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364485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2010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泰安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张福森,你可知道?,世界范围内每年超过15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元凶。美国每年有35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每天约1000人因心脏病猝死而我国每年有10万人左右发生心脏性猝死。,猝死(Sudden Death)定义,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猝死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猝死的诊断,病人意识突

2、然丧失,昏倒于任何场合;心音无、大动脉无;心跳呼吸停止;面色苍白或紫绀,瞳孔散大;心电图:直线、心室颤动和心电机械分离。,猝死的原因,急病创伤溺水中毒触电、雷击.,你可知道?,不同地区抢救成功率 美国大范围抢救 4-8% 华盛顿市 7-26% 拉斯维加斯急救中心 54% 3分钟用上AED 76% 中国 1%,你可知道,时间就是生命,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3秒-黑朦5-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晕厥15-30秒全身抽搐45秒瞳孔散大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4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10分钟脑细胞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进入“脑死亡”“植物状态” “4-6分钟”黄金救命时间,你可知

3、道:,心肺复苏存活率 6分钟 4 10分钟 0.09%,心肺复苏的意义,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至8分钟内建立基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氧供应,直到建立高级生命维持或自身心跳、呼吸恢复为止,其具体操作即心肺复苏。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CPR-BLS,并于8分钟内进行高级生命支持(ACLS),则病人的生存率43%强调黄金4分钟:通常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有32能救活,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7能救活。,C P R 目 标,初级目标:自主循环恢复次级目标:减少神经系统损伤终极目标:出院存活率,概述,2010年

4、1月31日2月6日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共同在美国达拉斯洲际酒店举行了2010心肺复苏指南(CPR)暨心血管急救(ECC)国际科学共识推荐会。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最新心肺复苏(CPR)指南。,背景,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包括有关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和治疗建议的专家建议,以及有关有效性、培训和应用的方便性以及地方实施可行性等因素的注意事项。,目录,针对所有施救者的主要问题 1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 3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5电击治疗 9心肺复苏技术和装置 12心血管病高级生命支持 1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5、17中风 18儿科基础生命支持 18儿科高级生命支持 20新生儿复苏 22伦理学问题 24培训、实施和团队 25急救 26总结 28,背景,200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强调了高质量胸外按压(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并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的重要性。2005 年前后发表的研究表明: (1) 尽管在实施200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后心肺复苏质量已提高且存活率已上升,但胸外按压的质量仍然需要提高 (2) 各个急救系统 (EMS) 中的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相差较大; (3) 对于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均未由任何旁观者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6、。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作出了一些更改建议,以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提出有关重视心脏骤停后治疗的新建议,以提高心脏骤停的存活率。,新指南的主要改变,1、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2、心肺复苏程序:A-B-C更改为C-A-B3、新增两个部分:“心脏骤停后治疗”及“培训、实施和团队”,1.继续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仍然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需要,包括:1.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 100 次(而不再是每分钟“大约”100 次)2.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 4 厘米,

7、儿童大约为5 厘米)。请注意,不再使用 5 厘米的成人范围,而且为儿童和婴儿指定的绝对深度较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早期版本中指定的深度更深。3.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4.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5.避免过度通气(8-10次/分),更改的理由:,次数及压力对于能否自主循环(ROSC)以及存活后是否具有良好神经系统功能非常重要。给予更多的按压可以提高存活率。不仅强调足够的按压速率,还强调尽可能的减少中断的时间和次数。,原有步骤 修改后步骤,A.保持气道通畅。 C.胸部挤压。 B.人工呼吸。 A.保持气道通畅。C.胸部挤压。 B.人工呼吸。,注意:这儿指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心肺复苏程

8、序:,更改的理由:,绝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在成人身上,而在各年龄段的患者中,发现心脏骤停最高存活率均为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而且初始心律是心室颤动 (VF) 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VT)。在这些患者中,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在A-B-C 程序中,当施救者开放气道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寻找防护装置或者收集并装配通气设备的过程中,胸外按压往往会被延误。更改为 C-A-B 程序可以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同时能尽量缩短通气延误时间,更改的理由:,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没有由任何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这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其中一个障碍可能是 A-B-C 程序该程序的第一步是施救者认为最

