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医用导管生产技术及装备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635954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密医用导管生产技术及装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密医用导管生产技术及装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密医用导管生产技术及装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密医用导管生产技术及装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密医用导管生产技术及装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密医用导管生产技术及装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密医用导管生产技术及装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密医用导管生产技术及装备精密医用导管生产技术及装备自己收集整理的错误在所难免仅供参考交流如有错误请指正!谢谢精密医用导管生产技术及装备一、国内外情况概述1. 医用导管技术的发展沿革医用导管是连通人体内外的管腔制品总称有金属、塑料、橡胶等不同材料产品在排液、灌流、投药、采血、传输血液、通过感应元件检测生物体状况、辅助导入其它医疗器具等方面作为通路被广泛应用从美国巴特公司(C. R. Bard)1934 年首先在美国市场推出世界上第一根球囊导尿管(Foley Catheter)开始医用导管工业开始它的艰难起步医用导管的开发与临床医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翻开导管工业史几乎每一种导管都是医生发明的

2、或者说医生的发明直接孵化了医用导管工业的诞生和为导管工业提供了新的市场以介入导管为例球囊导尿管是 Foley 医生发明后转让给巴特公司的; 热稀释漂浮导管(Swan-Ganz 导管)1970 年诞生于美国明尼苏达 Maya Clinic 两位医生 Swan 和 Ganz 手中; 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型导管(PTCA 导管)是瑞士医生 Gruentzig 发明并进行世界上第一例 PTCA 手术; 瑞典医生Seldienger 发明的被誉为介入医学里程碑之一的经导丝穿刺法直接导致了介入导管工业一个新的门类-导丝工业的问世导管工业的发展壮大直接促进了介入医学的发展和普及瑞士医生 Gruentzig 1

3、977 年发明 PTCA 导管后的最初一段时期由于导管的质量、数量和附件的配套都无法使这一先进的技术得到迅速和大面积的推广和普及从 1977 年到 1980 年的 3 年里全世界才完成 PTCA 手术 1000 例1978 年美国巴特公司买下 PTCA 的知识产权后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也就是 1979 年即开始批量生产然后在 1980 年推出全世界第一根 PTCA 导引导管(Guide Catheter)1982 年发明并生产 PTCA 导丝至此PTCA 开始大规模普及到 1990 年全球 PTCA 每年已经超过 10 万例到上世纪末全球更是达到每年 100 万例可见每一种新导管的问世每一种导管的

4、每一项改进每一种导管新材料的应用都离不开临床的原动力与此同时导管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新技术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临床对导管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导管工业不断创新以满足临床的需要随着导管诊疗技术的发展医用导管在临床的应用日趋发展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仅泌尿外科应用的导管就有六大类一百二十余种用于心血管、脑血管、肿瘤等疾病诊治的导管也有一百余种统计资料表明仅美国每年就有 1.6 万吨聚氨酯用于医用导管的生产各种导管产值已超过 20 亿美元2. 我国医用导管的生产应用情况中国导管工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50 年代当时和欧美国家并没有太大的距离生

5、产一些诸如橡胶导尿管、胃管、鼻饲管之类的简单导管在质量、品种方面都比较接近中国和西方导管工业开始拉开距离应该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那时介入医学刚刚开始进入它的发展阶段欧美国家导管行业的有识之士敏捷地感觉到介入医学将会是一个前途无限的事业因此非常迅速地将传统的导管行业的重点转向介入导管方面他们在产品开发方面紧紧抓住了医工结合在技术方面大胆采用了高分子材料以及相关科学的最新成果在产业化方面继承了传统导管制造业和塑料制造业的优良传统在市场推广方面吸收了传统医药和医疗器械行业的成功经验在融资方面大量引入风险投资很快介入导管就成为导管行业的一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并使导管行业成为医疗器械的一个重要门类

