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牛皮癣式营销,不能止于谴责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3612467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7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待牛皮癣式营销,不能止于谴责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待牛皮癣式营销,不能止于谴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待牛皮癣式营销,不能止于谴责(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程世杰在郜艳敏的身份特征中,一个是被拐 妇女,一个是乡村教师,在被歌颂和美化 的过程中,有些人只看到后者的坚守与付 出,却唯独对前者的凄惨遭遇置若罔闻。 郜艳敏的乡村教师身份所带来的价值与荣耀值得我们为之顶礼, 但同样的, 她作为被拐妇女的惨痛经历也值得我们 为之不忿和同情。 后期英雄般的境遇并不 能为前期的黑暗遭遇所洗白,前期的不幸 也并不妨碍她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精神的 榜样与楷模。 我要说的是,无论她个人是否 情愿或是缄默, 我们都不应该无视人间的罪 恶,弘扬英雄与批判罪恶并不冲突。 作为受害者, 郜艳敏并非没有反抗, 但反抗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被拐卖、强 暴,在穷尽一切救赎手段的情况下,她

2、依然无法完全逃离这几乎被公开的罪恶,在 村民集体默许的婚姻方式面前,绝望中的 她选择了看似妥协的反抗留下来,留 下来对抗整个罪恶的体系。 这个以自己的 痛苦来救赎自己和他人的女性被塑造成 了造福一方的代表和模范,可是在这个被 高高举起的 “ 雕像”内是被伤害的灵魂。 这 个被世界踩在脚底下的郜艳敏, 因为屈 服,成为了中国主流女性的典范,虽然并 不是最体面的那一个。 可即使被歌颂的次数再多,语言再华丽,依然不能改变她是受害者的事实。 这 种伤害没有救赎她,反而将她一次又一次 推上了道德的高地, 一次一次被民意、被 道德所裹挟。 愚昧的力量如此强大,要战 胜它只有更强大的文明,看完她的奉献经 历

3、,我并不觉得感动,只觉得彻骨的寒意 和深深的恐怖。 即便是如今,郜艳敏依然没有逃脱村 子对她的囚禁,她自己也说,追责来的太 晚,但在我看来,迟到的正义依然是正义。2015年8月5日星期三主编:张冬梅美编:王茜mail:rbplb观点67 月 31 日下午, 随着国际奥委会第 128 次全会现场 “ 一锤定音”,2022 年冬奥会 花落北京! 奥林匹克再次眷顾北京, 也是机缘续 书:遥想 2008 年,北京就以举办奥运盛会的 方式,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七年后,在 新的时间路口, 作为东方文明古都的北京跟世界再度立下 约定,要谱写新的 引人瞩目的奥林 匹克传奇。 举办冬奥会 是国家盛事,也满 载

4、着民众期许。 对 民众而言,这份荣 光,不只是国家叙 事感召下与有荣 焉的情感共振,也 不仅是作为见证 者,目睹北京张 家口踏上充满激 情与魅力的冰雪 之约, 而是躬逢其盛地共享利好、 切实受 惠。 中国在申冬奥的申办报告中就提出,申 奥成功后要实现 “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 目标。 在此宏愿统摄下,举办冬奥会与发展 全民体育之间也建立了紧密关联, 可以想 见,当更多人都能参与到冰雪运动中,举办 冬奥的意义也就不止于冬奥会本身, 它对大众冰雪运动乃至全民健身运动, 都是种 促进。 实质上, “ 夏强冬弱” 堪称中国体育存 在已久的短板, 尽管在近几届冬奥会上表 现出色,但从金牌榜上看,中国冰

5、雪运动竞 技实力与冬季项目强国间仍有一定差距, “ 东三省大战世界各国”的打趣,也投射出 民众对于打造冰雪强国的渴望。 竞技层面 的地域局限, 本质是大众冰雪运动发育不 均衡的映射。 正因如此,中国政府大力向公 众推广冰雪运动项目, 促进中国冬季运动 均衡发展。 冰雪运动发展跟全民健身方式养成、 国民体质提升挂钩,吸纳民众广泛参与,是 不二之方。 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奥会,就为 助推冬季群众体育活动的普及, 提供了绝 佳契机。 而 “ 让 3 亿人上冰雪”,也为中国冬 季体育运动发展勾画了可期的轮廓。 此次申办冬奥成功,最大的 “ 红利”是 将加快中国冰雪运动设施的建设。 按照申 冬奥规划,未来几

