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558078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编编写工作小写工作小组组(按姓氏拼音)(按姓氏拼音)安友仲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曹相原 教授 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方强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黎毅敏 教授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刘大为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马晓春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邱海波 教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汤耀卿 教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于凯江 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俞云松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通信作者:方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3100032Email:血管内血管内导导管相关感染的管相关感染的预预防与治防与治疗疗指南指南(2007) 中中华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医学会重症医

2、学专业专业委委员员会会编写组成员(按姓氏拼音)安友仲 曹相原 方强 黎毅敏 刘大为 邱海波 马晓春 汤耀卿 于 凯江 俞云松在日常医疗实践中,尤其是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血管内置管是不可或缺的处置手段。随着医学的发展,对导管技术的要求提高,单纯的外周静脉导管和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的需要,多种形式的导管应运而生,成为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安全输液及静脉营养支持的主要途径。然而,随之产生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包括机械损伤、感染、血栓形成等也日益突出1,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并且加重医疗负担2-5。因此为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降低医疗成本,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3、就显得更为必要。本指南旨在根据导管相关感染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推荐临床诊断,预防以及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利于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规范化管理。推荐级别依据 Delphi 分级法(见表)表 1 推荐级别与研究文献的 Delphi 分级推荐级别A 至少有 2 项级研究结果支持 B 仅有 1 项级研究结果支持 C 仅有级研究结果支持 D 至少有 1 项 III 级研究结果支持 E 仅有级或级研究结果支持研究文献的分级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 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高 III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系列

4、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血管内血管内导导管管类类型型3血管内导管类型多样,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置入血管类型分为:周围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动脉导管;根据留置时间分为:临时或短期导管,长期导管;根据穿刺部位分为:周围静脉导管,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锁骨下静脉导管,股静脉导管,颈内静脉导管;根据导管是否存在皮下隧道分为皮下隧道式导管和非皮下隧道式导管;根据导管长度分为长导管,中长导管和短导管5-6。描述如表1。4表1 导管类型常用穿刺部位导管长度备注普通周围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

5、us catheters,short)前臂和手部静脉8cm,很少发 生血行感染长期留置可引起静 脉炎,但很少出现血行感染周 围静 脉 导管中长周围静脉导管Midline catheters从肘窝处穿刺进入贵 要静脉、头静脉,导 管不进入中心静脉约 8-20cm某些材质的导管可引起假过敏性反应, 引起静脉炎的危险 比周围静脉导管小非隧道式中心静脉 导管(nontunnel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经皮穿刺进入中心静 脉(锁骨下、颈内、股静脉)8cm,长度受患者身材影响大多数 CRBSI 与此 类导管相关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tunneled central venou

6、s catheters)植入锁骨下、颈内、股静脉8cm,长度受患者身材影响导管的套囊可阻止 细菌的移行。与非隧 道式中心静脉导管 相比,感染发生率低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经贵要、头、肱静脉 插入,导管进入上腔静脉20cm,长度受患者身材影 响比非隧道式中心静 脉导管感染发生率低肺动脉导管(pulmonary arterial catheters)通过 Teflon 导引管 进入中心静脉(锁骨 下、颈内、股静脉)30cm,长度受患者身材影 响通常使用肝素封管, 血行感染发生率与 中心静脉导管相似, 经锁骨下静脉

7、插入 时感染发生率低中心静脉导管完全植入式导管(totally implantable catheters)在锁骨下或者颈内置 入导管,在皮下埋入 输液港底座,使用时 将针经皮穿刺垂直进入到穿刺座的储液槽8cm,长度受患者身材影响导管相关血行感染 发生率最低,患者自 我感觉好,无需局部 护理,需手术拔除导管 动脉导管(peripheral arterial catheters)桡动脉穿刺,也可穿 刺股、腋、肱、胫后动脉8cm发生感染危险低,很 少引起血行感染血管内血管内导导管相关感染的概念管相关感染的概念导导管病原菌定植管病原菌定植(catheter colonization): :导管头部、

8、皮下部分或导管接头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确认有微生物生长(15 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7。出口部位感染出口部位感染(exit-site infection): :是指出口部位 2cm 内的红斑、硬结和(或)触痛;或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培养出微生物,可伴有其他感染征象和症状,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隧道感染隧道感染(tunnel infection):指导管出口部位,沿导管隧道的触痛、红斑和/或大于2cm的5硬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皮下囊感染皮下囊感染(pocket infection):指完全植入血管内装置皮下囊内有感染性积液;常有表面皮肤组织触痛、红斑和

