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二学期期终试卷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634253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第二学期期终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第二学期期终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第二学期期终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第二学期期终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第二学期期终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第二学期期终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第二学期期终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葛集中学葛集中学 2008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试八年级物理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试八年级物理试题试题(考试时间 100 分钟 试卷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要求,请将该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每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要求,请将该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每题 3 分,分, 共共 36 分)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1、用天平测出质量 100g 的水,步骤有: a 使天平的衡梁平衡 b往右盘加入 100g 的砝码 c把空玻璃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往右盘加砝码以及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平衡 d要空玻璃杯中

2、慢慢注入水使横梁平衡,这时玻璃杯中的水质量就是 100g; 上述实验步骤中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A.ac B.cb C.c D.2、甲、乙两个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4:3 若用它们分别做成一个实心物体,则质量之比和体积之比可能是 A5:2 3:5 B4:1; 8:3 C2:1 3:2 D4:3 1:23、质量为 100g 的无色透明液体,其体积为 100mL,则该液体可能 水 煤油 酒精 硫酸4、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A,在水平拉力 F 的作用下仍加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面对 A 的摩擦力等于零. B.地面对 A 的摩擦力小于 F 方向跟 F 相反C地面对 A 的摩擦力等于

3、F 方向跟 F 相反. D. F 一定小于地面对 A 的最大静摩擦力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静止时,一定不受力。 B、物体不受力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物体受力时,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非平蘅力作用6、如图所示是“竹筷提米”实验玻璃杯和米被慢慢提起后,玻璃杯和米受到重力的平衡力 是A米对竹筷产生的压力 B竹筷对米的摩擦力 C米对玻璃杯的摩擦力 D手对竹筷向上的提力7、同一木块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 F1,排开水的体积为 V1;漂浮在酒精面时,受到的浮力为F2,排开酒精的体积为 V2(水酒) ,则下列各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F1F2 V1V2

4、 B F1F2 V1V2 C F1F2 V1V2 D F1F2 V1V2 8、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子向前跌倒(如图甲所示) ;过了一会不小心脚踩2到一块西瓜皮,身子向后摔倒(如图乙所示)对这两种情景,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二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B二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C前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后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D 前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后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 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9、一均

5、匀的长方体置于水平地面时,对地面压力是 F 压强是 p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沿竖直方向切去 1/4 后,压力、压强均不变 B沿竖直方向切去 1/4 后,压力是 3/4F压强是 3/4p C沿水平方向切去 1/2 后,剩下木块对地面压力是 1/2F,压强是 1/2 p D沿水平方向切去 1/2 后,剩下木块对地面压力是 1/2F,压强不变10、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图象。设液体甲的密度为甲、液体乙的密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是:A甲 =乙 B甲乙 C甲 乙 D无法确定11、我们的家乡泗阳县盛产杨树,有意杨之乡的美誉,木材生产和加工是我县的支柱产 业,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这

6、里的汽车运输木材时,超载现象异常突出,公路损坏严重。你认为超载汽车 对公路的损坏主要取决于 A汽车的大小 B汽车对公路的压强 C汽车的速度 D汽车的惯性12、如图所示,从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先后落下两颗炸弹,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条件下,能正确反映飞机和两颗炸弹运动情况的是二、填空题(每空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分,共 24 分)分)13、小伟同学参加军训时,体检称得他的质量为 50kg,当他立正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_N;当他正步走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将_(增大/不/减小)14、图中水平桌面足够长,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物体 A 重 20N,当物体 B 重为 5N 时,物体A

7、 保持静止,这时 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N;当物体 B 重为 10N 时,物体 A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一段时间托盘着地,此后物体 A 做_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是_N。315、重为 10N,底面积为 O.1m2的物体放在面积为 100cm2的水平桌面上,则桌面受到的压强为 16、站在静止的电梯里的人受到 力和 力的作用,这是一对 力,当电 梯以 10m/s 的速度匀速上升时,人受到的支持力将 。 (增大/减小/不变)17、一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称时,示数为 89N,把它浸没在水中,测力计示数为69N,它受到的浮力为_N;如果该该金属块有 1/5 的体积露出水面时,则此时该金属

