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第一二课时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3546624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山的那边第一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山的那边第一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山的那边第一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山的那边第一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山的那边第一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山的那边第一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山的那边第一二课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生公用教(学)案师生公用教(学)案年级:七年级 科目: 语文 执笔人:李艳 参与人:贾晔时 间 2012-8-20 学习内容在山的那边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王家新及代表作品.2扎实掌握痴、瞬、凝等重点生字词.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重点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扫清文字障碍。学习难点扎实掌握痴、瞬、凝等重点生字词.学习方法探索、归纳总结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导学设计课堂笔记一、课前热身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线的字注音:痴想 隐秘 铁青 凝成 诱惑 喧腾 扎下 漫湿 一瞬间 2.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王家新:1957 年生于湖北丹江口。年写出组诗中国画 长江组诗等,

2、广受关注。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 纪念 。2006 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聘任为教授,开设中西现代诗歌比较研究课程及创造性写作课程。另有编著当代欧美诗选 叶芝文集等。2)了解背景在山的那边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写下的一首诗,那时作者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因此,读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那个不无稚气、却让人感叹和怀念的早年作者的影子。在山的那边起源于童年经验。作者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老师,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世界对于幼年的作者来说,就是放学后一片寂静的校园、山川中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环抱着这一切

3、的无言的群山。而作者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好奇心的少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作者“小时候”的真实写照。其实几乎在每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 ,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作者小时候特有的秘密,甚至隐秘地影响到了作者的一生。3)文体知识诗歌与小说、戏剧、散文合称四大文学体裁。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以最集中、精练、概括性的语言反映社会生活。诗歌往往饱含作者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含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节奏美、意境美、主题美,形式上一般是分行排列(其他文学样式多为句子) 。现代诗歌在语言形式上比较自由,但往往会借用古代诗歌的一些创

4、作方法,如注重意象的表现,运用赋比兴等方法。3.通过预习,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啊?二、研讨交流1朗读诗歌请同学们根据朗读指导,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读出情感,读出意韵。朗读指导:朗读作为一种读书方法,一直以来是语文的优良传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诗歌需在不断的诵读中方能体现其神韵,现代诗歌更是如此。掌握诗歌朗诵的基本要领,力求做到读音、停顿正确,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读出鲜明的节奏感。能根据诗歌思想内容准确地读出诗句的语气,准确把握

5、诗歌的情感基调。 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诗歌朗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稍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的,速度就要力求平稳、不紧不慢。态度自然大方,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让自己走进文中,你就是作者。2.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在听读的基础上思考问题:交流讨论后,分组展示1、全诗分为两节,请同学们思考:第一、二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从心理看:第一节写:第二节写:从方式看:第一节:第二节:从写作角度看:第一节诗写:第二节诗:从时间看:第一节写:第二节写:从情节看:第一节写:第二节

6、写:总的看来,第一节写:第二节写:2、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三、课堂小结这是一堂充满激情的诗歌朗读教学课。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诗的第一节,诗人以孩子的口吻些,容易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整个教学流程由“整体感悟” 、 “研读与赏析” 、 “体验与反思”三大教学板块组成,教学中教师通过恰当的“导” 、 “引”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另外,教师教好地把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一步优化了教学过程,优化了教学的时间结构,顺利的完成了

7、教学任务。第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四、课外延伸对比赏析 山民 韩东小时候,他问父亲“山那边是什么”父亲说“是山”“那边的那边呢?” “山,还是山” 他不做声了,看着远处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他只能活几十年所以没等到他走到那里就已死在半路上死在山中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到他死的时候儿子就长大了儿子也会有老婆儿子也会有儿子 儿子的儿子也还会有儿子 他不再想了 儿子也使他很疲倦他只是遗憾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布置作

8、业1、课外作业:2、书面作业:教(学)后记师生公用教(学)案师生公用教(学)案年级:七年级 科目: 语文 执笔人:李艳 参与人:贾晔时 间 2012-8-20 学习内容在山的那边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重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仔细品味其妙处,并把你的理解写在课本边上。学习难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仔细品味其妙处,并把你的理解写在课本边上。学习方法探索、归纳总结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导学设计课堂笔记一、课前热身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把自己的人生感悟,把自己的坚定信念,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充满了重重困难,但是,只要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请学

9、生再次大声朗读,融入诗境,读出诗情诗味。二、研讨交流从心理看:第一节写“我”的向往和困惑;第二节写“我” 和信念。从方式看:第一节是“我”与妈妈的对话;第二节是“我”与读者的对话。从写作角度看:第一节诗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海” ,是实写;第二节诗中的“山”象征了困难, “海”象征了信念,是虚写。要实现理想的愿望。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诗人的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呢?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让我们把自己的发现一起交流、讨论,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

10、发现美,能发现问题。1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痴想是什么意思?)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在你的积累中还有哪些诗句?提示: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诗人主观的感受。 3、如果你有这样的经历会怎么想?4、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这句的三个量词用得特别好,请赏析。5、赏析“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了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 6、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

11、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 这句诗很有人生哲理,请赏析。 三、拓展延伸在生活中,我们做事情有许多时候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感悟到了什么,或者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写下来。四、课堂小结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蕴含了一个哲理。诗人以群山和大海为意象,以海象征理想,一群山象征重重困难,以爬山象征艰苦奋斗,从而够诉我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而曲折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的坚持奋斗,理想的境界终会到达。五、巩固练习1、基础积累( )想 隐 m ( ) 诱( )惑( ) 喧 tng( ) 一瞬( )间 nng

12、( )成2辨析词语将下列相近词语依次选择填在横线上(1)伏 / 趴 痴想 / 幻想小时候,我常 在窗口 山那边是什么呢?解析指导:希望同学们认真揣摩品味每个词的含义,结合语境选出最合适的词语,而不仅仅是依据课本选出。如“痴想”是傻傻地想,发呆地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符合小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特点。而“幻想”主要是指对没有实现的事物的想象,不能很好体现孩子纯真的傻傻的性格特点。(2)漫湿 / 浸湿 枯干 / 干渴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 了我 的心灵解析指导:“漫湿”强调范围之广,理想占据了我的整个心灵,写出了“我”对理想的强烈渴望。 “枯干”更真实更生动地展现了“我”现在的心理状态,表达了对理想的强烈渴望。3请背诵全诗,并默写诗歌最后一节。布置作业1、课外作业:2、书面作业: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