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技术(NMCL-III)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635873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电子技术(NMCL-III)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电力电子技术(NMCL-III)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电力电子技术(NMCL-III)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电力电子技术(NMCL-III)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电力电子技术(NMCL-III)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电子技术(NMCL-II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电子技术(NMCL-III)(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电力电子技术1目 录第一部分实验一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及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2实验二 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6实验三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8实验四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实验10实验五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13实验六 单相桥式有源逆变电路实验16实验七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研究19实验八 三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实验21实验九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实验24实验十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26第二部分实验一 电力晶体管(GTR)驱动研究29实验二 电力晶体管(GTR)特性研究34实验三 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特性与驱动电路研究38实验四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

2、T)特性与驱动电路研究42实验五 采用自关断器件的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研究46实验六 单相交直交变频电路的性能研究49实验七 半桥型开关稳压电源的性能研究52实验八 直流斩波电路(设计性)的性能研究56电力电子技术2第一部分实验一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及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2掌握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方法。3对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及电阻电感负载时工作情况作全面分析。4了解续流二极管的作用。二实验内容1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2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3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时特性的测定。4单相半波整流

3、电路带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续流二极管作用的观察。三实验线路及原理将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输出端“G”“K”端接至晶闸管 VT1 的门阴极,即可构成如图 1-1 所示的实验线路。四实验设备及仪器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2NMCL33 组件3NMCL05(A)组件4NMEL03 组件5二踪示波器6万用表五注意事项1双踪示波器有两个探头,可以同时测量两个信号,但这两个探头的地线都与示波器的外壳相连接,所以两个探头的地线不能同时接在某一电路的不同两点上,否则将使这两点通过示波器发生电气短路。为此,在实验中可将其中一根探头的地线取下或外包以绝缘,只使用其中一根地线。当需要同时观察两个信号时,必须在电路上找到这两

4、个被测信号的公共点,将探头的地线接上,两个探头各接至信号处,即能在示波器上同时观察到两个信号,而不致发生意外。2为保护整流元件不受损坏,需注意实验步骤:电力电子技术3(1)在主电路不接通电源时,调试触发电路,使之正常工作。(2)在控制电压 Uct=0 时,接通主电路电源,然后逐渐加大 Uct,使整流电路投入工作。(3)正确选择负载电阻或电感,须注意防止过流。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较大的电阻或电感,然后根据电流值来调整。(4)晶闸管具有一定的维持电流 IH,只有流过晶闸管的电流大于 IH,晶闸管才可靠导通。实验中,若负载电流太小,可能出现晶闸管时通时断,所以实验中,应保持负载电流不小于1

5、00mA。(5)本实验中,因用 NMCL05 组件中单结晶触发电路控制晶闸管,注意须断开 NMCL33 的内部触发脉冲。六实验方法1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调试及各点波形的观察将 NMCL05(或 MCL05A,以下均同)面板左上角的同步电压输入接 NMCL32 的U、V 输出端,“触发电路选择”拨至“单结晶”。按照实验接线图正确接线,但由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连至晶闸管 VT1 的脉冲 UGK不接(将 NMCL05 面板中 G、K 接线端悬空),而将触发电路“2”端与脉冲输出“K”端相连,以便观察脉冲的移相范围。NMCL-32 的“三相交流电源”开关拨向“直流调速”。合上主电源,即按下主控制屏绿色“闭

6、合”开关按钮,这时候主控制屏 U、V、W 端有电压输出, NMCL05 内部的同步变压器原边接有220V,原边输出分别为 60V(单结晶触发电路)、30V(正弦波触发电路)、7V(锯齿波触发电路),通过直键开关选择。合上 NMCL05 面板的右下角船形开关,用示波器观察触发电路单相半波整流输出(“1”),梯形电压(“3”),锯齿波电压(“4”)及单结晶体管输出电压(“5”、“6”)和脉冲输出(“G”、“K”)等波形。调节移相可调电位器 RP,观察输出脉冲的移相范围能否在 30180范围内移。注:由于在以上操作中,脉冲输出未接晶闸管的控制极和阴极,所以在用示波器观察触发电路各点波形时,特别是观察

7、脉冲的移相范围时,可用导线把触发电路的地端(“2”)和脉冲输出“K”端相连。但一旦脉冲输出接至晶闸管,则不可把触发电路和脉冲输出相连,否则造成短路事故,烧毁触发电路。采用正弦波触发电路、锯齿波触发电路或其它触发电路,同样需要注意,谨慎操作。2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断开触发电路“2”端与脉冲输出“K”端的连接,“G”、“K”分别接至 NMCL33 的 VT1 晶闸管的控制极和阴极,注意不可接错。负载 Rd接可调电阻(可把 NMEL03 的 900 电阻盘并联,即最大电阻为 450,电流达 0.8A),并调至阻值最大。合上主电源,调节脉冲移相电位器 RP,分别用示波器观察=30、60、9