8、块受到的浮力为_,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N。18、如图 3 所示是一种喷雾器。 当把活塞向里压入时,可以把消毒液或杀虫剂喷成雾状;其工作原理是: 当把活塞向圆筒里压时,圆筒末端的小孔处空气流速 ,因此小孔 处的压强 大气压强。于是容器里药液在其表面上方的大气压就迫 使药液从小孔下方的细管上升,到达小孔附近时,被空气流冲出,分散成为雾状。19、如图所示,将一只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先后经过 A.B 两个位置。已知小球在 A.B 两个位置的速度分别为 0.5 m/s.0m/s。(1)如果小球向上运动到 A 点时,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此后小球将_ ; (2)如果小球向上运动到 B 点时,一切外力突然消

9、失,则此后小球将_ 。20、两只不同的溢水杯分别盛满甲、乙两种液体。把一小球放入甲液体中,小球浸没并沉入杯底,溢出 液体 30g,把完全相同的另一小球投入乙液体中,小球一半浮在液面上,溢出液体 40g,则甲、乙两种液 体的密度之比为_。21、一块长、宽、高之比为 2 :3 :6 的长方体铁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产生的最大压强与最小 压强之比为_。22、一艘潜水艇从长江面上驶进东海面上(水水(1)根据图 16_ _可验证:当深度相同时,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容器形状无关。(2)根据图 16(b)、(c)可验证:_ ,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3)根据图 16(b)、(d)可验证:当深度相

10、同时,_(4)若在图 16_中的容器内轻轻放人木块,压强计指针偏转的角度会增大。(a)/(b)/(c)/(d)30、高度相同的实心圆柱体A、正方体B和长方体C铁块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正方体铁块最重,长方体铁块底面积最小针对“三铁块对桌面的压强哪一块最大”的问题,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猜想一:猜想一:由于正方体铁块最重,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大猜想二:猜想二:由于长方体铁块的面积最小,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大猜想三猜想三:由于三铁块高度相同,所以三铁块对桌面的压强一样大(1)以图中的长方体C为研究对象,推导它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设铁的密度为,长方体铁块的高度为h,底

11、面积为S) 根据表达式判断上述哪一个猜想是正确的6(2)利用细砂等简易器材,设计一个实验粗略验证这种猜想的正确性(简要写出实验步骤31、提供斜面、木版、玻璃板、棉布、小车各一个(块) ,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该活动中的研究对象是小车,需要控制的变量是小车开始运动到水平面上的 具体做法是 。(2)该活动中,依次使小车在棉布上、木版上、玻璃板上运动,小车受到的阻力将依次 (增大/减 小)小车运动的路程将依次 (增大/减小) ,假设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即不受到阻 力作用,小车将 。(3)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总结出的牛顿第一定律 ,不是从实验中直接得出的,理由是 。绵布木板玻璃板

12、7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计分,共计 36 分)分) 、题号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答案BCABDBBACCBB二、填空题(每空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计分,共计 24 分)分)13、490N 增大 14、 5 减速 10 15、1000Pa 16、 重 支持 平衡; 17、 20 16N 73; 18、 大 小于 大气;19、以 0.5 m/s 速度匀速向上运动 在 B 点静止; 20、 3 :8 ; 21、3 :1 ; 22、减小 不变 不变 增大 增大; 三、作图题(每题三、作图题(每题 2 分,共分,共 4 分)

13、分)23、 24、 四、计算题(四、计算题(25 题题 8 分,分,26 题题 6 分,共分,共 14 分)分) 25、解:(1)S=a2=0.09m2 h1=20cm=0.2m p1=水gh1=1.0103Kg/m310N/Kg0.2m=2103PaF1=p1.s=2103Pa0.09m2 =1.8102N-2 (2) h2=30cm+20cm=50cm=0.5m p2=水gh2=1.0103Kg/m310N/Kg0.5m=5103PaF2=p2.s=5103Pa0.09m2=4.5102N-2 (3) V水=a3+h1s=0.33m3+0.2m0.04m2=0.035m3 G水=水V水g=1.0103Kg/m30.035m310N/Kg=350N-2 (4) F=G1+G2+G水=450N p=F/s=F/a2=450N/0.09m2=5000Pa- 2 26、解:F浮=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