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应关注学生的发展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665347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课程应关注学生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方课程应关注学生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方课程应关注学生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方课程应关注学生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方课程应关注学生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方课程应关注学生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课程应关注学生的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方课程应关注学生的发展 以“参与式德育的研究与实践”为例2006-9-12 14:59:45 文章来源:教育局教育研究中心 作者:沈明 施秋奕 (阅读次数:)【内容摘要】地方课程主要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发的、与当地实际 有密切联系的课程。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包括目标设置、内容安排、实施过程等)应 关注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地方课程 发展 参与式 “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当地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面向局部地方,满足地方或社区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的 课程。它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 的优化起着不可估

2、量的作用。 ” (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 )地方课程的开 发与实施必须推进课程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地方教育资源的作用,促进人才培养 质量的提高。 下面仅以我县教育局的省重点课题“参与式德育的研究与实践”为例, 谈谈地方课程的有效开发与实施中应关注学生的发展。 一、地方课程目标设置适应性、针对性 地方课程主要是根据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实际,以及地域特点设计的课程, 它是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方或社区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基 本要求。 1、 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 在规划和开发地方课程时,一定要把三级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把 地方课程作为整个

3、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审视,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 校本课程的关系,这样,才能把握好地方课程建设的方向。 从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关系来看,一方面,地方课程既是 国家课程目标在特定地区条件下的具体化,又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另一方面,地方课程 是研发学校课程或校本课程的重要依据,校本课程不能完全脱离地方课程资源或社区发展 实际来体现学校特色,它需要将地方课程学校化。因而可以说,地方课程是沟通国家课程 与学校课程的桥梁。它不仅是地方对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而且对校本课程的建设具有导 向作用。从课程与学生、社会的关系来看,地方课程也是联系学生与社会的纽带。地方课 程的设计特别强调学

4、生与社会的联系,发挥地方和社区课程资源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社区实践的能力。密切学生与社会实际或社会生活的联 系是地方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2、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所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以学生素质的全面主动发展和个性健康发 展为重点,把学生看作是能动的主体,学生要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要做自己发展的主人, 要做社会发展的主人,学生不仅仅是获得知识,他还要获得求知的方法,还要陶治情感,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去创造未来。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只有把“以 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才能从根本上、从价值取向上瞄准课程建设发展的方向, 从而最终实现学生

5、素质的全面主动发展。 为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落实党中央、省、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未成年 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决策,紧密结合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总体部署, 为了顺应我县“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的战略发展,为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十分重 视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中小学生的培养,建立完善的中小学生德育体 系,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动力、行动保障和智力支持。 通过对我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问卷调查和实际采访,我们发现教 师对中小学生德育效果普遍感到不满意(不满意率达到 77%)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家长只关注孩

6、子分数,忽视 做人的占 86%;认为教育方法呆板,说教严重的占 66%;认为大众传媒误导的占 50%,以 及认为教育内容陈旧、空洞乏味的占 30%等等。认为当前的德育最应注重可操作性和趣味 性的分别占 69%、24%。 经分析,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 一,德育的内容忽视了我县中小学生的实际;第二,德育的过程脱离了中小学生的主体地 位;第三,德育的形式脱离社会及青少年的现实。可以说,传统的德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 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需要了。因此,根据我县中小学生实际,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工作,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注重实效,我们探索性地提出教学内容切合

7、学 生实际、教学过程充分尊重学生、教学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互动的参与性教学这一新的教 学模式,逐步完善德育体系,努力把我县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地方课程内容安排现实性、时代性 地方课程的内容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资源 为主,应充分挖掘地方特有的课程资源,并形成体系,在内容设计上,地方课程应具有突 出的现实性,以专题综合的形式组织、设计内容;同时,既要根据地方的传统,又要根据 社会发展的未来需要,体现时代性。 1、更新课程内容的结构形式 课程内容是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 求新的课程内容与之相匹配。更新教育内容,需要更新内

8、容的结构形式,使内容结构从 “学科”转变为“类”与“范畴”的有机结合。 我们将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教学分成四个层次(随学生年龄、知识、阅历 的增长而递进): 第一层,小学年级,以个体行为规范为主; 第二层,小学年级,着重个体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规范; 第三层,初中年级,着重社会行为规范与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第四层,高中年级,主要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马克思主义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 总体框架: 根据内容安排,编印地方教材,教材体系每册分六部分:安全卫生篇、文明 礼貌篇、交往合作篇、家庭社会篇、心理健康篇、自信自强篇;每部分有 3-4 课;每课有 3-4 节,每节的内容包括:引言、2-3 篇学

9、生作品、 “说与做”参与练习讨论、名人名言、 相关链接等。 2、更新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 发展需要有一定的自由空间,没有空间也就没有发展。更新课程内容, 一个重要的选择标准是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社会的需要。 (1)课程内容的来源和学生现实生活体验相联系。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 情境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和实际问题” ,让学生把所学内容与生 活经验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英国课程专家斯藤豪斯认为知识不是需 要学生接受的现成的东西,而是学生思考的对象,它不能作为必须达到的目标来束缚人, 教育是要通过促使人思考知识来解放人,使人变得更自由。地方课程开发重视的不是现存 的、

