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分析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672008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6.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分析报告(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余铜锣湾商业文化广场一期新余铜锣湾商业文化广场一期 项目(项目(S1、S2、S3) 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分析报告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分析报告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新余市铜锣湾商业文化广场一期新余市铜锣湾商业文化广场一期委托单位:委托单位:新余市铜锣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新余市铜锣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咨询单位:咨询单位:江西省煜之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盖章)江西省煜之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盖章)负责人:负责人:赵思炯赵思炯编制人:编制人:胥仁海胥仁海校对人:校对人:赵腾飞赵腾飞审核人:审核人:赵思炯赵思炯报告日期:报告日期:2014-12-17目 录1. 模拟概述.11.1 项目概况 .11.2 气候状况 .31

2、.3 通风概述 .31.4 参考依据 .51.5 评价说明 .62.技术路线.72.1 分析方法 .72.2 湍流模型 .82.3 几何模型 .102.4 边界条件 .113. 模拟分析.113.1 S1 室内自然通风计算分析 .123.1.1 流场 .123.1.2 风速 .133.1.3 空气龄 .143.1.4 通风量 .153.2 S2 室内自然通风计算分析 .153.2.1 流场 .153.2.2 风速 .163.2.3 空气龄 .173.2.4 通风量 .183.3 S3 室内自然通风计算分析 .193.3.1 流场 .193.3.2 风速 .203.3.3 空气龄 .213.3.

3、4 通风量 .224.结论.22新余铜锣湾商业广场项目(S1、S2、S3)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分析报告1.1. 模拟概述模拟概述2011 年新余被列入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筑绿色化作为节能减排六大任务之一。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战略部署,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相关工作,指导本地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设计、施工,打造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新余模式,新余市出台了新余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要求“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 2 万平方米以上)学校、医院、建筑面积 15 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土建和装修一体化设计和施工的

4、建筑应当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及建设”。本项目列入该管理办法范围内。自然通风作为一种有效的被动式节能策略,不仅能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而且能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更大限度地位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符合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1.11.1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新余铜锣湾商业文化广场项目用地位于新余市仙来片区,北侧用地性质为商业用地,南侧用地性质为商住用地。地块西临渝州大道、南邻纬二路、北临喜盛街,交通便捷;规划总用地面积为82436,其中商业区规划用地面积为 38382,住宅区规划用地面积为 44054。总建筑面积为 297408,其中商业地

5、块建筑面积为149756,商业地块地上建筑面积 115147,地下建筑面积34608。住宅地块建筑面积为 147652,住宅地块地上建筑面积115685,地下建筑面积 31966 平方米。项目定位建成新余市仙来片区中高档的休闲商业区,以商业、休闲、餐饮为龙头,倡导“和谐、人性化”商业与生活融合的氛围,并将此主题贯穿和深化到项目整体的开发和运营之中。本次分析报告的目的是针对新余铜锣湾商业文化广场一期项目(S1、S2、S3、S5、S6、S7 以及 S8 这这七棟建筑)的室外自然通风状况进行模拟,计算项目室外的通风效果,以及评价其是否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图 1 铜锣湾商业文化广场项目效果图1

6、.21.2 气候状况气候状况南昌市位于江西中部偏北,赣江、抚顺下游,濒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西南岸。项目所在地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温和,日照充足,一年中夏冬季长,春秋季短,是典型的“夏炎冬寒”型气候,夏天炎热,有火炉之称,冬季较寒冷。1.31.3 通风概述通风概述自然通风是利用风压和热压(烟囱效应)两种驱动力进行的通风,是当今生态建筑所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人们利用自然通风主要是利用其两大功能:1.通风降温(除湿),借以改室内热环境(热舒适)状态;2.通风换气,借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状态(如增新风,排除各种有害气体等)。风压产生的自然通风风压产生的自然通风当风压的作用远大于热