9、/或硬结;自发的破裂或引流,或表面皮肤的坏死。可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导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管相关血行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指留置血管内装置的患者出现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一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在明确血管内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时应注意区别感染是直接源于导管还是因其他感染部位导致的血行感染,因为有些菌血症导致的BSIs(catheter-associated BSIs)是继发于手术切口感染、腹腔内感染、院内获得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故导管相关的血行感染仅限于导管感染导致

10、的血行感染(catheter-related BSIs),能够排除其他部位感染,且导管尖端培养与血培养为同一致病菌。但目前临床实际过程中两者较难区分。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感染感染发发生率生率各种类型导管的血行感染发生率不同,以千导管留置日来统计,从2.9-11.3/1000导管日不等。发生血行感染率较高的分别为切开留置的周围静脉导管及带钢针的周围静脉导管,而经皮下置入静脉输液港及中长周围静脉导管的感染率较低;以导管感染发生百分率来计算,长期留置隧道式带套囊透析导管发生感染率最高,周围静脉留置针发生感染率最低。导管相关血行感染不仅与导管类型有关,还与医院规模,置管位置及导管留置时间有关8。革兰阳性菌

11、是最主要的病原体6,9。常见的致病菌有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主要是由于皮肤污染引起,约占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的30%。金黄色葡萄球菌曾是CRBSI最常见的病原菌,目前约占院内血行感染的13.4%9,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 Resistant Enterococcus,VRE)感染的发生率也在增加。其他的致病菌有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放射性土壤杆菌也有报道。绿脓杆菌和阴沟杆菌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比较多见。随着广谱抗生素应用日趋广泛,真菌在院内血行感染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白色念珠菌是常见的病原体

12、6,10-12,念珠菌引起的血行感染率为5.8%。长期接受全肠外营养的患者,念珠菌感染的机会也会增多,在骨髓移植患者中可达到11%。免疫低下患者,尤其是器官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还可发生曲霉菌感染。微生物引起导管感染的方式有以下三种11:1)皮肤表面的细菌在穿刺时或之后,通过皮6下致导管皮内段至导管尖端的细菌定植,随后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2)另一感染灶的微生物通过血行播散到导管,在导管上黏附定植,引起CRBSI。3)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头和内腔,导致管腔内细菌繁殖,引起感染。其中,前两种属于腔外途径,第三种为腔内途径。在短期留置(小于一周)5,13的导管如周围静脉导管、动脉导管和无套囊非隧道

13、式导管中通过腔外途径感染最为常见;在长期留置(大于一周)的导管如带袖套式的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皮下输液港和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中,腔内定植为主要机制。致病微生物的附着在发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影响导管感染的因素很多,有时可有几种因素同时存在,如宿主因素、导管位置及微生物与导管相互作用9,14-16。导管材料影响微生物的粘附功能17-20。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对聚氯乙烯、聚乙烯或硅胶导管亲和力高。聚乙烯导管表面不规则,有利于血小板粘附形成纤维蛋白鞘,从而导致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率上升。聚氨基甲酸乙酯导管表面相对光滑,短期使用(2448小时)不会引起炎症反应9。病死率病死率病原菌的种类与病死率有一定相

14、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死亡率高达8.2%。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所致的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死亡率较低,约为0.7% 5。真菌所致导管相关感染的死亡率国内外尚无统计数据。导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管相关血行感染的诊诊断断 临临床表床表现现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临床表现常包括发热、寒颤或置管部位红肿、硬结、或有脓液渗出。除此以外,还有医院获得的心内膜炎,骨髓炎和其他迁徙性感染症状。由于其缺少特异性和敏感性,所以不能以此为依据建立诊断。一些敏感性较高的临床表现,如发热(伴或不伴有寒颤)缺乏特异性,而在置管部位周围的炎症和化脓虽有较高特异性却缺少敏感性5。有研究21显示,存在导管相关感染时,局

15、部炎症表现却不常见,作者认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该菌很少引起感染的局部或全身征象,这一现象很可能与此有关。若置管部位有明显的炎症表现,特别是当患者同时伴有发热或严重全身性感染等临床表现时,应考虑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革兰阴性杆菌引起。在缺少实验室检查依据时,具有血行感染临床表现的患者,若拔除可疑导管后体温恢复正常,仅能作为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间接证据。为此,在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获取导管标本培养和血培养结果供分析。推荐意推荐意见见1: :导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管相关血行感染的临临床表床表现现不典型,不典型,诊诊断需重断需重视临视临床表床表现现并并结结合合实验实验室室检查检查。 。7(推荐(推荐级别级别: :E) )实验实验室室诊诊断断包括快速诊断、导管培养诊断及血培养诊断。快速快速诊诊断断主要有革兰染色、吖啶橙白细胞(Acridine-orange leucocyte cytospin,AOLC)试验及AOLC试验和革兰染色并用的方法22。革兰染色有助于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但敏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