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文地理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601221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人文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南京人文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南京人文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南京人文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南京人文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人文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人文地理(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夫子庙:消逝的时光夫子庙:消逝的时光一个春天的午后。天阴沉着脸。一对父女模样的游客下了文德桥,没有径直走向正前方的乌衣巷,而是往右一拐,经王谢纪念馆,走向了小巷尽头的李香君故居。两人在门前站住。应该是怔住。那一刻,明末的阳光打在他们的脸上,粉色的桃花在想象的一把扇子上盛开。 在南京,在城南的夫子庙,这是很常见的一个画面。一扇朱门、一对花窗、一个幽深的巷子,就能让一个慕名而来的游客恍若隔世。乌衣巷、桃叶渡、媚香楼,每一个景点就有一段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在你到达时,穿越时空,不请自来。走上江南贡院门前的一条小街,你会与郑板桥、吴敬梓、唐伯虎的铜像不期而遇,短短的几分钟,顶尖的书法、绘画、文学就从记

2、忆中冒出来。站在文德桥上,看夫子庙,虽然是阴天,但蓝底金字的“天下文枢”四个字看上去分外惹眼。天下两个字似乎有点托大,但是望着桥下缓缓流动的秦淮河水,想着“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的诗句,想着竹林七贤,想着明末秦淮河边成堆的忧国忧民的士子名士,“天下”二字突然小了起来,就是 1000 多年历史的夫子庙,其中承载、蕴含的诗词文章、道德文化,也不是一个虚虚的天下可以容纳的。春天的南京,天气忽冷忽热,走下文德桥,随一个老外旅行团来到大成殿前的广场,刚站定,阳光就突破云层,呼啦啦照射下来。老外们忽地抬头看天,然后弯下腰,和不知什么时候就冒出来的一群披着绶带的小导游合影留念。小孩子们叽叽喳喳抢着

3、进入镜头。在夫子庙,在这个举目都是人文景观的地方,每一个人都在看景,而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眼中意味深长的景色。站在“天下文枢”牌坊下,竟然可以看见大成殿内的孔子塑像。就在这个时候,景色来了:一个黄发桃衣的女子,一个衣着光鲜的“80 后”,突然闯进了镜头。于是,在一瞬间,在一眨眼的工夫:现代与古典,青春与历史来了一次结实的碰撞。时间是残酷的,今天会变成历史,明天会变成今天。今天,在夫子庙,在这个最中国、最中国文化、最南京的地方,你可以看到肯德基与天福茗茶互为邻居,麦当劳与奇芳阁同居一楼。你可以看到老外站在唐伯虎的雕塑旁合影,你也可以听见从夫子庙小学传出琅琅的读书声,小孩子们读的可是地道的英语

4、。夫子庙,人文荟萃,文气逼人,同时这里也是店铺林立。南京正在快速融入现代,但这丝毫也减弱不了它的古典气韵。秦淮河边的夫子庙始终有一颗古典的心。春日颐和路春日颐和路 民国容器中重塑城市新贵民国容器中重塑城市新贵一个背着画夹的学生在一幢别墅前停了下来,他看了看光线后,在别墅的侧面支起了画架。与此同时,在他周围不出百米的范围内,还有十来个写生的学生。这里是这个城市最大也是最集中的一个别墅群。差不多六十年前的春天或者还在冬春交替之际,它们的主人在炮火来临之前便丢下它们四散逃逸了。很快,新的主人们搬了进来,他们大都是一些久经沙场的将军,一些激进的革命者。学生们差不多都是在二十年前左右出生的,在他们的记忆

5、中,战争、革命、牺牲、衰败、荣耀只是一些遥远而抽象的文字和概念,一些似是而非的逻辑和命运。 沿着这些别墅之间自然形成的巷子一路走进去,这些静谧的窄街们每一条都有诸如珞珈、天竺、灵隐、琅琊这样空灵的地名。这些一眼望到头的街道承载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历史。一个女孩迎面走来,身着“陶玉梅”牌修身短旗袍,搭配 Miss Sixty 的牛仔裤,胸前那一粒小盘扣却使得旧都气氛弥漫全身。颐和路 2 号是这里构造最简单的建筑,当初的主人建造它是为了藏书,现在的身份是省作协。6 号略显寒碜,曾经住着以简朴著称的民国要员陈布雷;他的紧邻阎锡山,虽然只在这里住过 7 天,却建造了这带最为浓重铺张的建筑:颐和路 8 号。

