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培养线路图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3663901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能力培养线路图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创新能力培养线路图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创新能力培养线路图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创新能力培养线路图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创新能力培养线路图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能力培养线路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能力培养线路图(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能力培养线路图创新能力培养线路图( (一流三联三个零一流三联三个零) )编辑导读编辑导读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已经和正在改变着全社会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将 ERP 科学运用于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并且把供应链管理思维移植其中,无疑是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的一场革命。这里涉及诸多层面的工作,本书勾画的蓝图可引发关注大学教育人士们的深入系统思考,在培养大学生实务动手能力和创新策划能力方面有引导路径选择意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贴专家 张新国教授由 MRP-II 演化而来的 ERP 理论和方法,充分吸收了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形成的

2、 JIT、OPT、AMS、MES 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其在演化过程中所体现的由单一元素、单一过程的控制、管理向多元素、多过程的组合统筹;由企业内部流程循环向企业外部环境的开放;由规范和刚性管理向离散、流程性生产和柔性管理过渡等趋势,使 ERP 理论和方法具有了管理哲学和方法论的地位。也正是因为其集成性和复杂性的增加,使得各高校如何有效使用 ERP 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关注点。 郜振廷教授在此领域研究多年,颇多立足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基础上的感悟、经验和建树。本书具有经济性、可演示性、师生互动性、空间对接性等多方面优势,其所揭示提炼的指导思想、操作模式和发展趋势为经

3、管类课程的实验教学提供了重要的途径,是近年来难得的一部指导 ERP 教学实践的探索力作。?内蒙古财经学院院长张亚民教授内容简介内容简介解决校、企人才对接扭曲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本书在深入分析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在单指向性方面的 5 个局限性的基础上,以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河北经贸大学为例,研究了以 ERP 模拟实验教学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开发管理流程,归纳出实验项目开发的三种模式,揭示出以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以 ERP 模拟实验教学为主体的现代化实验教学的8 大优势。首创性地将企业管理中的供应链管理思维引入教学育人研究,探讨分析了教务流程再造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提出“一流、三联、三个零

4、”的供应链培养模式,建立了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出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全新框架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本书目录本书目录序言? 知者创物,能者述焉序言二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绪论第一章 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校、企人才对接第一节 国家创新体系一、国家创新体系的起源及发展二、国家创新体系的涵盖范围三、建设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呼唤“知识创新工程”第二节 高校人才培养一、高校教育的发展历程二、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独特作用三、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第三节 企业人才需求一、企业创新二、企业创新的关键:人才三、企业创新对于人才的外部需求第四节

5、 校、企人才对接一、校、企对接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二、校、企对接的基石:人才对接三、校、企人才对接扭曲的问题、原因与对策第二章 学生能力培养的传统模式第一节 传统模拟教学的基本做法一、各种基本做法二、各种基本做法的共同特点:单指向性第二节 认知能力培养:顶岗实习一、顶岗实习二、顶岗实习的作用第三节 操作能力培养:专业实习一、专业实习二、专业实习的作用第四节 传统研习模式的局限性分析一、管理的无形性:可视性的困惑二、空间的间隔性:接触性的困惑三、时间的自主性:对接性的困惑四、费用的限制性:成本性的困惑五、适应的被动性:追随者的困惑第五节 大学生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一、高等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应

6、该由政府转向“客户”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本位应该从学科转向市场三、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依据应该从“资源约束”转向“需求约束”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心应该从宏观体制的层面转向高等学校的层面五、大学生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第三章 创新能力构成与影响因素分析第一节 创新之道一、创新人格的锻造和养成二、创新智慧的历练和感悟三、责任心四、挑战权威,唯实不唯上第二节 创新之术一、掌握创新思维单项工具二、培养分析综合思维能力三、掌握创新思维规律第三节 创新之法一、创新制度二、创新规范第四节 创新之和一、创新团队构建的必要性分析二、优秀创新团队的特质第五节 创新之径一、创新路径选择二、注意契约保证和诚信保

7、证的双向保障第六节 创新之信一、创新的信息技术二、诚信运作第七节 创新之境一、环境对创新活动的影响二、创造良好的群体气氛三、要有良好的“领导气候”四、完善激励手段第四章 现代信息技术为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平台第一节 现代企业引入 ERP 的理由一、ERP 的起源与发展阶段二、我国企业引入 ERP 的过程三、引入 ERP 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四、企业 ERP 的发展趋势第二节 现代信息技术与商务的结合:电子商务一、电子商务的起源及发展二、电子商务与 ERP 的结合第三节 现代信息技术与政务的结合:电子政务一、电子政务的起源及发展二、电子政务与 ERP 的结合第四节 现代信息技术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结合:

8、企业资源计划一、现代信息技术对于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二、现代信息技术对于高校教育的促进作用三、ERP 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技术平台第五章 ERP 模拟实验教学: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第一节 ERP 模拟实验的历史沿革一、ERP 模拟实验的发展阶段二、我国高校 ERP 模拟实验教学现状第二节 ERP 模拟实验的类型一、分专业 ERP 模拟实验二、综合化 ERP 模拟实验三、ERP 沙盘模拟实验第三节 ERP 模拟实验流程一、组织准备工作二、实验准备工作三、具体实验过程四、实验结果总结与经验交流第四节 ERP 模拟实验的前提条件一、高校领导的推动力条件二、合适的软件供应商条件三、实验的人、财、物条件四、