6、年我国冰场、雪场数量将 大幅增加, 包括冰雪行业的技术人才培养也被列入发展台账中。 某种程度上,赛事举 办,无疑是 “ 硬件补缺”和冰雪文化推广的 机遇,今后通过赛场资源低成本开放,这有 助于纾解大众冰雪运动场地缺少的局面。 去年 10 月,国务院下发的 关于加快 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中,曾将冰雪项目列为突破口之一。 在体育 主管部门层面, 关于冰雪运动的青少年和 后备人才培养的 “ 十年蓝图”正在酝酿。 而 冬奥会举办,也为蓝图铺开、承诺兑现提供 了充分动力。 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 言: “ 北京为我们勾画了将冰雪运动推广至 数亿人的前景。 ”当冬奥会助推冰雪体育进 了

7、校园公园,助推了那些基础设施完善,该 前景落到实处也就指日可待。 国际上对冰雪强国的定义, 是以冰雪 运动人口为标志的, 而不是以冬奥会金牌 数为度量衡。 因而冬奥会举办,有望以激励 民众参与为路径, 大力推动冬季项目体育 活动在中国的普及。 当申冬奥成功的落脚 点是全民受惠, 那成功势必也会被赋予更 重的分量。(据新京报)申冬奥成功,憧憬 “ 3 亿人上冰雪”(据新华社)青少年是网络的主力军, 加强青少年 网络安全保护刻不容缓。 近日一个名叫 “ 纳 年纳兔纳些事”的贴吧被查封,这个贴吧在 网络黑恶势力把控下, 长期恶意发布大量 攻击党和国家的言论,通过 “ 人肉”近千名 青少年隐私并以此相

8、要挟,迫使其公开写下 “ 保证书”立誓放弃发布 “ 爱国言论”,甚至在 “ 线下”对不屈服的青少年进行暴力殴打。 网络黑恶势力如此横行无忌, 对青少 年为祸之巨不亚于现实暴力。 青少年由于 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在欺骗、胁迫、诱惑甚 至 “ 洗脑”情形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容易扭曲 “ 犯糊涂”,成为黑恶势力达到不 可告人目的之工具。 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来不得半点含糊。 有关部门必须依法 主动介入,重拳出击,彻底清除网络 “ 恶之 花”,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要快速出击,露头就打。 从此次曝光的 网络黑恶贴吧相关内容发布时间来看,有 的已持续数年,受害人数已无法统计。

9、 这说 明长期以来我们对此类网络黑恶势力的危 害性和潜在破坏力估计不足、重视不够。 此 次事件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要根据网 络特点加强人防技防建设,狠抓线索摸排, 强化动态管控, 组织人员随时开展网络安 全大巡查, 鼓励网民随时上报发现的涉嫌 犯罪网络黑恶据点, 对涉嫌违法犯罪人员 进行线上线下双重打击, 把各种网络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要以法为据,定点清除。 网络黑恶势力 以极其恶劣的手段裹挟青少年, 迫使其同 流合污,肆意攻击党、国家、民族和政府,丑 化歪曲中华历史和文化, 其险恶用心昭然 若揭、 社会危害不言而喻。 网络是虚拟空 间,但绝不是法外之地,依法治网是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

10、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注重严厉 依法侦办打击,从严从快查处,并且精准发 力、一网打尽,彻底铲除网络黑恶势力滋生 土壤,绝不姑息。 要形成震慑,防患未然。 古人云: “ 不治 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当前我国 互联网发展速度较快, 但管控措施尚未完全跟上, 给网络黑恶势力滋生发展带来可 乘之机。 再加之网络由于言论发布成本低、 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一旦黑恶势力形成气 候,短时间内的影响几乎是不可控的,会给 受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严重摧残。 因此 必须始终加强网络空间执法力度, 保持严 打网络黑恶势力的高压态势, 既要严肃查 处、形成震慑,又要加强防范、防患未然。 同 时,也要加强对青少年的

11、教育引导,积极开 展 “ 护苗”行动,打造网络净土,更好地为青 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近几天, 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几乎被 中天街的 “ 牛皮癣”广告刷屏了,网络社区 上,网友对这种营销行为也是谴责声一片。 一夜之间, 荆门的主要商业区域中天 街、象山大道 ( 天桥段)、工商街、塔影路附 近,临街店铺、大型商场、超市的墙面和台 阶上、路面上,部分路段的墙壁、公益宣传 栏、站台栏,等等,都被贴上了某商家的红 色广告页,街道被 “ 破相”,环卫工人、商户 等,顶着高温清除牛皮癣,抱怨不已。 也难 怪人们吐槽、谴责,这种营销方式,确实不 妥。我市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已进入 全面推进阶段。 拥有干净

