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敬老院现状及对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592168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敬老院现状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敬老院现状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敬老院现状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村敬老院现状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村敬老院现状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敬老院现状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敬老院现状及对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年 论 文题题 目目 农村敬老院现状及对策 专专 业业 社会工作 班班 级级 081 班 姓姓 名名 雷 惠 芳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陶 意(助教) 所在学院所在学院 人文学院 完成时间:2011 年 9 月1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开始进入了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调查来看,我国已在 1999 年 10 月进入老龄化社会,60 岁及以上老人达到 126 亿,占全国人口的 10。到 2005 年底,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144 亿,占总人口的 11031。农村与城市相比,农村的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城市。2006 年,中国 60岁以上的老龄

2、人口为 147 亿,其中农村老龄人口 108 亿,约占总老龄人口的 737(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 2009)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此外,随着社会、家庭以及观念的变迁,空巢家庭和核心家庭的数量快速增长。由于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庞大的老年人群对于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这无疑对现存的养老服务体系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压力。农村养老问题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关系到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

3、安,思考如何解决和完善农村养老问题对现实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养老服务方面,我国农村从 50 年代开始创办敬老院,形成农村机构养老服务的雏形,为农村机构养老服务打了良好的基础。从政策环境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保供养条例 在供养对象、内容、责任上都作了明确界定,农村敬老院作为集中供养的一种有效形式,在解决好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新的养老模式,既是政策措施的完善,也是实体经济的补充,走社会化代养路子与现行政策并无矛盾和冲突之处;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人才的相互交流,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致使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剧增,这些老人大多面临经济拮据、自身照料困难、扶养第三代的责任等诸多

4、现实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农村敬老院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农村敬老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由此对农村敬老院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最后对农村敬老院的发展空间进行了展望。一、主要内容(一)农村敬老院现状分析1农村敬老院发展的基本概况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2006 年 03 月2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基础和政策的不同,致使城乡养老形式发展的结果也不一样。目前,市以上的大城市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相对较健全,再加上社区养老服务不断发展,城市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县以下的(含县级)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老人观念等问题制约,大多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但随着社会的进步

5、,又有一部份的家庭,如孤寡老人家庭、空巢老人家庭等需要社会养老机构的服务。农村敬老院是机构养老中的一类,也是农村养老方式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农村敬老院主要供养五保对象,贯彻集体事业集体办的原则,但却尚未确定机构性质,没有稳定的财政拨款渠道,没有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敬老院设施经费、管理经费主要由财力薄弱的乡镇政府承担,虽然同时也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但还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目前,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以及社会的大力帮助下,农村敬老院的建设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主要体现在:(1)敬老院数量大幅增加,入住率显著提高截至 2008 年底,全国农村敬老院有 29452 个,床位数为 193.1

6、 万张,收养 158.1 万人2。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09 年,全国农村敬老院 266 万张床位收养了大约 210 万人,入住率达到 80%3。(2)建设质量较高,设施较完善目前,新建的大部分农村敬老院都参照建设部和民政部发布的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科学规划、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提高了房屋装修设计水平,增加相应的医疗器械,娱乐休闲设施,健身器材等,多方面提高老人生活质量。(3)开始实行推进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东中部地区的农村敬老院制定并开始实行敬老院的建设项目、资金和内务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和落实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保障了敬老院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五保对象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此外,农村敬

7、老院发展还表现地区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在建设数量、档次,入住率,服务管理水平上都存在巨大差异的特点。2农村敬老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劣势通过农村敬老院的运行情况分析,也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直接制约着农村敬老院养老2 中国新闻网:08 年底中国农村敬老院 29452 个 收养 158.1 万人,2009 年 04 月 22 日3 左小蕾:关注老龄产业,2011 年 03 月3服务的健康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费保障问题农村敬老院建设和管理,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其渠道主要靠财政投入和乡镇自筹。由于大部分乡镇财政是“吃饭”财政,很难安排资金用于敬老

8、院的更新、维修建设。农村敬老院的房子大多是大集体时所建,设施简陋,价值年久失修,有的已属危房,服务功能单一,供养条件落后,没有医疗保障,有限的供养经费与较高的医疗费用的矛盾十分突出2。(2)财务管理不规范个别敬老院用收款收据等收取入寓费,大额资金长期滞留在个人手中,未上缴镇(乡)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同时,还存在以个人名义将公款存银行和未经领导批准私自白条出借现金等情况。(3)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敬老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薄弱,存在接受社会捐赠的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和物资未登记、原房产改建为敬老院后未及时办理转户手续、装修费用和新建房产未入账等情况3。(4)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低随着农村家庭结构日