9、困难的步骤,即开放气道并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先进行胸外按压,可能会鼓励更多施救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更改的理由:,胸外按压几乎可以立即开始,而开放气道并进行口对口或气囊面罩呼吸的过程则需要一定时间目前虽无证据证明先进行30次按压而不是2次通气可以提高存活率,但胸外按压可以产生血流如有旁观者尝试胸外按压,比较不进行胸外按压,可以提高存活率更改后会鼓励更多施救者立即实施CPR!,成人生命链2005,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新增了两个部分,即“心脏骤停后治疗”及“培训、实施和团队”。通过在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中添加第 5 个新环节,来强调心脏骤停后治疗的重要性。

10、,“心脏骤停后治疗”及“培训、实施和团队”,1. 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2.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3. 快速除颤4.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核心内容,第一阶段第一个CABD ( 基础生命支持,BLS ) 公众普及 C:胸外按压 A:气道开放 B:人工呼吸 D:除颤第二阶段第二个ABCD ( 高级生命支持,ACLS) 专业人员普及 A:气管插管 B:正压通气 C:心律血压药物 D:鉴别诊断第三阶段(延续生命支持,脑保护) 复苏后的处理与评估,进一步病因的治疗,CPR,首先: 确定环境是否安全?,简化成人BLS流程,1叫,2叫,BLS,1.叫:判断有无意

11、识 可以轻拍病人面部或肩部,并大声喊叫名字或其他称呼。如果没有反应,说明意识已丧失,可用手指掐其人中,并进行CPR。2.叫:呼救 同时立即高声呼救,呼唤其他人前来帮助救人,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或附近医院电话。,BLS,人工循环的基本技术是胸外心脏按压。在心脏停止跳动后,用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使得心脏被动射血,以带动血液循环。只要判断心脏停止跳动,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C:即人工循环,1.按压体位2.按压部位3.按压深度4.按压频率5.按压姿势6.按压手法,有力、连续、快速,患者体位:使病人去枕后仰于地面或硬板床上,解开衣领及裤带。,BLS,按压部位: 实施心脏按压首先要找准按压

12、的位置,正确位置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抢救者将一手的中指沿病人一侧的肋弓向上滑移至双侧肋弓的汇合点,中指定位于此处,食指紧贴中指并拢,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紧贴食指平放,使掌根的横轴与胸骨的长轴重合。此掌根部即为按压区,固定不要移动。此时可将定位之手重叠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使下面手的手指抬起 (以避免按压时损伤肋骨)。,按压方法: 左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右手重叠在左手背上,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双肩正对人胸骨上方,两肩、臂、肘垂直向下按压。平稳地、有规律地进行,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保持已选择好的按压位置不变。,按压部位:以掌跟按压,按

13、压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按压姿势: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按压,婴幼儿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定位:双乳连线与胸骨垂直交叉点下方1横指。 幼儿:一手手掌下压。 婴儿: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或一手食指、中指并拢下压。 下压深度:幼儿至少2.53.5厘米,婴儿至少1.52.5厘米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A:畅通呼吸道。,畅通呼吸通道,清理口腔、鼻腔异物或分泌物,如有假牙一并清除,畅通气道。(只有气道畅通后,人工呼吸提供的氧气才能到达肺部,人的脑组织以及其他重要器官才能得到氧气供应)开放气道手法:仰面抬

14、颌法、仰面抬颈法、托下颌法。,开放气道手法,仰面抬颌法 要领:用一只手按压伤病者的前额,使头部后仰,同时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及中指将下颏托起。,B:即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帮助病人呼吸,是心肺复苏基本技术之一。开放气道后要马上检查有无呼吸,如果没有,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最常见、最方便的人工呼吸方法是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口对鼻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要用一手将病人的鼻孔捏紧(防止吹气气体从鼻孔排出而不能由口腔进入到肺内),深吸一口气,屏气,用口唇严密地包住昏迷者的口唇(不留空隙)。呼出气氧浓度 16%,PO2可达10.7Kpa (80mm Hg),注意不要漏气,在保持气道畅通的操作下,将气体吹入人的口腔到肺部。吹气毕,松开口鼻。,口对鼻人工呼吸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类似,一般用于婴幼儿和口腔外伤者。或牙关紧闭者。,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 100 次,2010(新):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以每分钟至少 100 次按压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2005(旧):以每分钟大约 100 次的速率按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