12、整洁的生活环境, 这是市民最基本的要求, 也是创建国家卫 生城市的最基本标准。 企业营销,采用一些 别出心裁的方式,是可以的。 但这种别出心 裁,决不能以牺牲城市环境为代价。 这种一 夜之间 “ 满城尽贴红广告”的做法,不仅不 能让企业收到预期的效果, 反而为企业在 市民心中树立起了一个 “ 深入人心”的不良 形象, 让人感觉这个企业缺少应有的社会 公德,其结果是适得其反。 其实这还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公德的问题,实际上已成为一个法律问题。 中华人 民共和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和 荆门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 都规 定,设置户外广告要经过管理部门批准,并 且不得损害市容市貌,违规设置、张贴的

13、, 将由城管、 工商等管理部门依法责令停止 违法行为、限期清理,并依法处罚。 该企业 的行为,已经违背了上述规定,严重影响了 市容市貌, 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 响。 对这件事的处理,不应止于群众的 “ 口 诛笔伐”, 相关的管理部门应及时介入,开 展调查, 并依法进行处置, 消除其不良影响。 否则的话,以后其他人纷纷效仿这种奇 葩的营销方式, 最终损害的一是企业的形 象,二是这座城市的形象。 还想再啰嗦两句的是, 在经济下行压 力较大的生存环境下, 企业想出这样的招 数来营销,从某种程度上也能理解。 但如何 以更加文明有效的方式来“ 夺人眼球”、获 得关注,也是企业,以及为企业服务的管理

14、 部门和干部需要思考的问题。 这家企业是 招商引资进来的, 如何在企业落户荆门之 后健康成长、做大做强,我们还需付出更多 努力,想出更好的点子。对待 “ 牛皮癣”式营销,不能止于谴责张冬梅网络 “ 护苗”须重拳出击高先勇【新闻提示】近日,一篇名为 最美乡村教师候选郜艳敏:被拐女成为山村女教师的报道被网友翻出,引发关注。事件的主人公郜艳敏 21 年前被拐卖到河北曲阳下岸村,受尽磨难后成为该山村小学唯一的女教师。 2006 年 5 月,郜艳敏的事迹被当地媒体报道后,引起巨大反响, 2007 年 1 月,郜艳敏获得 “ 2006 年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 2009 年,其经历被改编成电影 嫁给大山

15、的女人。当这个写满了一个中国女性的血泪 与苦难的故事再度呈现之时,长达二十年 的时光磨砺,却丝毫没有稀释这个故事给 人造成的震惊与痛感,反而催人发出愈发 深沉的悲鸣。 这些年来,被拐山村女教师的故事有 若干标签,有 “ 教育” “ 人性” “ 美德”,引发 过很多相关讨论,有人注意到山村教育的贫瘠,有人看到了人性的善良,但唯独一 个最不应忽视的主题却被淡化、遗忘甚至 美化了,那就是赤裸裸的罪恶。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拐卖人口这样 原始丑陋的罪行,早已与现代法治社会格 格不入。 在 21 世纪,一个妇女被拐进大山 强行卖给陌生男人,这本身就是令人发指 的罪恶,放在哪个地方都为人所不齿。 然 而,

16、 这个故事的展开却与解救受害人、惩 罚犯罪者等现代人的想象毫不搭边,事实 是,从当地村民到地方政府,几乎集体陷 入了旁观与沉默。 郜艳敏被拐卖、虐待和殴打的事实从来就不是秘密,下岸村的村民都知道她是 拐来的 “ 媳妇”,眼睁睁地看着她逃跑后被 “ 丈夫”抓回来殴打;媒体发掘了作为乡村 教师的郜艳敏,并将她塑造成 “ 拐来的天 使”时,对她被拐卖和遭受虐待的经历也 毫不避讳;感动了河北的郜艳敏,当地政 府和公安机关显然不可能对她的事不知 情种种迹象都清楚地表明,罪恶一直 没有被刻意掩盖过,一切就在光天化日下 发生,但并没有任何 “ 异常”被察觉,风平 浪静,静得可怕。 更可怕的是,在当地,像郜艳敏这样 的被拐妇女竟然多达三十多人,娶不到媳妇就花钱买,已经成为被普遍认可的一种 方式,甚至就是当地人成家生子的 “ 正常” 渠道。 在这样的氛围下,不仅不会有人报 警,甚至形成了乡里乡亲互相帮忙监视被 拐妇女防止她们逃跑的默契。 对这一切并 无实质性举动的政府,客观上纵容默许了 拐卖人口的恶性犯罪,让罪恶在这片村庄 里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