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化学 必修一 高一 知识梳理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3652148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 化学 必修一 高一 知识梳理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 化学 必修一 高一 知识梳理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 化学 必修一 高一 知识梳理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 化学 必修一 高一 知识梳理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 化学 必修一 高一 知识梳理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 化学 必修一 高一 知识梳理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 化学 必修一 高一 知识梳理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复习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 化学 必修一 高一 知识梳理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复习资料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梳理 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 混合物 非均匀混合物均匀混合物纯净物 单质 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 本质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 离子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非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实质

2、:电子发生转移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2.单线桥法(从失得)还原剂 氧化剂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 = 化合价降低总数 元素失电子总数 = 元素得电子总数 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写 2.拆:(可

3、简单认为 强酸、强碱、可溶性盐 拆 ) 3.删 4.查 ( 遵循: 电荷守恒、质量守恒 ) 二、物质的量 1、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单位为摩尔(mol) 2、 1 mol 粒子的数目是 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 6.021023 个。 3、 1 mol 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 NA,单位 mol1。 4、 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5.、 三、摩尔质量 1、定义:1mol 任何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用符号:M 表示,常用单位为gmol1 2、数学表达式: 四、物质的聚集状态 1、物质的聚集

4、状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2、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m 表达式:Vm= ;单位:Lmol-1 在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 22.4 L。 五、物质的分散系 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溶液(小于 10-9m 、胶体(10-910-7m) 浊液(大于 10-7m) 2胶体: (1)概念: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在 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性质:丁达尔现象(用聚光手电筒照射胶体时,可以看到在胶体中出现一条光亮的 “通路” ,这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凝聚作用(吸附水中

5、的悬浮颗粒) 3溶液: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4化合物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5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方程式 NaCl = Na+ + Cl- H2SO4 = 2H+ + SO42- NaOH = Na+ + OH-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 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

6、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 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 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 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 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 NaCl 和

7、 KNO3 混合 物 二、 常见物质的检验 三、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1物质的量的浓度 C(B)= n(B)/V(溶液) 2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配制:计算、称量(或量取) 、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 瓶贴签 具体步骤: (1)计算:固体物质计算所需质量,液体物质计算所需体积;(2)称量(量取):固体用天平,液体用量筒;(3) 溶解(稀释):将固体(溶液)转移至烧杯中,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稀释) , 冷却到室温;(4) 转移:将烧杯中的溶液有玻璃棒小心地引流到(适当规格的)容量瓶中:(5) 洗涤:有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 23 次,并将每次洗涤的溶液都注入到容量瓶; (6)定容:缓缓地将蒸馏水注入

8、到容量瓶中,直到容量瓶中的液面接近容量瓶的刻度线 12 cm 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将容量瓶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8)装瓶。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一、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近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模型 道尔顿 汤姆生 卢瑟福 玻尔 量子力学 年代 1803 1904 1911 1913 1926 依据 元素化合时的质量比例关系 发现电子 粒子散射 氢原子光谱 近代科学实验 主要内容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小球 葡萄干面包式 含核模型 行星轨道式原子模型 量子 力学 1.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

9、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 层 (2) 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 2n2 个电子(表示电子层数) 。 (3) 原子最外野电子数目不能超过 8 个(第一层不能超过 2 个) (4) 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 18 个(第一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 2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 目不能超过 32 个。二、原子的构成 表示质量数为 A、质子数为 Z 的具体的 X 原子。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 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 阳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阴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Br 3Fe+2O2 = Fe3O4(2 价 Fe

10、 占 ,2 价 Fe 占 23) Cu +O2 = 2CuO Cu + Cl2= CuCl2 2Cu + S = Cu2S(2)与酸反应 非强氧性的酸:Fe + 2H+ = Fe2+ + H2 强氧性的酸(浓 H2SO4、HNO3): a.常温下钝化(浓 H2SO4、浓 HNO3 用铁制容器盛装) b.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Fe() 非强氧性的酸: 不反应 强氧性的酸(浓 H2SO4、HNO3):在一定条件下生成 Cu()(3)与盐溶液反应 (1) Fe + Cu2+ = Fe2+ + Cu (2) Fe + 2Fe3+ = 3Fe2+ Cu + 2Ag+=2Ag + Cu2+ Cu + 2Fe