6、8 号对过是修葺一新的 9 号,挂着省慈善总会的门牌。与西康路交界的路口坐落着著名的汪公馆,常年宅门紧闭的 38 号,对访客一律挡驾。 散落在这些有名有姓的公馆之间的,还有一些说不清来历的宅院。颐和路 12 号正在翻修,据说蒋介石曾在这里喝过茶,现在是省级机关的福利房,里面住了十几户人家。二楼的老黄、三楼的老毕已在这里住了几十年,老房子住得并不舒服,在这样明媚的春日午后,室内依旧有些阴凉。至于未来规划中他们是搬是留,也不甚清楚。一个路过的老同志,在黑漆大门下停住,指着 2 楼中间的一个窗户说,20 年前他曾经在这里住过。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拐个弯儿,到汤恩伯公馆理个发,在珞珈路 5 号,也就四五

7、块钱,但白底黑字“内有理发室”的招牌却是这个片区最醒目的。春天造访这里,我曾担心时节不对,因为戴过花环的头顶摘掉后更显光秃,也许秋天飞旋的落叶或初冬枯枝所传达的沧桑感才更贴合这里的命运写照。但我的顾虑多余了,公馆区的边缘地带,江苏路与宁海路合围的十二号地块正大兴土木。坡屋顶、青砖、高大拱圈、简洁的回字或十字形空间结构,重新转化组合后的新建筑硬朗气派,但不知是由于工匠的潦草或尚需时光的抚摩,线条始终不如那些老房子优雅精致。南京鼓楼区曾设想在这三十多栋老别墅里注入奢华的消费内容,让人重温民国上流社会内容,但这个创意最终遭到市民和专家的一致否决。新的规划是将这里打造成 500 强企业总部,考虑相当务

8、实也很贴切此地昔日的显赫身份。落寞多时的民国旧都正慢慢调整心态,准备腾出古老的外壳给最新的内容,在民国容器中重塑一场“新贵都市”的运动。 站在颐和路西南口回头望过去,单门独户的公馆大都宅门紧闭。粉黄色高墙上方偶尔挑露洋房坡顶,逾半世纪的悬铃木高大粗壮。我爱这高墙,只因爱看墙面上光影斑驳的模样,那定格在记忆中的一幕总会带来旷远的暖意。但我也冷静地相信,每一个曾经荣耀的地名或人生都不可避免会是乌衣巷的命运,或者至少将成为寻常人可亲近的风景。阳山石碑阳山石碑 一代帝王的孝心工程一代帝王的孝心工程时间定格在 1405 年的冬天。 这个冬天开始,尖锐的开凿声“叮当叮当”日以继夜地响彻阳山。山岩上,栉风沐

9、雨的工匠抡锤抚钎,一遍又一遍地敲击着这座冰冷的石山。三斗三升的石屑子是一个工匠一天的工作量,有专门的监工统计。超负荷的重压下,采石场旁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坟场,里面尽是被丢弃的累死或摔死的工匠尸体。13 个月后,阳山碑从灰岩石中开凿而出,分碑座、碑身、碑额三部分,各自朝阳静坐。它们身上的凿痕里,封存的是工匠们的汗与泪。三块阳山碑如果合在一起重达 3 万吨左右,足有 20 层楼高,毫无疑问地将成为世界第一碑。原本,它们是要运往明孝陵的。没想到,下令建造它们的朱棣,在即将建成之时,选择了将它们遗弃。这遗弃是必然的。夺了年幼的侄儿帝位的朱棣,为了稳固江山,决定在明孝陵前树一巨碑为父亲朱元璋歌功颂德。这块

10、巨碑,不是树给已经作古的父亲看的,而是要给天下人看的。我,朱棣,孝心如长剑青天倚,天下无人比得过。我才是正统帝王,谁还能对我说三道四?当初夸下的海口,早知有无法兑现的一天。如此巨大的碑体,从建造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了无法运送。明孝陵四方城内竖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与原先计划打造的石碑相比,只是一个迷你版,十分之一大小。不过,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一年之后,朱棣的作秀可以谢幕收场了,因为江山已经坐稳。未完工的阳山石碑被永久地遗弃在阳山上。时间一晃便是600 多年。去阳山的这天,是个阴天。山上游客很少,空气中是春天冷清的味道。600 多年后的今天,山上再也听不到“叮当叮当”的开凿声。耳朵里,只有

11、风的声音和鸟的鸣叫。忧伤在山谷之间浅吟低回。上山路上,先见碑座,如刀削斧劈般与山体截然分开。碑座前,雨水累积成的水塘里,芦苇在山风中摇荡。这芦苇与山石之间的问候,柔声细语。碑座的背面,灰岩石在岁月中风化已是相当严重。几年前的修固,依然掩饰不住岁月的疤痕。时光流转了几百年,无非再次验证了阳山碑材的命运注定成不了彰显孝心的石碑。后人小心翼翼地修固,呵护的也无疑是一个早被历史遗弃的作秀道具。岁月无声,络石藤沿着碑壁攀爬,开出白色的花,细细小小的,与碑额相依偎,轻抚着石脊上一道道凿痕。碑额的对面,是山上的小卖店。女店员塞着耳机,小屏幕的电视也开着,不知是在听歌还是看电视。只听她唱道:流着泪的你的脸,倒