8、0、120时负载电压 Ud,晶闸管 VT1 的阳极、阴极电压波形 UVt。并测定 Ud及电源电压 U2,验证2cos1 245. 0UUdU2,ud306090120Ud电力电子技术4U23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带电阻电感性负载,无续流二极管串入平波电抗器,在不同阻抗角(改变 Rd 数值)情况下,观察并记录=30O、60O、90O、120O 时的 Ud、id及 Uvt 的波形。注意调节 Rd时,需要监视负载电流,防止电流超过 Rd允许的最大电流及晶闸管允许的额定电流。4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带电阻,电感性负载,有续流二极管。接入续流二极管,重复“3”的实验步骤。七实验内容1画出触发电路在 =90时

9、的各点波形。2画出电阻性负载,=90时,Ud=f(t),Uvt=f(t),id=f(t)波形。5220V正弦波触 发 电 路 选 择单结管锯齿波同 步 电 压 输 入32RP4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1 RP6KGWVUARD平波电抗器,位于 NMCL-331上负载电阻,可选用 NMEL-03(900欧并联)直流电流表,量程为5AI组晶闸管,位于 NMCL-33续流二极管, 位于NMCL-33主电源输出,位 于NMCL-32图1-1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及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电力电子技术53分别画出电阻、电感性负载,当电阻较大和较小时,Ud=f(t)、UVT=f(t),id=f(t)的波形(=90)。

10、4画出电阻性负载时 Ud/U2=f(a)曲线,并与进行比较。2cos1 245. 0UUd5分析续流二极管的作用。八思考1本实验中能否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触发电路与整流电路的波形?为什么?2为何要观察触发电路第一个输出脉冲的位置?3本实验电路中如何考虑触发电路与整流电路的同步问题?电力电子技术6实验二 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正弦波同步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2掌握正弦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方法。二实验内容1正弦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2正弦波同步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三实验线路及原理电路分脉冲形成,同步移相,脉冲放大等环节,具体工作原理可参见“电力电子技术”有

11、关教材。四实验设备及仪器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2NMCL33 组件3NMCL05 组件4NMEL03 组件5二踪示波器6万用表五实验方法1将 NMCL05 面板上左上角的同步电压输入端接 NMCL32 的 U、V 端,将“触发电路选择”拨至“正弦波”位置。2合上主电路电源开关,并打开 NMCL05 面板右下角的电源开关。用示波器观察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测量触发电路输出脉冲的幅度和宽度,示波器的地线接于“8”端。3确定脉冲的初始相位。当 Uct=0 时,调节 Ub(调 RP)要求接近于 180O。4保持 Ub 不变,调节 NMCL-31 的给定电位器 RP1,逐渐增大 Uct,用示波器观察 U1及

12、输出脉冲 UGK的波形,注意 Uct 增加时脉冲的移动情况,并估计移相范围。5调节 Uct 使=60O,观察并记录面板上观察孔“1”“7”及输出脉冲电压波形。六实验报告1画出=60O时,观察孔“1”“7”及输出脉冲电压波形。2指出 Uct 增加时,应如何变化?移相范围大约等于多少度?指出同步电压的那一段为脉冲移相范围。电力电子技术7七注意事项参照实验一的注意事项。电力电子技术8实验三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2掌握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二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2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点波形观察,分析。

13、三实验线路及原理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主要由脉冲形成和放大,锯齿波形成,同步移相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电力电子技术”有关教材。四实验设备及仪器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2NMCL33 组件3NMCL05(A)组件或 NMCL36 组件4NMEL03 组件5二踪示波器6万用表五实验方法 1将 NMCL-05(A)面板上左上角的同步电压输入接 NMCL32 的 U、V 端,“触发电路选择”拨向“锯齿波”。2合上主电路电源开关,并打开 MCL05 面板右下角的电源开关。用示波器观察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示波器的地线接于“7”端。同时观察“1”、“2”孔的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波形的关系。观察

14、“3”“5”孔波形及输出电压 UG1K1的波形,调整电位器 RP1,使“3”的锯齿波刚出现平顶,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比较“3”孔电压 U3与 U5的对应关系。3调节脉冲移相范围将 NMCL31 的“G”输出电压调至 0V,即将控制电压 Uct调至零,用示波器观察 U2电压(即“2”孔)及 U5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 Ub(即调 RP),使=180O。调节 NMCL31 的给定电位器 RP1,增加 Uct,观察脉冲的移动情况,要求 Uct=0 时,=180O,Uct=Umax时,=30O,以满足移相范围=30O180O的要求。4调节 Uct,使=60O,观察并记录 U1U5及输出脉冲电压 UG1K1,UG2K2的波形,并标出其电力电子技术9幅值与宽度。用导线连接“K1”和“K3”端,用双踪示波器观察 UG1K1和 UG3K3的波形,调节电位器 RP3,使UG1K1和 UG3K3间隔 18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