10、静态的知识,而是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强调如何获取有用的知识,强调那些能够帮 助学生思考与探索的东西,能够使人变得更为自由的东西。 我们征集来自学生的作品,开展“长兴的孩子这样说,这样做”学生作 品征集评选活动,要求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形成了学生自己参与编写的开放性的教 材。这种教材内容为学生平时最受关注的道德行为规范,因而紧扣时代特征,以学生自己 绘制的漫画、文章为主,辅以一两句格言或其他点睛之笔。内容新颖,形式活泼,寓教于 乐。总之,这种教材具有时代性、趣味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特点。 (2)课程内容的组织由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的全过程。教师是课程改革 与创新的主力军,是课程改革与创新能否成

11、功的关键。我国以往的课程改革大都是让教师 游离于课程编制之外,课程编订完之后,再对教师培训,实现课程的实施,这种方式效果 不尽人意。教师的作用应由原来的“课程实施者”变为“课程发展的研究者和直接参与者” , 课程体系的建构必须让教师充分参与进来。 我们一方面重视教师的参与作用,教师直接参与课程发展的全过程,另 一方面,把课程改革与师资培养同步进行,召开“长兴的孩子这样说,这样做”参与式德 育教学指导方案培训会。从一开始就要让教师参与到课程编制中来,从课程目标的确定、 课程内容的选择、编排、教材的编写等各个环节都让教师参与进来,使教师能更好地把握 课程创新的实质。 三、地方课程实施过程参与性、实

12、践性 我们主张,地方课程的实施以探究和实践活动为主,强调学生对地方或 社区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思考,组织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探讨问题,并适当地参与社区实践 活动;同时,针对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 提供经历、体验、感悟、综合和提升的机会、条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 转变。 1、变革教学方式 教学思想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要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就必 须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不断吸收新的教学思想,采用现代教学模式。地方课程的实施要 注重学生本位,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德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成人社会首先要尊重 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要给未成年人足够的尊

13、重和信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改变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改变“我说你听” 的教育方式,使未成年人由教育过程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互动教育中达到自 我教育的目的,让孩子们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监督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在 教学过程中,一般不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通过参与性的活动(如游戏、讨论、交流、分 享等)来达成积极上进、健康的共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兴趣,避免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的 一些弊端。只有未成年人真正参与进去了,他们才能有感受,才能在感受中升华道德情感, 形成道德认识。 在使用长兴的孩子这样说,这样做教材时,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时也一改传统的说教、灌输式,更多的是学生主动

14、参与实践活动,在体验中感悟,在潜移 默化中受到德育熏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我县的古城中学的“本土地名文化的调查 与研究” ,使得“从文本走来(课内启示)向社会走去(课外调研)让成果 交汇(课内交流) ”的社会实践活动模式得到了有效的实践与生成,学生们调查设计、访谈 交际、合作探究、分析交流、写作演讲的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欲望得到点击,绘图、摄影 技巧得到尝试,学生走向社会,社会成为学生的教材,学生亲历亲为,获得的知识、技能, 建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了生命中永远抹不去的底色。 2、整合课程资源 地方课程的实施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 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系

15、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 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培育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因此除了学校教育外,还须依靠全社 会的力量,应用各种方法,全方位地营造有利于中小学生成长的环境。 (1)整合媒体 营造和谐氛围 媒体对中小学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尤需重视和应用。我们整合多 种针对性强、最能接触到目标受众的大众媒体集中优势,实效传播,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 建设工作推广能集中、持续、及时地影响渗透到各个社区、各个家庭及每一位社会成员, 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广能对教育 者和受教育者这两个不同层面的受众进行双重辐射,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深入中小

16、学生 人心。下图试以媒体的组合来反映媒体的应用。(2)联合社区 创设“绿色空间” 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课堂,使未成年 人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悟道德,磨练意志,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努力做到知行的统一。如,我县雉城二小创建了社区德育导师点,聘任社区德育导师,并 精心设计学生参加社区活动的“星级评价表” ,开展“争做优秀小公民”等系列活动,让学 生在社区寻找自己的小岗位,如:楼层宣传员、绿地小园丁、过道保洁员等等,通过小岗 位的实践与体验,培养学生基本的公民素养,活动结束后,由社区德育导师、家长和学校 为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星级评价,颁发“优秀小公民”奖章。社区德育导师点的建立,充 分利用德育的公共资源,成长活动的菜单变得丰富了;依托社区活动平台,有社区德育导 师的加盟,活动便于组织,孩子们的实践活动就不会留于形式;灵活的活动时间,多样化 的小队组成方式增强了活动的参与性与趣味性,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细致、合作、团结 的精神;星级评价表的评定活动,让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