9、益小型化和空巢化,农村老龄人口对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照料与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农村的老年产品和服务专业人员却十分缺乏。在农村,老年人的多种需求与老年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矛盾较为突出。农村敬老院缺乏专业的养老护理员,不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部分护理员几乎没有经过系统的业务培训,缺乏养老护理基本常识,只能应付一般的生活照料和简单服务。目前,亟需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稳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5)自身发展能力弱长期以来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加之人数相应增加,院办经济萎缩,人均财物下降,以院养院的模式受到冲击,敬老院的自我生存能力弱化,发展后劲不足。(二) 农村敬老院发展对策1因地制宜,

10、建立保障机制实行集中供养,首先要抓好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本着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改建、扩建敬老院。供养经费筹集实行政府主导、村组适当负担、社会资助、个4人资产专用等多元化:财政预算安排一部分,农村集体收入经营中安排一部分;各级政府应继续完善鼓励性政策,引导和鼓励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企业及资源管理单位积极捐助善款回报社会,通过慈善总会募捐等方式争取社会资助;大力发展敬老院副业补充供养经费,变现集中供养老人的资产,其收益专项用于五保老人个人费用支出,努力实现农村敬老院设施设备建设资金投入的多元化。供养对象的大病费用,利用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先在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中按比例报销,

11、其余部分在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中解决。规模较大的敬老院可建立由社会捐助、以副补院、供养人员生活经费结余部分组成的大病医疗互助专项资金2。2加强监督,强化财务财产管理应设立五保供养财政专户,对五保供养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敬老院财务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财务收支统一由镇(乡)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强化财务监督工作,建立严格的自我约束机制,定期开展财务大检查。要加强对敬老院财产的管理,制定有关管理制度,防止资产流失7。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力度应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敬老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结合各自实际,及时登记接受社会捐赠的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和物资,原房产改建为敬老院后未及时办理转户手续、装修费用和新建房产等

12、及时入账,制定院务公开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建管并重,实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4。4加强工作人员技术,提升服务水平敬老院管理队伍建设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院长实行聘任制,其他工作人员由向社会招聘的有专业护理技术、技能的人员和年轻体健、素质较好的五保老人担任,推行“院长负责、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以人为本,把入住老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功能作为管理形式。推行“三位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即县(市、区)民政部门建立指导小组,给敬老院提供帮助指导;建立以敬老院所在镇(乡)为主,有关镇(乡)领导、民政干部参加的管理协调小组,对敬老院实施具体领导和管理;建立以院长为主,由

13、院民代表参加的敬老院管理委员会,具体进行敬老院的日常管理2。5(1)加强现有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中指出,“社会福利机构中不具备上岗资格的护理人员、特教人员应当接受岗前培训,已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对现有农村敬老院中没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学历证书的从业人员进行一次职业技能培训,建议按照养老护理员围家职业标准的要求,要求从业人员必须了解老年学、护理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和医学的理论,了解老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老年养生保健等知识13。可利用职业学院、技工院校、培训机构等教育资源,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并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经考试合格后,由教育或人保部门发给学业或职业资格证书,实现

14、持证上岗。成立专门的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学校,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面向城乡具有初中或相当学历的各类求职人员开展养老服务就业培训,引导其从事养老服务业,为发展养老服务业储备人才。重视人员队伍建设,加快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2)大力支持和引进专业服务人才由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2005年10月发)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定义为“对老年人生活进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开展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和鉴定,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稳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政府应加强对农村敬老院老年护理人员的管理,推行持证上岗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职业资质。努力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荣誉感,

15、改善人员待遇,稳定老年护理人员队伍。应大力发展老年护理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教育,鼓励卫生专科学校和职业学校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重视和加强老年医学、老年护理教育,为农村敬老院输送优秀老年护理人才。5科学规划,大力发展院办经济,为敬老院发展提供支撑因地因院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院办经济。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利用闲置土地和现有资源,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自己动手种植蔬菜,喂养禽畜,探索走出一条适合本地特点,体现地方特色的院办经济路子,学习各种实用技术。农村敬老院要主动邀请乡镇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林)牧业“田秀才” 、 “土专家” 、农民技术员和科技助理员等对有劳动能力的院民现

16、场进行现代农(林)牧业技术指导与培训,力求使他们掌握一些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为增加院办经济收入提供技术支撑。各级政府应制定出台一些鼓励、扶持农村敬老院院办经济的优惠政策,使敬老院逐步实现福利型向福利经营型,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努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不断改善院民生活条件。6二、总结反思对于我国农村敬老院相关文献主要存在了以下的观点,我国农村敬老院发展根据国情发展需求进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难看出我国农村敬老院数量增加,入住率也不断提升,农村敬老院基础建设质量提高,设施相对过往完善,在管理方面也开始尝试推进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从查阅的文献中,也可以发现现下我国农村敬老院的发展存在了经费保障不足、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不够严谨、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低、自身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