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医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545725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60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中医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三章中医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三章中医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三章中医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三章中医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中医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中医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中医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中医全科医疗服务是面向个人、家庭、社区的服务,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积极运用到临床,建立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维护和促进整体健康为目标,提供长期负责式照顾,连续、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体系,其服务模式注重整体照顾与个体性的统一,防治并举、简便验廉。第一节以个人为中心的服务个人是指社区中的全体居民,包括健康人和病人。健康人是指在身体、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处于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的人。它涉及人的躯体、心理和社会道德方面的整体健康, 病人是指处于疾病 (disease ) 、 疾患 (illn

2、ess)、 患病 (sickness)状态的人。疾病 (disease)是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稳定有序的生命活动遭到破坏,出现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存有生物学上的异常,从而表现为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生命过程。疾患( illness)是疾病前期机体的不适感,可表现出一定的症状和体征,也有可能仅仅是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失调,不一定有生物学意义上的改变,主要依靠个体的自我感觉和判断,即机体的亚健康状态,患病(sickness)是一种社会地位和状态,即被他人认可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如真正处于疾病、疾患状态的人,或因为某种原因“诈病”需要免除社会责任、需要休息或需要医护人员照顾的人。以上三种情

3、况可以单独、同时或交替存在。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疾病、疾患、患病状态多为机体在内外环境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出现的整体失衡、阴阳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等反应。因而在治疗上,素问疏五过论 ,提出“圣人之治病也, 必知天地阴阳, 四时经纪, 五脏六腑, 雌雄表里, 刺灸砭石、 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治病之道,气内为宝,循求其理,求之不得,过在表里。”可见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一体、形神合一,并且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关系密切,要保障人体的健康,使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就要求医者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

4、人事, ”暗合了中医全科医疗服务整体性和个性化相融的特征,即多从生物- 心理 - 社会角度来考察和解决个人的健康问题,诊疗上以问题为目标,强调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采用适宜技术,直觉领悟,司外揣内,揆度奇恒,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审因时除了解发病过程中可能作为致病因素的客观条件外,还要运用基本接诊技巧,全面收集症状、体征,系统地了解个人背景资料,多从病人期望与需求角度分析病人的就医原因,以期更利于个人健康维护。一、了解背景资料中医全科医疗提出了以个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其核心内容就是理解病人,服务于病人,满足病人的需求,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保障健康。理解病人的基础是了解病人,了解病人必须基于较完整的

5、背景之上。而要全面地了解相关背景资料,就需要全科医生与病人建立起朋友式的医患关系,提供连续服务,深入收集与积累,记录在健康档案中。还要让病人知晓全科医生对背景资料感兴趣,因为这有利于帮助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由于全科医疗中遇到的大多是疾患或早期未分化的疾病,而且多受心理、社会等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完整的背景包括个人背景、个人所在家庭的背景、家庭所处的社区背景以及社区的社会背景。个人背景包括性别、年龄、 民族、 职业、 婚姻状况、 籍贯、 爱好、 文化修养、 政治地位、经济状况、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网络、性格、气质、能力、抱负、潜意识矛盾、生活挫折、防御机制和社会适应状况等。家庭

6、背景主要包括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生活周期、家庭资源、家庭角色、家庭关系、家庭交往方式、地理位置、居家条件、主要生活方式等。社区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社区的社会制度、政治和经济状况、种族、文化、习俗、宗教信仰,以及社区自然环境、社区资源、社区功能、社区服务网络、社区意识、社区关系、社区的影响力等。中医全科医生要从宏观整体角度来观察个人健康问题的背景及个体所表现的特异性。例如, 黄帝内经中详细地描述了人的气质、行为、能力、体质和体型的分类特征及相互间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与疾病的发生、诊治的关系。在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依据五行将人分为“五形人”,就个性特征而言 “木形之人” 的能力是 “好有才”; “火

7、形之人” 的性格是 “多虑” ; “土形之人”的价值观是,“不喜权势” ; “金形之人”的气质是“静悍”; “水形之人”的态度是“不敬畏” ,侧重点各不相同,适应四季状况不同,因此,“五形人”的求医行为也各不相同。表 31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五形人个性类型分型个性特征适应四季状况木形之人好有才,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火形之人疾心,轻财,少信,多虑,见事明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土形之人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能秋冬不能春夏,感而病生金形之人身清廉,急心,静悍,善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感而病生水形之人禾敬畏,善欺,戮死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正如医学之父希波克拉

8、底所说:“了解你的病人是什么样的人,比了解他们患了什么病更重要。”完整的背景,不仅有助于全科医生理解病人,更好地服务于病人,维护健康,而且还有助于分析病人的求医原因。二、分析求医因素医学源流论说: “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致此病者,谓之因。”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说:“凡治病,先须识因;不知其因,病源无目”。病人就诊的原因不仅仅是疾病的严重性,它更涉及病人对症状的理解以及功能障碍对病人的影响和意义。研究发现, 出现症状后,30% 40% 的人不理会这些症状,30% 40% 的人会采取自我保健措施,10% 20% 的人会征询亲戚朋友的意见或寻求民俗治疗,仅5% 20% 的人寻求专业性的医疗服务。从

9、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部门求医人群分析,人们产生就医行为的类型分为主动求医型和被动求医型。McWhinney在超越诊断中描述了促使病人就诊的七大原因:躯体方面的不适超过了忍受的限度;心理上的焦虑达到了极限;出现信号行为,如病人认为发现了一些可能与疾病有关的症状或体征等信息,希望与医生一起讨论或做出诊断;出于管理上的原因,如就业前体检、病假条、医疗证明、民事纠纷等;机会性就医,如病人仅仅因其他原因有机会接触医生,而顺便提及自己的某些症状,机会性就医常可以发现一些早期的疾病;周期性健康检查或预防、保健的目的;随访,如病人应医生的预约而就诊,主要为一些慢性病患者。可见促使病人就诊的原因主要是生物学的原因

