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习题的有效运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546706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后习题的有效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后习题的有效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后习题的有效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课后习题的有效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后习题的有效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后习题的有效运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后习题的有效运用实施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发生了许多新变化,课堂上热热闹闹,你说我谈,形式多样, 似乎学有所得,实际上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前景并不容乐观。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认 为,这主要与老师课堂上学练分离,对教材中提供的习题不够重视,缺乏有效运用有关, 导致目标模糊,训练随意。纵观平时的语文教学,很多老师十分注重 “导语”和文本内容 的钻研,而忽略了课后习题的分析与研究;重视了课外教辅资料的搜集,忽略了课后习题 的开发和利用。难道教材中的这些习题真的毫无作用吗?我以人教版第三学段教材为例, 首先来审视下课后习题的作用与凸显的特点: 审视:课后习题的作用与凸显的特点审视:课后习题的作用与

2、凸显的特点 课后习题是教材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道课后习题都是根据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来 精心设计的,是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依据,是课文学习向课外延伸的基点。语 文教师教学用书建议:“课后习题应当成为教学课文和检测学习情况的主要依据。”由 此可见,课后习题在语文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对第三学段教材的课后习题编 排做了认真分析,发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1、紧扣学法,突出重点、紧扣学法,突出重点 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是紧扣学段与单元主题的读写重点来设计的。作为第三学段阅读的主 要形式之一“默读”,我发现六上教材的十四篇精读课文中要求默读全部或部分的有 8 篇, 占 57。再如六上

3、的每一个单元的训练重点分别是:“展开联想与想像的表达方法;体会 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与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 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仔细分析这册教材的习题设计,都 是紧扣本单元教材的学法重点,兼顾了理解积累和有效表达。 2 2、题型丰富,凸显层次、题型丰富,凸显层次 第三学段每个单元一般设置两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后的习题类型丰富,侧重点和考查点 各不相同。第一部分多为指导朗读、默读,强调了“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第二部分 是侧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会表达方法,而且还明确地告知学习方法,有的 是以默读的方式展开,有的是以讨论

4、交流的方式展开。第三多是关于抓住关键词句,联系 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内涵,体会表达效果。还有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拓 展提高用。可见每课习题都体现了层次性,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3 3、注重积累,学以致用、注重积累,学以致用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根据这一理念,六上课后 习题,14 篇精读课文中安排了 12 次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背诵感受最深的段落,占比重 85.7。同时又注重学用结合, 14 篇精读课文中安排了 3 次小练笔和两次综合性学习, 占比重 35.7。如第一单元是学习“展开联想和想像的表达方法”,第三课就安排了相应 的小练笔。 针对课后

5、习题的作用与特点,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实践:聚焦课后练习,构建有效课堂实践:聚焦课后练习,构建有效课堂朱家珑说:“课后习题点明了应掌握的基础,或提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体现了教 学训练的重点,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是学生掌握知识、进行知识迁移以及能力训练的载 体。”研读课后习题,落实课程标准,将更加有效地促进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教与学。一、研究课后习题,明晰教学目标一、研究课后习题,明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上好一堂课,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那如 何确定明晰的目标呢? 21 1、分析习题,细化学段目标、分析习题,细化学段目标 各个学段能力的培养是有侧重的,如何确定各学期

6、训练的重点呢?除了语文课程标准 的阶段目标直接作了要求外,还可以根据课后习题来确定。课后习题揭示的训练目标要比 学段目标显得更细化,更具体,更有利于教师清晰地把握教材的训练重点。 如“展开想象和联想的表达方法”是六上训练的重点,本册教材安排了第一、第八两个单 元,而且习题的设计都紧扣这一训练点。同时教师对学生通过课后每一道习题的练习应分 别达到哪一个能力等级,心中应有清晰的认识。例如,课后要求背诵的习题应达到识记与 理解的等级,而有的则要求达到运用的等级,如第五组学习人物的动作与神态描写,就要 求学生能仿写。 2 2、紧扣重点,确定课时目标、紧扣重点,确定课时目标 在明确学期的学习目标,单元训

7、练的重点后,就可确定课时目标。如只有一个地球课 后习题共三题:“1、默读课文。跟同学讨论: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遨 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再说说对句子的理解。3、举例说一说,课文运用了 哪些说明方法。”仔细分析,第 1 项练习是引导孩子从整体上理清文章层次。第 2 项是结 合重点语句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第 3 项是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对照课后习题,可 确定课时目标为:“1、学会本课的字词,能正确地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运用归并法说 说全文主要内容。2、了解作者运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

8、明事理的方法,通过比较 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3、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地球的自觉性。 ”这些教学目标紧扣课文重点,与课后习题相互对应,特色鲜明,简洁明了,易于实施。 二、利用课后习题,指导学生自学二、利用课后习题,指导学生自学 教师要上好一篇课文,关键要了解学生已有基础,做到教学有的放矢。而课前针对课后习 题进行预习,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1 1、指导预习,掌握方法、指导预习,掌握方法 第三学段孩子已有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课后习题更多地是从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 解决问题来设计的。学生借助课后习题预习时,要学会圈画批注,学会审题,掌

