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3610242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5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朝阳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市朝阳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市朝阳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市朝阳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市朝阳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朝阳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朝阳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朝阳区北京市朝阳区 20172017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第第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共共 48 分)分)本卷共本卷共 3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分,共 48 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 竹书纪年中有“人面龙颜(有称人身牛首) ,断木为耜,揉水为耒,耜耒之利以教天下,故号神农”的记载,这些内容A是远古人们蒙昧无知的想象 B呈现了刀耕火种的实证资料C提供着农业萌芽时期的信息 D记载着以农立国的大政方针2纹饰精致神秘、器形庄重

2、华美的商代青铜器是中国青铜文明繁盛时期的代表作。这类青铜器属于A农具 B炊具 C兵器 D礼器3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 。 “先天弊病”是指A贵族执政 B层级严密C尊卑有秩 D代远情疏4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这反映出当时的儒家学说A居于百家一言 B地位日趋稳固C成为主流学说 D融合佛道思想5 老子中有“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这一时期的数学成果还有A发明度量衡 B 九章算术C出现珠算法 D 周髀算经6右图显示的是我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中的重要一步。下列理解准确的是A人工货币

3、取代了自然货币B实现钱币重量与币值脱钩C彻底终结了地方的铸币权D由多样形状转向同一形制7有学者认为秦始皇三十一年颁令“使黔首自实田”中的“实”为充实、充满之意。该学者认为秦始皇的政策是A民众要向国家呈报田地实数 B延续了鼓励民众垦荒的政策C使流民享有政府分配的土地 D首次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化8对下列材料理解合理的是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古有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史记孔子世家秦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旨守、尉杂烧之汉汉武帝时诗被儒家奉为经典,始称诗经,成为五经之一A西周以诗为考查官员政绩的依据 B孔子整理诗的目的是为“

4、复礼”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9下列四幅历史地图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10隋朝规定“(丁)民满五十,纳庸代役” ;公元 624 年高祖颁布“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下列关于“庸”的理解正确的是输庸代役有利于保障农时唐与隋相比放宽纳庸年限相对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均田制A BC D119 世纪的广州依据人口数量统计仅为当时中国的一座中等城市,居住该地的外商竟超过 12 万人。对这一现象,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坊市制严控商业活动群体及区域B广州是唐朝时期重要的海港城市C隋唐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经济重心的南移改

5、变了人口分布12右图为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的局部示意图。描绘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对上述图文所蕴含信息归纳准确、完整的是佛诞题材是文化交融的产物人物形象是佛教本土化见证线描技法体现唐朝绘画成就注重意境表达文人内心修养A B C D13 孟子告子章句上中有“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沿着其思想逻辑的发展而出现的理论命题应该是A三教合一 B格物致知 C心即理也 D知行合一14有学者云:“自宋科(举)废,而游士多盖士负其才气,必欲见用于世。不用于科则用于游,此人情之所同。 ”由此而兴盛的是A傩仪 B散曲 C京剧 D昆曲15 “繆力本业事末

6、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 ”与“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对工商业所持观点不同是源于A二者的文化素养 B法家与儒家对抗C不同的发展需求 D代表的社会阶层16依据相关知识判断:六部最高首长的官阶由正三品提高到正二品,六部成为平行的帝国最高行政管理机关应发生在A秦朝“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B唐设官分职,实现政务机构多元化C明裁撤中书分庶务, “君相合一” D清代内阁之外别设军机处掌理政务17下列关于我国人口从清初的 18 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 4 亿之众的解释,合理的是相对稳定的局面 高产作物的推广土地利用率提升 海外市场的拓展A B C D18有学者称“中

7、国近代化过程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是从涓涓细流自然渐汇成滔滔江河,中国近代化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一条人工开掘的运河” 。下列选项能够作为其依据的有五口通商章程 天工开物天朝田亩制度 各国律例A B C D19有人说:“中、美、俄的历史车轮在 1861 年有着不同程度的启动,不管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开始、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还是中国的_A兴起太平天国运动 B 申报的正式发行C第一条铁路的开通 D创建安庆内军械所20 “夫外货舶来品之侵入,关税自主后犹可挽救,独此病人膏肓之洋商工厂,犹如附骨之蛆,不克(不能做到)消除, ”其意为外国在华设厂加重中国经济的危机主权受损严重影响经济的独立发展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张的