7、压作用,如当室外风速很大时,可只考虑风压作用。建筑迎风面和背风面的风压差促使空气从处于迎风面的风口进入室内而从背风面的风口排出,从而形成风力驱动的自然通风。建筑物周围的风压分布与建筑的几何形状和室外风向有关。风向一定时,建筑物外围结构上某一点的风压值可用式(1)表示:(1)ww fvkP22 式中:为风压值, , 为空气动力系数,与建筑形状和风fPaPk向相对应,通常由风洞模型实验确定;为室外空气密度,w; 为未受扰动来流速度,。3/mkgwvsm/由于风速在近地层随高度有较大的变化,平均风速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可用指数函数来描述,其表达式如式(2)所示。(2)awHvv 1010式中: 为高度处

8、的风速, ;为任一点的高度,wvHsm/H;为标准高度(常取 10m)处的平均风速,;为地面粗糙系m10vsm/数,其值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地面粗糙度可分为 A、B、C、D 四类:A 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指数为0.12;B 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指数为 0.16;C 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指数为 0.22;D 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指数为 0.30;热压产生的自然通风热压产生的自然通风当风压作用比热压作用弱,例如当室外风速很小而室内外温差很大时,可只考虑热压作用. 当室内外空气存在密度差

9、时,密度小的空气向上运动,密度大的空气向下运动而形成的自然通风,称热压作用的自然通风. 在建筑内,由人体、灯光、设备、太阳辐射等产生大量的热,当室外空气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可以利用热压的抽吸作用或烟囱效应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热压是由室内外密度差引起的。热空气上升从建筑上部风口排出,室外新鲜的冷空气从建筑底部被吸人,热压作用与进排风口高度差的关系可以用式(3)表示。(3)00TTgHPiheat式中:为热压作用, ;为室外空气密度,;heatPaP03/mkg为进排风口高度差,;为空气膨胀系数; ,分别为室内外HmiT0T温度平均值,。K综合作用下的自然通风综合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利用风压和热压来进

10、行自然通风往往是互为补充,密不可分的。但到目前为止,为了更准确地预测风压和热压什么时候加强什么时候削弱,热压和风压综合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机理还在探索之中。通常可用式(4)来计算综合作用时的通风量。(4)2/122 hwQQQ式中:为综合作用时的通风量,;为风压单独作用下通风Qsm /3 wQ量,;为热压单独作用下通风量,。sm /3 hQsm /3根据项目室外风环境模拟结果可知,风驰新能源办公大楼项目各季节的建筑前后压差都较有利于室内利用自然通风,故本项目主要考虑风压通风,通过设置外窗开启扇实现被动式通风节能。1.41.4 参考依据参考依据新余铜锣湾商业文化广场一期项目室内风环境模拟主要参考资料

11、为:江西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试行)DB 36/J001-2010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中国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象数据集委托方提供的新余铜锣湾商业文化广场一期项目建筑设计图纸委托方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1.51.5 评价说明评价说明新余铜锣湾商业文化广场一期项目 S1、S2、S3、S5、S6、S7 以及 S8 参评绿色建筑,江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试行)第 5.2.7

12、条对自然通风设计提出了明确的相关要求。“5.2.7 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一般项)条文相关具体要求如下:1)简要说明建筑朝向和布局的设计原则;2)当地气候条件特点的概述,以及在建筑朝向、布局设计时如何考虑冬季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和暴风雨的袭击等;3)概述自然通风效果优化模拟计算结论。4)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保证主要功能房间换气次数不低于 2 次/h(基本要求);5)室内空气的流速基本保持在 01.4 m/s 之间(舒适要求)。其中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保证室内主要功能房间换气次数不低于 2 次/h 为基本要求,室内空气的流速基本保持在01.4 m/s 之间为舒适要求。2.2.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本报告主要对新余铜锣湾商业文化广场一期项目 S1、S2 以及S3 室内主要功能房间室内空气的流速进行模拟分析,验证其室内自然通风效果是否满足江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试行)第 5.2.7条一般项要求“建筑总平面设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