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防护林(发布稿)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639223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沿海防护林(发布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沿海防护林(发布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沿海防护林(发布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沿海防护林(发布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沿海防护林(发布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沿海防护林(发布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沿海防护林(发布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B 64宁波市地方标准DB3302DB3302/T 0712008沿海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2008-12-30 发布2009-01-01 实施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02/T 0712008I前 言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宁波市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市林业园艺学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修鹏、周和锋、陆志敏。DB3302/T 07120081沿海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1 范围宁波市域范围内的泥质海岸、岩质海岸基干林带和丘陵山地、平原农区防护林网、片林建设的设 计技术、施工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本规程适用于宁波市国家、集体(企业)、个人承建的沿海防护 林工程

2、项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标准 GB/T 151632004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1995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1995 森林抚育技术规程 GB/T 18337.1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 导则 GB/T 18337.2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 规划设计通

3、则 GB/T 18337.3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 技术规程 LY/T 16072003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LY 51411999 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试行) DB33/1772005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等级3 定义3.1 海岸基干林带 位于最高潮位以上、在自然立地条件下适宜植树的海岸内侧陆地,主要由乔灌木树种组成的、具 有一定宽度的防护林带。3.2 消浪林 位于海岸线以外的潮间带、近海滩涂及河口区域,通常由海滨木槿、柽柳、芦苇等灌木及木质化 程度较高的草本植被和湿地构成的林带,是破坏性海浪的“缓冲器”。3.3 丘陵山地防护林 在海岸基干林带后侧范围的广大丘陵山地上营建的防护

4、林。3.4 平原农区防护林 在海岸基干林带后侧范围广大平原区域营建的防护林,包括农田防护林、各类交通干线道路两测 的通道绿化带、各干线河流绿化带、片林、村庄绿化等。4 规划DB3302/T 071200824.1 规划原则 4.1.1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原则 在全面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做到山地、滩涂、平原、城镇、乡村统一布局,渠、堤、沟,河、路、 山全面规划,合理配置树种,实现绿化美化相结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4.1.2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原则 根据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及主要灾害类型,依据对象和要求不同,要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 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 4.1.3 先易后难,逐步提高

5、原则 首先进行宜林地段的绿化,对于难以绿化的滩涂、荒岛要采取一切可行措施,人工促进其演替过 程,创造条件改善其生态环境,达到宜林时再造林。对立地条件很差的荒滩、盐碱地可以先进行土壤 改良、选择先锋树种进行造林,在立地条件改善以后,再选用生长快、防护效果好、价值高的树种进 行造林。 4.2 规划应达到的指标 4.2.1 海岸基干林带 规划海岸基干林带应达到的指标: 内陆河口和海岛泥质海岸基干林带,规划建设宽度 20m 以上; 泥质岸线内侧至山体距离不足 1000m,基干林带可退后规划至山体临海一面坡上; 大陆泥质岸线距山体 1000m2000m,规划 1 条宽度 50m 以上的骨干林带; 大陆泥

6、质岸线距山体大于 2000m,规划基干林带宽度 100m 以上,可分 2 条3 条林带,其中 骨干林带宽度应在 50m 以上; 新围垦区,规划基干林带宽度 200m 以上,可分 3 条4 条林带,其中骨干林带宽度 50m 以 上; 岩质海岸为第一道山脊的临海一面坡。 4.2.2 丘陵山地防护林 宜林地造林面积达90%以上。 4.2.3 平原农区防护林 规划平原农区防护林应达到的指标: 路、河、沟、渠、堤旁绿化:宜林地段全部造林绿化,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 85%以上; 村庄绿化:村庄绿化率达到 20%以上,其中乔木占村庄绿化总面积的 70%以上。5 设计5.1 设计原则与要求 5.1.1 设计应在

7、规划和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内容和特点,进行广泛、全面、详细、深入的本 底调查和专业调查。 5.1.2 作业设计按规划和计划编制,作业设计以小班或施工地块为单位,确定造林树种前,必须对种 植地土壤理化性状、地下水位进行调查,以确保适地适树。 5.1.3 设计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林业勘察设计(调查规划)单位负责编制。 5.1.4 设计方案一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经原批准部门同 意后,委托原设计单位作出相应修改并报原批准部门重新审批。 5.2 总体设计 5.2.1 防护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按批文要求进行总体设计。 5.2.2 总体设计文件由

8、总体设计说明书、设计图、附表和附件四大部分组成。DB3302/T 071200835.2.2.1 总体设计说明书一般由前言、基本情况、经营区划、项目布局与规模、营造林设计、森林保 护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设计、项目经营管理、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效益分析与评价等内容组成。5.2.2.2 设计图包括项目建设内容布设图、树种配置典型设计图、项目进度安排示意图、项目建设区 位置示意图、有关专业设计图等图件。 5.2.2.3 附表包括各类森林资源调查统计表、造林任务量表、重点建设工程项目表、种苗需求量表、 营造林成本估算明细表、项目建设总投资概算汇总表、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明细表等。 5.2.2.4 附件

9、包括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件,有关会议纪要和协 议书,设计采用的定额及技术经济指标,有关技术经济专题论证报告,有关专业调查、基础设施调查 勘察报告等。 5.2.3 总体设计文件的编制要求 总体设计文件的编制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外业勘察、专业调查资料齐全,数据符合精度要求和达到国家、行业、地方主管部门颁发的 标准、指标; 采用的各种资源数据及社会经济情况等基础资料,来源可靠、数据准确、具有时效性; 设计方案合理,并充分吸收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设计所采用的材料、设 备、施工条件切合实行; 投资概算不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投资估算的10%; 设计文件齐全,