9、握自学方 法。如将相和一文的课后习题:“默读课文,给三个小故事加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 内容,再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完成这题的方法是默读,边读边想,然后加小标 题,小标题比段意更简洁,不讲究句子的完整,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短句。学生通读全文 后,可运用归并法概括出主要内容,理清三个故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感知 全文,还能训练学生概括的能力,同时记下不理解之处,以便上课时集中精力突破。 2 2、及时反馈,摸清起点、及时反馈,摸清起点 学生根据课后习题进行预习后,教师要及时反馈,了解孩子的自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 略或时间的分配。三、依托课后习题,优化教学过程三、依托课后习题,优化教

10、学过程 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教师往往难以取舍、无所适从。而课后习题是根据 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来精心设计的。站在课后习题的视角对课文进行深入挖掘设计,取 舍,突出重难点,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有效。 1 1、以读为重,读中积累、以读为重,读中积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是亘古不变的读书方法。小学课文的课后练习,均把读书放在了 首位。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读书要求。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 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默读课文”等。据统计,六上课后练习中明 确提出了读书要求:其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1 处,背诵全部或部分课文 6 篇,默读课文全3部或部

11、分 8 处。由此可见,教材注重读书训练。因此教师要把读书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 始终,根据教材提出的读书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练习。 2 2、聚焦一点,洞悉全篇、聚焦一点,洞悉全篇 第三学段的课文较长,一篇课文,需要探究的问题很多,而课时又较少,教学时不可能面 面俱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学会舍弃,突出重点,寻找一个精当的“切入点”,力求 抓住“动全身”的“一发”。课后习题就成为了许多新课的切入点。如詹天佑一文, 课后第一题就是“和同学讨论: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 工程师。”这一问题是一个很好的课堂教学的切入口,紧扣重点词“杰出”“爱国”由此 辐射全篇课文的教

12、学,从而让学生明白可以从人物“想的、说的、做的”几个方面感受人 物的特点,进一步深化对詹天佑的认识。这样的阅读指导,能启发学生围绕主题,抓住重 点潜心会文,教学主脉络更为清晰,阅读整体性更为凸显,课堂更为有效。 3 3、品味语言,习得方法、品味语言,习得方法 就阅读教学而言,理解课文内容与学习表达方法,就像鸟之双翼,缺一不可。第三学段阅 读的主要目标是能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思想 感情。每课课后都有与之配套的习题。教学时,我们可把习题有机地融入其中,引领孩子 细细揣摩,领会句子独特的魅力。如草虫的村落的第二题:“作者想像丰富、感受独 特,说一说你是从哪些描写

13、中体会到的。”仔细分析就是让学生揣摩“联想和想像的表达 方法。”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教师可让学生找到这样的句子,然后引领学生沉入文本,步 步领悟:先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是作者的想像?将它改写一下,去掉描写中的想像成分, 然后对比阅读,体会这之间的不同,师生一起揣摩结合想像进行描写的技巧。在此基础上, 回忆自己观察过的草虫活动,结合想像和联想描写下来,然后师生评议,相互修改。在评 改中,虚心向他人学习,把习得的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 4 4、整合资料,有效拓展、整合资料,有效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编写要有开放性和弹性,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教材的设计较为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在

14、课后安排了“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其目 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 的趣味性。如少年闰土一文的资料袋中介绍了鲁迅的生平,毛泽东对他的评价,以及 他的许多作品,通过这个资料,学生更好地了解了作者,同时激起了阅读他的作品的愿望。 教学时,应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物尽其用”。课文学完后, 设疑“三十年后再见,他们还是朋友吗?”然后出示故乡中三十年后“我”再见闰土 的片段。答案是显然的,他们已从昔日难舍难分的好朋友变为主仆关系。此时,学生脑中 产生许多的疑惑:为什么闰土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为什么不敢与“我”亲密交谈?课已 尽

15、而疑尚存,思考还在继续。此时,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已不再肤浅,在他们内心激起了深 入探究的欲望。 四、基于课后习题,设计有效作业四、基于课后习题,设计有效作业 课后练习不仅提示了教学目标,而且提示了练习的操作步骤和教学形式,给予教师实施和 创造的空间。由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规律,设计出由浅入深,形式丰富, 富有情趣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1 1、“叠加叠加”语段,丰富内涵语段,丰富内涵 有些课文限于篇幅,留下了“空白”,让人遐想。如伯牙绝弦一文中,只写了伯牙鼓 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而课后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为了让故事更生动, 更有内涵,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进行

16、语言的拓展和运用,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既然说 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止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大河,他的琴 声里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请照样子再写几句。 4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 子期曰:“善哉,( )兮若(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 兮若(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 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上述种种场景,这句话是 ( ) 通过叠加,学生感受到朋友间相互欣赏和理解的真挚友情,知道伯牙与钟子期不是一般的 朋友,而是知音哪。然后再让学生把自己写的内容融入故事中,再现了生活中的许多情景, 伯牙绝弦的内涵更为丰富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次锻炼。 2、揣摩仿写,有效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