河科技学院)。(2)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2000 年达到 370 所,注册在校生 29.7 万人,这些学校的入学资格比较宽松,但是,如要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

5、须通过由政府指定的统一水平的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3)不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国家教育统计指标中,不能称为“学校”,只能称“机构”)。2000 年共有 912 个,注册人数为 68.47 万人。这些机构又分为两种,大多数属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考辅导机构,按照授课方式还可分为面授和函授等机构。针对考试科目实施教学,帮助学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年度自学考试。累计所有考试科目及格后,由国家自学考试主管机构颁发毕业文凭。少数属于高中后的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提供期限不等的专业知识或者技能培训,有的针对学员取得职业(执业)资格证书的需要,也有的满足学员更新专业知识技

6、能、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在以上三类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中,还有中外合作举办的高等教育和非学历培训活动,有些属于与国外私立大学合作,有些与国外公立大学合作但采取民办机制,通常以中方大学分校或者内设学院(专业)的形式办学。这类学历教育在校生数通常列入中方高校的年度计划和统计范围,但非学历的高中后培训活动未单独统计。此外,尚未完全列入教育统计的民办高等教育形式,还有附属于公办高等学校的民办二级学院。即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展,部分地区的公立高校进行试点,引入民办机制,设置独立办学、独立核算、独立招生的二级学院,属于学历教育部分的招生计划分别来自普通高校或者成人高校的年度指标,最后发放与母校有区别的写实性

7、毕业文凭。从长远目标看,这类民办机制的二级学院在借助公办高等学校的资源办学积累了足够实力后,可能与母体公办高校逐渐脱钩,成为独立设置的民办高等学校。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经涌现出一批艰苦创业、规范办学的典型,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鲜的经验,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急需的适用人才。它正在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是:第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代化建设的多样化需求与现有高等教育规模有限的矛盾,对保证社会稳定,减轻就业压力,起到了良好作用。第二,增加了高等教育供给方式的选择性和灵活性,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了接受教育、选择学校、师资和学习内容的

8、机会。第三,进一步挖掘了社会资源的潜力,有效地增加了教育投入,补充了财政不足,吸纳社会资金,促进资源共享,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目前,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关法规制度尚未健全,少数学校具备较好的办学条件,但是多数学校或机构缺乏自有校舍和基建用地,经费水平、教学实践设施等办学条件差异较大,达标率较低,缺乏教学过程的评估,部分地区在收费及管理等环节出现偏差和问题。民办高等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师资队伍比较薄弱且不够稳定,1999 年,在 1240 所不具备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中任职的专任教师为 2.47 万人,专职行政人员 226 万人,兼职教师 548

9、 万人,是专任教师数量的 2 倍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些学校专兼任教师中退休教师比重偏大,没有形成合理的结构。而且在公办高校加大挖潜力度扩大 招生以后,民办高校生源处于更为不利的地步。一旦公办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到位,实行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公办高校的骨干教师到民办学校兼职,将受到更多的限制。2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因素及宏观趋势进入 21 世纪,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高新技术应用和技术结构升级,对于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在劳动力市场逐渐完善的条件下,学生与家长越来越重视学业与就业的关系,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和长

10、期的民族文化传统,接受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始终非常旺盛。改革开放近 20 多年来民办教育事业的兴起,给高等教育体制注入了活力,也推动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公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我国政府已经作出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决策。可以预见,民办高等教育将要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大体上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促进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协调发展。高度集中的公办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各项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教育体制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发展,会遇到十分明显

11、的问题。若从经济学角度看,只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可能在一些方面出现“市场失效”,而只用政府配置资源机制,又可能出现“政府失效”。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在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前者表现为管理失序、办学行为规则不清,民办高等教育信度受损;后者则表现为投资渠道过窄,单一的公办教育模式已经不能灵活适应外部需求。今后,应当从市场经济体制和基本国情的环境背景出发,改善政府宏观管理教育的功能,不断地探索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相互协调、配置资源的最佳点,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公办和民办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政府以往依靠指令性计划、行政命令和财政拨款的手段,正在逐渐向采用教育法律法规、指导性计划、导向性政策、财政拨

12、款、专项资助、组织评估等多种手段转变,改进对公办高等教育的支持方式。同时,政府要为更多地借助市场机制发展民办高等教育,营造一个更为合理、规范、相对宽松的法规与政策环境,对于绩效好的民办高等教育应予以资助和奖励。目前,国家正在调研起草民办教育法。第二,在综合国力整体不强、财政经费有限的条件下,增加高等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和选择性,参与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经济因素和人口压力是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因。尽管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仍低于发展中国家 4%的平均水平。基于综合国力和财政支出能力的限制,仅靠政府教育投入不可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庞大需求。因

13、此,动员社会力量办学,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对于近期我国教育事业而言,公共教育经费短缺的确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契机。但是,鉴于公办学历高等教育业已形成强大的势力,起步甚晚的民办高等教育依据常规的发展,已经很难具备铸造类似国外一流的私立研究性大学的条件,所面临的挑战将远远大于机遇。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十分需要准确的定位。首先,民办机制的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在面向市场中期和短期需求培养、培训实用性人才方面,将具备更为灵活多变的体制优势,可以成为公办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和竞争力量。其次,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之间也有相互融通的空间,不仅民办高等学校有可

14、能依法享有政府的专项资助和各种优惠政策,而且公办高等学校也在探索引入民办机制,包括在部分公办高等学校进行改制试验。最后,民办高等教育更为重要的功能,还在于利用与公办高等教育形成的良性竞争格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增加整个社会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性和选择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不仅社会承认了利益驱动机制,而且在更深的层次上唤醒了人们的主体意识,也为人们的选择自由提供了条件。特别是在终身学习理念下,人们在现代化社会中的生存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将被贯穿于人一生的学习模式所替代,民办高等教育势必大有可为。因此,今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

15、要不断满足人们选择教育的多样化需要,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之间的沟通,参与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的衔接,为构建未来中国的终身学习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二、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现状分析二、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现状分析目前,要求进一步加强民办高等教育法制建设和完善政策环境的呼声很高。但由于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常规教育统计中,民办高等教育部分只能反映出机构数、注册学生数和教师数,所能说明的情况非常有限。在制定民办高等教育政策时,缺乏足够的数据与实证分析的支持。作为制定民办高校政策的基本前提,必须搞清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基本状况。为此,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会同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于

16、 2000 年 9 月至 11 月,对全国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向全国 1300 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寄出问卷,截止到 2000 年 11 月底,共回收有效问卷 159 份,回收率为12.2%。尽管回收率比较低,但我们认为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全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状况。1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分布状况与结构特点样本民办高教机构的地区分布此次问卷调查的回收率虽然比较低,但样本学校的分布比较均匀,覆盖了 2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比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全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统计,可以说本次调查的样本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代表性(表 2)。样本学校比重较大的省市依次为北京市 94%,山东省 75%,广东省和陕西省各占 69%,上海市、江苏省和河北省均为 63%,辽宁省、黑龙江省、湖南省、江西省与河南省各占 57%,其余 14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样本学校占调查学校总数的 219%。上述比例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分布,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及人口较多省份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也相对较多的现状。样本民办高教机构的成立时间从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