10、内容、深度符合建设和生产的要求; 设计图清晰、功能要素显示明显,专业要素齐全。 5.3 作业设计 5.3.1 建设单位根据批复的总体设计文件,组织编制作业设计文件。作业设计是总体设计的具体化, 是把总体设计确定的营造林设计内容、要求、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的过程,是提供组织施工的依据。 5.3.2 作业设计文件由作业设计说明书、设计图、附表和附件四大部分组成。 5.3.2.1 作业设计说明书一般由前言、基本情况、经营区划、项目布局与规模、营造林设计、森林保 护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设计、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效益分析与评价等内容组成。 5.3.2.2 设计图由项目建设内容布设图、树种配置典型设计图、

11、项目进度安排示意图、项目建设区位 置示意图、有关专业设计图等图件组成。 5.3.2.3 附表包括各类森林资源调查统计表、造林任务量表、重点建设工程项目表、种苗需求量表、 营造林成本估算明细表、项目建设总投资概算汇总表、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明细表等。 5.3.2.4 附件包括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件,有关会议纪要和协 议书,有关技术经济专题论证报告,有关专业调查、基础设施调查勘察报告等。 5.3.3 作业设计文件编制要求 作业设计文件编制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作业设计的范围明确,符合总体设计确定的经营管理单位和便于经营管理的要求; 小班区划转绘、面积核实测算符合精度要求

12、,小班套入的立地类型、造林类型和森林经营类 型准确; 作业设计充分体现营造林高标准、高质量的指导思想,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营林 的原则,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 各项技术设计、施工作业顺序、时间、劳动安排科学合理; 重点突出小班营造林设计图,设计图图例规范,标注的内容清楚,比例尺适当,方便施工; 采用的技术经济指标、标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种苗、材料、用工量计算准确,符合实际, 各项统计、汇总数据准确无误; 设计概算不突破总体设计的概算。突出概算时,应有详尽的说明材料,并应经上级主管部门DB3302/T 07120084批准。6 树种选择6.1 树种选择原则 6.1.1 根据适地适树

13、、因害设防的原则,选择造林树种。 6.1.2 坚持以生态优先,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选择多功能、高效益的防护树种。 6.1.3 以维护生物多样性与协调种间关系的原则,充分利用树种资源和生态位资源,建立物种丰富的 滨海森林群落和多样化的森林景观。 6.1.4 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常绿落叶、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 6.1.5 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注重引进树种的选择和培育的原则。 6.2 不同立地树种选择 6.2.1 消浪林的树种选择 消浪林树种要求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耐水湿、耐海水间歇性浸泡和抗风固土能力,根系发达,枝 干富有韧性。(参见附录A) 6.2.2 泥质海岸基干林带树种选择 泥质海岸基干林带造林树

14、种要求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耐水湿、耐干旱和抗风固土能力,并具有较 好的景观效果。(参见附录A) 6.2.3 岩质海岸基干林带树种选择 岩质海岸基干林带造林树种要求具有较强的耐干旱、瘠薄和抗风能力,能耐一定的盐雾。(参见 附录A) 6.2.4 丘陵山地防护林树种选择山地防护林造林树种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耐干旱瘠薄能力,优先选用材质优良的珍贵用材树种, 风景旅游区应优先选用景观效果较好的绿化树种。(参见附录A) 6.2.5 平原农区防护林网树种选择平原防护林网造林树种一般要求具有较好的耐湿能力,优先选用材质和景观效果较好的树种。 (参见附录A) 6.3 树种配置与混交 6.3.1 混交比例 为提高沿海

15、防护林综合防护能力,提高生态稳定性,应合理配置树种,并进行混交种植,混交比 例达到35%以上。 6.3.2 混交类型 6.3.2.1 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型 根据立地条件和防护功能选择主要树种和伴生树种,采用针阔混交、深根与浅根树种混交、阳性 树种与阴性树种混交。主要适宜在岩质海岸上应用。 6.3.2.2 主要树种与灌木、草本混交型 选择高大乔木和低矮灌木、草本进行混交,在实现地面覆盖的同时,促进高大乔木的生长,以尽 快实现防护功能。主要适宜在泥质海岸上应用。 6.3.2.3 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混交型 一般称为综合型混交,是多种混交模式的综合运用,设计自由灵活,以施工简易和尽快实现

16、森林 覆盖为目的。岩质海岸、泥质海岸均可应用。 6.3.3 混交方法 6.3.3.1 行间混交 一树种的单行与另一树种的单行依次相同相间排列栽植(参见图B.1)。适用于主伴混交型和乔灌 混交型。多用于乔灌木混交,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或耐阴树种与阳性树种混交。DB3302/T 071200856.3.3.2 株间混交 在种植行内隔株种植2个以上树种(参见图B.1)。适用于乔灌木树种混交型和乔木树种混交型。 6.3.3.3 带状混交 参加混交的树种都以三行以上的带相隔配置(参见图B.1)。适用于种间矛盾较大的乔木树种混交、 乔木与灌木树种混交或对景观要求较高的泥质海岸基干林带的混交。 6.3.3.4 块状混交 一树种构成的块与另一树种构成的块镶嵌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参见图B.1)。适用于种间矛盾 较大的乔木树种,或地形破碎而难以实现其它混交组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