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说课稿1[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666214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说课稿1[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说课稿1[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说课稿1[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说课稿1[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说课稿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说课稿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奇妙的二氧化碳说课稿兴城四中 刘春霞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安排在空气、氧气之后,水之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今后学习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制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选取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二氧化碳作为学习素材,让学生学会怎样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2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1)知识目标: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学好化学必备一种宏观现象比较明显的理论基础,它可以用一些经典实验验证其转化规律,获得感性认识,所以通过学习,达到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2、(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达到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教育,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良好学习品质,正确对待实验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重点:没有元素与化合物知识作基础,缺乏较丰富的感性知识,致使其它化学知识的

3、学习难以进行,因此,本节的重点是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认识化合和分解反应的特点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材是通过实验来验证的,要求描述实验现象,本节的难点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究竟生成了什么物质?要求学生用实验来探究,这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和思路。4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利用上节学习氧气的方法来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和制法。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学会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具体需要,采用如下过程:出示问题学生互动及讨论用实物投影仪投影来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不同点演示课件对比练习探索巩固提高,达到教学目的。二、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氧气的学习,从学生的知识

4、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 CO2 的现象和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因此联系生活来学习二氧化碳显得很重要。如何记忆和应用,重新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发挥教师“导”的主体功能。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初三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化学充满浓厚的兴趣,往往想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性质,甚至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在课前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解答相关问题,通过自学学案,使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和方向,提高学习的主动性。3知识构建的方法指导:本节课

5、的教学设计坚持从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通过实验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使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身边物质的学习体系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学重点、难点、方法,并及时地对学生活动的结果作出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同时从学生活动中得到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双边活动。三、教学方法及手段: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观察讨论法、课堂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先简要介绍一下二氧化碳的循环和物理性质,然后重点讲解二氧化碳

6、的化学性质,为了突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难点,指导学生通过二个实验来探究,然后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得出这一性质;同时结合适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将重点知识的与提高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习题的选择与讲评,遵循大纲,用好课本,侧重双基,通过研究课本习题,挖掘其潜力,改造习题,增强课本习题的辐射功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触类旁通。具体方案如下: 课前预习学案,明确学习的重点和方向,激发学习动机。 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把二氧化碳和氧气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构建物质知识的学习体系。 通过例题的讲评,引导学生质疑、分析归纳

7、、总结,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学生的思维。 应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点和难点,有效实施双边互动,提高学习效益。四、教学过程设计: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使学生从中悟法,会中用法的教学目的,因此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一) 课堂引入:由意大利的“死狗洞”故事引入课题,发动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二氧化碳的资料。说明本节课是在同学们自学了“学案”的基础上进行的, 再对比氧气的性质,重点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 教学设计:(过程:出示问题学生实验探究观察、交流讨论演示课件对比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多媒体展示:1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是怎样产生和消耗的?2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3利用一瓶汽水讲解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4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5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6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7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8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三)课堂练习(见多媒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