10、,其次是心理性原因、社会原因。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主要源自病人的疾病因果观和健康信念模式,病人的多层次的需要,患病体验、痛苦感受等以及相关的家庭因素和社区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一)健康信念模式健康信念模式是病人在其自定义健康概念的基础上反映出来的对自身健康的关心程度,主要涉及求医行为的价值和可能牲。它存在两个主要影响因素,一是对疾病威胁的感受,包括疾病严重性及个人的易感性;二是对保健行为带来利益的认识,一般认为某个特定疾病的威胁较大而采取求医行为所产的效益很高,则个人就可能求医,以获取适当的预防或治疗等措施;反之,则可能不会求医。这两方面个体化的影响因素又会受到来自社会与自然等修正因素的影响,如年

11、龄、性别、种族等人口学特性影响;人格、社会地位、同辈及相关团体压力等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医生、家人或同事的告诫及宣传媒介的诱导等他人行动的提示,以及以前与疾病的接触经验和获得的知识等建构因素影响。可见健康信念模式与求医行为直接相关。珍惜健康的人常因轻微的症状而就诊,而忽视健康价值的人却往往延迟就诊,延误治疗时机。因此,全科医生应该了解病人对自身健康的关心程度,及其对有关疾病严重性和易感性等问题的认识程度。此外,健康信念模式还会影响病人对医嘱的顺从性,影响病人与医生的合作程度,同时也影响病人对疾病的焦虑程度和应对方式。家庭成员中个人的健康信念模式可相互影响,如病人的求医行为常常受其配偶或父母的健康

12、信念模式的影响。帮助病人建立正确的健康信念模式是维护个体健康的重要基础。应该让病人认识到,拥有健康是人生的最大财富,个人应该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珍惜和努力维护拥有的健康,并积极采取促进健康的措施。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健康学思想,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几千年的繁衍中生生不息,一脉相承,与儒家、道家、释家,抑或是中医独特的健康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儒家比较重视人类社会的健康、和谐、稳定的发展,道家孜孜以求的恬静淡泊、随心所欲的境界,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正是道家对现代健康学的重要贡献;释家在阐述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时指出,内心的宁静与寿命的长短有密切的关系,心灵越宁静,寿命也就越长;中医学

13、则认为人体健康的标志为“阴平阳秘”, 即阴气平顺, 阳气固密, 各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的生命活动与外界环境之间维持相对的动态平衡,即可以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黄帝内经将此健康状态的人称作“平人”。直贯古今,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足中医发病观对个人健康信念模式构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也影响了令人求医行为。临床调查发现:有不少人在医院检查后尽管未发现疾病,但仍然认为个人存有健康问题,常常求助于中医,期望给予治疗。由此可见,在生物医学模式中,健康目标是由疾病或生理缺陷来确定的,诊断和健康目标十分相似。其治疗目标诸如治愈或缓解,而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模式和中医学却意识到健康的相对性,设定目标时必须衡

14、量每一个病人的客观需要和主观愿望,以便清楚地确定切实两可行的、特定的、医患双方都同意的健康目标,鼓励病人尝试达到其最佳健康状态的机会。图 3 一 l 健康信念模式(二)疾病因果观疾病因果观是指病人对自身疾病的因果看法,是病人解释自身健康问题的理论依据, 受个人文化、家庭、宗教和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病人通过医生、朋友、家庭成员、书籍等渠道收集信息, 使自己具备了一定的医学保健知识,并能认识机体亚健康或患某些疾病的信号,根据个体性的疾病因果观,产生相应的求医动机与求医行为。如果个人认为自己的健康问题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 就会要求医生开具药物;如果个人认为自己的健康问题是由精神紧张引起的,就会要求

15、医生提供解除精神紧张的方法;而如果个人认为自己的健康问题是由鬼神附体引起的,就会求助手巫医。不健康的疾病因果观,可能会导致病人过度求医、或拒绝求医等不良就医行为。医生若不了解个人的疾病因果观,就无法正确认识个人求医的主要原因,无法正确理解个人陈述问题的方式以及症状的真实意义,也容易漏掉一些重要的资料。由于疾病因果观与个人的文化背景、信仰、家庭因素等多因素相关,个体性的疾病因果观的改变与重建都需要时间来磨合,甚至还存在难以转变的情形。因此,全科医生有必要在了解个人疾病因果观的基础上,对个人作详细的解释,争取在疾病因果观上与个人取得一致,减少不健康的就医行为。如全科医生可以通过与个人讨论主要问题,

16、如病因、时间、严重性、预后、影响、担忧和治疗,从而了解病人的疾病因果观:你认为自己得的是什么病?你认为得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困扰你多久了?你觉得问题有多严重?你认为问题如果不处理会有什么后果?患病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不便?你害怕什么?你想接受怎样的治疗?需要关注的是,个体化的疾病因果观在各类传媒的宣传、社区广泛而持久的公共卫生教育及医生、家人正确的疾病因果观影响下可能会由量变到质变,因此,中医全科医疗服务要从个人、家庭及社区人手,真正体现全科医疗中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服务。(三)患病体验患病体验指病人经历某种疾病时的主观感受。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病人的患病过程,一般分为十个时期:觉察到一些不连续的身体功能障碍;感觉到一些不连续的疾病症状;尝试某种形式的自我保健;利用家庭内可得到的内部资源;利用某些非专业的外部资源;求助于职业性非医疗资源;求助于医生;诊断与评估;制订和实施处理计划;治愈或成为慢性疾病或死亡。一般患病体验主要表现为七个方面。精神与躯体的分离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