6、到 20 世纪 80 年代欧美国家的介入导管工业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一批 60 年代诞生的导管企业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更有一些企业如库克、考的斯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跨国公司但是我国由于“文革“动乱的影响介入导管行业几乎还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当时除了一两个高校小规模涉足介入导管研究外只有原上海诊察仪器厂在介入造影导管方面生产了一些简单并且质量不高的产品外全国范围内基本上没有介入导管的研制、生产当时我国的介入医学也刚刚起步临床上涉及的介入医学范围还比较狭窄主要是介入放射科的血管造影和一些相对简单的介入治疗人们传统的介入医学概念基本局限于介入放射使用的产品几乎全部从国外进口不但供货极其不便而且价格高得离

7、谱据广州几家大医院的资料80 年代初期在广州市场一根普通的造影导管售价高达五、六百元人民币一套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组的售价比原产国美国高出三四倍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从 80 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介入医学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明显标志是不但介入医学在临床的应用范围大大拓宽而且在介入医学一些高精尖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比如介入神经放射学(又称血管内神经外科学)我国学者就做出了令世界同行公认的一流工作然而和我国介入医学的发展速度和我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的是我国介入导管工业在 80 年代末期到 90 年代初期却处于几乎完全停顿的状态一方面世界导管工业日新月异介入导管市场迅速扩大另一方面我国介

8、入导管工业却反而倒退退成了一张白纸民族介入导管工业的“空白化“已经成为我国介入医学进一步发展和普及的瓶颈3.精密医用导管的应用前景医用导管应用前景广阔世界年销售各种导管已达数十亿美元仅在美国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医用导管数量就达数十万套价值数亿美元在国内各种介入治疗等应用导管的治疗技术已普及到大部分的三甲医院对医用导管的需求日增但绝大部分使用进口导管在我国社会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同时我国已进入了老年社会提高健康和医疗水平得到了空前的关注按照国际上有关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医用塑料制品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目前美国年人均年消费医用塑料制品为 300 美元而中国只有

9、 30 元人民币我国目前每万人中 3 人患急慢性肾衰以此推算全国有近 30 万人需要得到透析治疗需要一次性使用的透析用导管 200 万支/年每支 150 元合计耗资 3 亿人民币目前透析器主要采用德国费森尤斯、美国百特、瑞典金宝和日本泰尔茂的产品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医用导管的发展非常落后尤其是高技术含量的介入导管等医用塑料制品几乎是空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在年进口医用导管的价值超过 1.5 亿美元进口导管主要是高精密介入治疗用导管由于依赖进口我国介入医学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进口产品高昂的价格也是大多数人无法承受的为了满足医用导管的生产需要北京化工大学在教育部和北京市科委的资助下经过 3 年多

10、的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发成功了可用于医用导管生产的精密挤出成型装备解决了精密医用导管生产的瓶颈问题为精密医用导管的国产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随着医用导管的国产化导管的价格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而导管的用量将会有更大幅度的增加目前各类导管的年需求量为 5000 万条左右国内预计 5 年内会达到 1 亿支以上价值达数十亿元抓住机遇实现精密医用导管的国产化可以为导管生产厂家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二、精密医用塑料导管生产技术及其产业化前景精密医用导管主要特征是:尺寸微小、形状复杂、几何精度要求高、卫生指标高、生化稳定性高等导管的主要部件是管材部分要求管材内外表面光

11、滑平整、尺寸精密且稳定导管的直径一般为 0.5 毫米至数毫米允许的直径偏差一般为 5以下而采用普通塑料管材生产设备生产塑料管材制品的直径偏差高达 2030无法满足精密医用导管的生产要求精密挤出成型设备的开发成功为精密医用导管的生产提供了先进可靠的生产设备1. 精密医用导管生产工艺精密医用导管的管材部分采用挤出成型方法进行生产配件主要采用注射成型方法进行生产其中管材部分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根据导管的几何尺寸和材料设定合理的工艺参数包括原料配方、原料干燥条件、挤出温度、螺杆转速、冷却介质的温度和流量等对多层管壁材料的管材采用一次共挤或二次共挤复合工艺进行生产管材的后处理依所生产管材的要求而定对中心