12、映整个城市的灯火,其中孤独的一盏是我,片片梦碎的声音也是我孤独的不单单是她。阳山碑已经在此静卧了六个世纪了。半成品的石碑上,没有只字片语。明初那段强盛又阴霾笼罩的历史却得到了见证。是阳山碑让时间停在了“叮当叮当”的那一年。朝天宫朝天宫: :老南京们的老南京们的“百老汇百老汇”“肯定不出康、雍、乾三代。”在给买主看完了一套清代木刻本芥子园画谱之后,来自湖北的黄姓摊主把两本一套、手抄的春秋送到他手里。泛黄、线装、略有破损,但一页不缺,摊主开价两万。“是好东西,这一笔一划的小楷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最终以 3500 元成交,买主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是不久前发生在南京朝天宫

13、古玩市场的一幕。五一期间,在朝天宫大成门前的两个广场上,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近千个古玩摊位,上万名淘宝人,你一言我一语,把原本稍嫌冷清的朝天宫炒得火热。这个时候的朝天宫,不再是寂寞的老南京们晒太阳、闲聊的“百老汇”了。它成了一座大型的露天商城这里,虽然没有闪亮的柜台,没有热情的导购小姐,但是买卖双方觉得自然、自在。但总还是有一队人马从拥挤的摊位中杀出一条小路,他们在导游手里的小黄旗指引下,来到一座孔子青铜像前。游客们一边听着导游的介绍,一边又心猿意马地为两三步远的古玩摊位所吸引。这个时候,历史和现实在较着劲,争着把游客拉向自己一边。一般情形下,历史总是会败给现实。一些摊位上摆放着春秋时期的剑和

14、鼎,朝天宫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春秋年代,相传吴王夫差曾在此冶炼过青铜兵器,孙权也把这儿当做他的兵工厂,以后,这里曾成为科学研究机构、道教场所和供奉孔子的文庙。而被称为朝天宫是明初的事。洪武十七年(1384 年),朱元璋把这里改造成一个国家大典前百官先期练习礼仪,以及官僚、贵族子弟袭封前学习演练朝贺天子礼节的地方。朝天宫因此得名。如今,权倾一时的朱天子已经躺在了东郊的明孝陵;而接近 100 年前,中国的最后一位天子也走到了地面上。朝天宫已经没有天子可以朝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两句用在朝天宫上也很贴切。历史总是扮演失败者的角色,但是历史又如同一抹夕阳,它慵懒地照进现实,不用

15、说一句话,不经意间,它就能俘获你的心。虽然没了天子,没了长袍马褂的文武百官,但是红墙黄瓦还在,泮池照壁还在,棂星门前石狮依旧活灵活现,大成门后的大成殿依旧气势非凡。孔子死了,但他还活着。即便没有于丹的口若悬河,论语也会以它的方式介入现实。朝天宫东西两侧宫墙,各建有一座牌坊。靠近西坊的宫墙外伫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在此下马”。古时候,这可是一个屏声敛气的地方。今天,这里成了市民的休闲广场。孩子们在棂星门前光滑的青石板上滑来滑去。一个孩童的快乐面孔抵得上一千个官老爷的正经嘴脸啊!瞻园:瞻园:600600 年承载着谁的居住梦想年承载着谁的居住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居住梦想。 一座大

16、屋,屋前有个池塘,屋后有两棵树,小时候我们在纸上这样涂鸦。后来,随着年纪增长,梦想也变得切实起来。古代的人当然也会有自己的居住梦想,造园就是士大夫们的追求之一。假山、水池、亭台楼阁,这些都是士大夫们审美旨趣中少不了的。园子“虽由人作”,但要它“宛自天开”着实是需要花些心思的。明初,朱元璋因念功臣徐达“未有宁居”,特地给他建成了这所府邸花园。戎马一生的徐达,虽是战功赫赫,活得却是战战兢兢。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朱元璋召徐达下棋,一盘棋从早晨一直下到中午,胜负未见。此时,朱元璋连吃徐达两子不免得意起来,而徐达却不再落子。朱元璋仔细一看棋盘,原来盘上的棋子已经被徐达摆成了“万岁”二字。朱元璋大喜,赐了徐达一座胜棋楼。朱皇帝赐楼虽是大手笔,心眼却是微小的,对功臣的戒备像紧箍咒套在他心上,摘不掉,挪不开。徐达究竟是不是吃了朱元璋所赐蒸鹅过敏而死,史学界一直有争议。是也好,不是也罢,徐达死在朱元璋之前,这对于稳坐了江山的后者来说,是一件足够窃喜的事情。瞻园倒是传了下来。徐鹏,徐达的七世孙,太子太保。他凿池叠山,起废兴园,全国范围内采购假山石、木材、花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