8、主要方式丧失关税自主权引发列强开厂热潮A B C D211896 年,梁启超上书张之洞“以六经诸子为经,而以西人公理公法之书辅之,以求治天下之道;以历朝掌故为纬,而以希腊罗马古史辅之,以求古人治天下之法;以按切当今时事为用,而以各国近政近事辅之,以求治今日之天下所当有事” 。他的上书中蕴含着用夏变夷 中体西用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A B C D22光绪二十八年钦定中学堂章程中明确规定,各中学第 1 年讲外国上古史,第 4 年讲外国史法沿革,每周 3 课时。这是A清政府洋务运动中的重要措施 B国家力量推动下教育体制变革C为新思潮萌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D中国教育近代化迈出的第一步23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

9、府曾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新国家。对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构建的权力模式与“美国式国家模式” ,主要区别点是A法治精神 B民主原则C分权理念 D责任内阁241905 年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有与谕中原檄的相似表述,1906 年 12 月孙中山专述民族主义,批判民族复仇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谕中原檄引领近代的民族革命B推翻外族统治是革命的根本目的C倡导实现民族平等实现民主共和D维护纲常名教借以挽救近世危局25有学者提出“新文化运动至少在其发展初期,只是上一阶段谭嗣同、严复、梁启超的历史工作的继续。 ”以下内容贴近该学者观点的是:他们都在A倡导共和 B改良文学C打倒孔教 D开启民智26对下述“修约外

10、交”活动理解正确的有1917 年中国对德奥发表宣战布告,依据国际公法废止与两国订立之条约。1926 年依据“到期修约”惯例,中法越南通商章程中比条约期满失效。刀泽元、朱陆民近代中国的修约外交及其历史意义趁“一战”契机依法收回国权 国民革命民心所向取得重大成果中止旧约重建新型外交关系 利用修约规则谋求维护民族利益A B C D27以下关于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重大事件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A在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纲领B在中共二大做出与国民党合作重大决策C在中共指挥三大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D在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在政治上走向成熟2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于 1931 年,后迁都延安,19

11、37 年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它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全国性质政权的一次重要尝试。下列理解准确的有成立于领导“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需要经历从被动迁都到北上抗日的转变过程见证了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再度合作力图通过政治协商以实现和平建国目的A B C D29造成 19581962 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的主要原因是1953195719581962流入重工业的资金(%)38.754.9流入农业的资金(%)7.611.4A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计划体制B发动“大跃进”运动不断提升工农业指标C贯彻“八大”决议实现综合平衡稳步前进D实施“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转入调整轨道30 读书杂志创刊号(见右图) ,

12、被称为“在那个精神世界经历了长期禁锢而刚刚得到释放的时代”的诞生物,被视为“新启蒙时代”的象征之一。因为其A终结了十年文革的严重混乱B开启了对“两个凡是”的反思C探讨社会问题展开思想交流D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31在共和国政治制度研究评述中提到了中国现今政治制度主要包含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制度、国防制度、外交制度、人口教育干部制度、 “一国两制”制度、 10 个方面。横线中应填写的是A国家主席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户籍管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32当中美两国认同“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

13、利益”时,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共同A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执行“一边倒”外交政策C秉承“求同存异”的理念 D践行独立“不结盟”宗旨第第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共共 52 分)分)33 (16 分)中国文明演进史,就是一部充满改革风雨的社会发展史。(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对商鞅变法的态度。 (6 分)南宋至晚清近 800 年间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议以否定为主。一是北宋朝廷南渡以后,宋高宗命重修(宋)神宗实录 , “唯是直书安石之罪” ,后人评“公(王安石)之受秽且蔓延于千万世,尤莫甚于此书” ;二是宋理宗在淳祜元年(1241 年)下诏,以周濂溪、二程、张载、朱熹五人从祀孔庙

14、, “王安石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此三语最为万世之罪人,岂宜从祀孔子庙庭,合与削去,于正人心。 ”摘引自李华瑞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和发展(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对王安石变法的评议以否定为主的原因。 (6 分)1908 年(光绪三十四年)梁启超的王荆公初次印行,后约有十种版本行世,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肯定性评价为大多数人所尊奉。在国民政府的提倡和支持下,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研究形成的高潮持续到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3)南宋以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褒贬议论,是一桩几经变动而又难以了结的历史公案。通过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4 分)34 (24 分)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社会制度经历了不断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