12、静脉导管等管材还需要在导管上共挤出标识线或在导管表面喷上刻度2. 精密医用导管生产设备精密医用导管生产设备包括原料干燥设备、导管挤出机组、附件生产设备、消毒设备、包装设备等由于各种导管的形状和规格、配件和导管端部形式不同所以所需的设备会有所差异作为精密医用导管生产厂家需要配备的基本设备包括原料干燥设备、导管挤出机组、注射机等有了基本设备再配备专用挤出模具和注射模具就可以生产精密医用导管了下图为导管挤出机组的示意图为确保导管的几何精度和内在性能的均匀性在该生产机组中采用了如下关键技术和设备:(1)精密驱动系统的采用在挤出机、熔体齿轮泵、并联式稳压装置和牵引机的驱动系统中采用伺服电机替代变频电机或

13、直流电机使驱动精度提高 90以上控制响应时间提高 80以上充分满足了精密驱动和精密控制的要求(2)稳压系统挤出压力的稳定程度是决定导管几何精度的关键本机组根据材料和导管几何参数的不同有多种稳压系统可供选择:a.基于熔体齿轮泵的稳压系统迄今为止熔体齿轮泵是最有效的稳压装置对几何精度要求高的产品将选择进口熔体齿轮泵做为稳压装置采用熔体齿轮泵后管材轴向尺寸的波动可以降低 90以上对热稳定性较差的塑料如聚氯乙烯、聚氨酯等则不能选择熔体齿轮泵以防止加工过程中材料降解另外熔体齿轮泵的价格较高也是选择稳压系统时的考虑因素b. 基于并联式稳压装置的稳压系统并联式稳压装置为北京化工大学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稳压

14、效果显著、造价低廉的特点采用并联式稳压系统可以将管材轴向尺寸的波动降低 70以上并联式稳压装置对热敏性材料同样不适用加工热敏性材料的医用导管需要采用其他形式的稳压系统并联式稳压系统适合中等精度导管的生产并联式稳压系统国家专利专利号发明名称专利权单位01279513.5挤出机机头稳压装置北京化工大学02100799.3螺杆挤出熔融物的稳压装置及方法北京化工大学c. 稳压-稳流挤出模具对热稳定性较差的材料不适于采用熔体齿轮泵和并联式稳压系统可以采用稳压-稳流型挤出模具以提高导管的轴向尺寸稳定性采用北京化工大学的专利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稳流调节机头国家专利专利号发明名称专利权单位0229467

15、3.X螺杆挤出机稳流调节机头北京化工大学02159289.6螺杆挤出机稳流调节装置北京化工大学(3) 精密医用导管生产模具利用 CAE 软件对精密医用导管生产模具进行科学的设计采用先进的数控加工技术和电化学加工手段对模具进行精密加工以满足精密成型医用导管的要求(4) 统计过程控制系统的应用统计过程控制(SPC:Statisticai Process Control)是一种根据统计学模型对过程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实现对过程精密控制的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基于预先预测过程发展趋势的先进控制方法可比常规的逻辑程序控制方法(PLC)的控制精度提高 80以上采用 SPC 控制系统可以将挤出温度的波动控制在 1以内北京化工大学按交钥匙工程方式向用户提供成套生产技术和设备并负责为用户培训技术和操作人员接产本项目的用户拥有对所提供的专利和非专利技术的使用权但没有转让权如果所生产的医用导管涉及第三方的专利(制品专利)则所涉及的专利使用费由用户自己支付未尽事宜欢迎垂询!联系人: 陈卫红 老师电 话: 010-64435237传 真: 010-64435015E-mail: 通信地址: 北京市北三环东路 15 号 北京化工大学 60 信箱邮政编码: 1000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