9、适用的 ERP 演习项目条件第五节 ERP 实验中的沟通管理一、实验沟通的目的二、沟通的方式三、实验沟通的原则第六节 创新型教师的素质结构一、小角色和大责任的关系二、“沉下去研究系统理论”跟“跳出来激活社会需求”的关系三、深和广的关系四、师徒关系和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五、“岸上教游泳”和“水中教游泳”的关系六、“苦学三四年”和“终身能受益”的关系七、“生存”、“敬业”、“爱岗”和“乐岗”的关系八、从“讲得少”到“讲得多”、“讲得对”,到“讲得准”的递进关系第六章 ERP 演习项目的开发管理第一节 ERP 演习项目概述一、项目概述二、项目管理的内涵三、实验项目开发管理的原则第二节 项目流程管理一、

10、生命周期与方法论二、项目定义三、合同与采购管理四、项目规划、执行、跟踪五、变化管理第三节 教授深入企业培训、咨询一、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二、ERP 演习项目的“走出去”来源第四节 聘请有理论水平的企业家担任兼职教授一、实践促进理论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二、ERP 演习项目的“引进来”来源第五节 成立共建组织,定期交流培养及相关信息一、校、企对接的组织保证:共建组织二、校、企对接的机制保证:双向交流三、在双向交流中促进 ERP 演习项目的发展第七章 ERP 模拟实验教学的优势第一节 综合性优势一、各学科的自身优势二、多学科的互动优势第二节 仿真性优势一、场景逼真性二、操作实战性三、使教学过程

11、成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的过程第三节 衔接性优势一、纵向环节的无缝对接二、横向环节的统筹兼顾第四节 廉价性优势一、时空便利性二、费用节约性第五节 竞争性优势一、在模拟竞争中加强教学效果二、在模拟竞争中锻炼学生能力第六节 主动性优势一、企业家出题,要求师生共同求解二、师生共同参与实际运作,让市场鉴定第七节 现实性优势一、将企业现实的经营管理难题移入实验项目二、服务现实,超越现实第八节 创新策划性优势一、检验创新策划基础二、认知创新策划过程三、评价创新策划效果四、提高创新策划能力第八章 教务流程再造与持续改进第一节 标准化与教务流程再造的关系一、高等学校标准化的内涵二、标准化、信息化与教务流程

12、再造的关系第二节 教务流程再造的原因和内涵一、教务流程再造的原因二、教务流程再造的内涵第三节 教务流程再造的内容及实施过程一、教务流程再造的内容二、实施教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三、流程再造后高等学校具有的新特点第四节 教务流程再造中的流程重构一、对现有流程的分析与诊断二、设计新流程三、实施新流程四、评估改进第五节 观念重构与组织重构一、观念重构二、组织重构第六节 教务流程再造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教务流程再造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二、信息技术在教务流程再造中的应用三、信息技术在教务流程再造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第七节 我国高等学校实施教务流程再造的研究一、我国公办高等学校实施教务流程再造的必要性二、从西方教务流

13、程再造中吸取营养三、我国高等学校实施教务流程再造的特殊性第九章 以供应链思维推进教务流程再造第一节 高校教务传统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销售费用过高、销售时间过长二、供需结构在专业、数量方面的失衡第二节 传统教育供应链产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路一、就业市场需求的预测难度大二、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三、毕业生操作能力较差四、独生子女教育上有较大偏差五、吃苦精神、拼搏意识亟待加强六、根本原因是计划经济的教育体制的桎梏第三节 供应链教育模式创新一、供应链的概念及其特征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三、供应链教育创新模式的概念及特征四、供应链教育创新模式的逻辑框架五、订单培养模式六、联合培养模式七、供

14、应链教学指导委员会模式八、虚拟培养模式九、专项素质(技能)培养模式十、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第四节 “一流三联三个零”的供应链培养模式一、一流三联三个零二、供应链培养模式第十章 关于 ERP 模拟实验教学的调查分析第一节 调查的基本情况一、调查目的二、调查问卷设计三、调查实施情况第二节 调查结果一、调查对象情况二、指标权重三、教学评价第三节 学生能力培养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一、建立模型二、实例分析第十一章 案例:河北经贸大学 ERP 模拟实验教学实践第一节 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一、资源整合历程二、ERP 模拟实验教学中心第二节 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一、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组织领导二、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三、实

15、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四、实验教学课程与能力培养体系五、实验技术与手段第三节 仿真模拟实践教学制度构架一、模拟实验室制度建设与创新的核心二、组织制度三、经费制度四、管理制度五、教研制度第四节 沙盘对抗赛的组织与实效一、沙盘对抗赛的组织二、沙盘对抗赛的实效第五节 ERP 模拟实验教学的成果和完善措施一、人才培养的成绩二、部、省领导的肯定三、兄弟院校的激励四、下一步的设想第十二章 结论和展望第一节 实验教学模式从单层面向多层面发展第二节 按供应链培养模式整合和优化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第三节 从资金流、业务流、组织流角度实施高校教务流程再造附录 1 关手 ERP 模拟实验教学的调查问卷附录 2 实验

16、教学管理制度名称汇总参考文献后记精彩书摘精彩书摘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已经将其列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所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英国学者弗里曼在 1987 年首先提出国家创新体系这一概念,认为国家创新体系是国家内部系统组织及其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作为一种公、私领域内的机构网络,其活动启发、引进、改造和扩散新技术。同一时期,丹麦学者纳尔森也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认为创新是大学、企业等有关机构的复合体制,而体系设计的任务是在技术的私有和公有双方建立一种平衡。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创新体系的含义逐步演化。1992 年,弗里曼做了进一步的广义与狭义的区分解释。他认为:广义的国家创新体系包括涉及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引入和扩散的所有机构;而狭义的国家创新体系是与科学技术活动直接相关的机构。纳尔森则在 1993 年提出新定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