11、3+=2Fe2+ + Cu2+(实验现象:铜粉溶解,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 Fe2+与 Fe3+的相互转化: Fe3+的检验:(黄棕色) 实验:向 FeCl3 溶液中加入几滴 KSCN 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Fe33SCN Fe(SCN)3 实验:向 FeCl3 溶液加入 NaOH 溶液,有红褐色沉淀。 Fe32OH Fe(OH)3 Fe2+的检验:(浅绿色) 实验:向 FeCl2 溶液加入 NaOH 溶液。 Fe22OH Fe(OH)2(白色/浅绿色)4Fe(OH)2O22H2O 4Fe(OH)3(红褐色) 三、 钢铁的腐蚀 第三单元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 一、硅酸盐矿物、硅酸盐产品(传统材料

12、)和信息材料的介绍 1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居第二位。 (约占地壳质量的四分之一) ;无 游离态,化合态主要存在形式是硅酸盐和二氧化硅, 2硅酸盐的结构: (1)硅酸盐的结构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比较方便。硅酸盐结构稳定,在自然界中 稳定存在。 (2)氧化物形式书写的规律: 各元素写成相应的氧化物,元素的价态保持不变。 顺序按先金属后非金属,金属元素中按金属活动顺序表依次排列,中间用“”间隔。 注意改写后应与原来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比不变。 3Na2SiO3 的性质:Na2SiO3 易溶于水,水溶液俗称“水玻璃” ,是建筑行业的黏合剂,也用于木材的防腐和防火。 化学性质主要表

13、现如下: (1)水溶液呈碱性(用 PH 试纸测) ,通 CO2 有白色沉淀: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白色胶状沉淀) ,离子方程式:SiO32 CO2 + H2O CO32 H2SiO3。 硅酸受热分解:H2SiO3 H2O + SiO2 , 原硅酸和硅酸都是难溶于水的弱酸,酸性:H2CO3 强于 H4SiO4 或 H2SiO3。 (2)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离子方程式:SiO32 2H+ = H2SiO3. (3)硅酸和氢氧化钠反应:H2SiO3 + 2NaOH =

14、Na2SiO3 + 2H2O. 离子方程式:H2SiO3 2OH SiO32 2H2O 。 4硅酸盐产品(传统材料) 主要原料 产品主要成分 普通玻璃 石英、纯碱、石灰石 Na2SiO3、CaSiO3、SiO2(物质的量比为 1:1:4) 普通水泥 黏土、石灰石、少量石膏 2CaOSiO2、3CaOSiO2、3CaOAl2O3 陶瓷 黏土、石英沙 成分复杂主要是硅酸盐 制玻璃的主要反应:SiO2 + Na2CO3 Na2SiO3 + CO2,SiO2 + CaCO3 CaSiO3 + CO2. 二、硅单质 1性质:(1)物理性质: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导电性介于导体 和绝缘体

15、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熔沸点高,硬度大,难溶于溶剂。 (2)化学性质:常温只与单质氟、氢氟酸和强碱溶液反应。性质稳定。 Si +2F2 = SiF4(气态), Si + 4HF = SiF4 +2 H2,Si +2NaOH + H2O = Na2SiO3 +2H2,(Si +2NaOH + 4H2O = Na2SiO3 +2H2+ 3H2O.)3.硅的用途:(1)用于制造硅芯片、集成电路、晶体管、硅整流器等半导体器件;(2) 制造太阳能;(3)制造合金,如含硅 4(质量分数)的钢导磁性好制造变压器的铁芯; 含硅 15%(质量分数)的钢有良好的耐酸性等。 4工业生产硅: 制粗硅:SiO2 + 2C Si + 2CO 制纯硅:Si + 2Cl2 SiCl4(液态) SiCl4 + 2H2 Si + 4HCl 三、二氧化硅的结构和性质: 1SiO2 在自然界中有较纯的水晶、含有少量杂质的石英和普遍存在的沙。自然界的二氧 化硅又称硅石。 2SiO2 物理性质:硬度大,熔点高,难溶于溶剂(水)的固体。 3SiO2 化学性质:常温下,性质稳定,只与单质氟、氢氟酸和强碱溶液反应。 SiO2 + 2F2 = SiF4 + O2 , SiO2 + 4HF = SiF4 + 2H2O (雕刻玻璃的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