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叔基础乐理教程第三单元37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544009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大叔基础乐理教程第三单元37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宋大叔基础乐理教程第三单元37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宋大叔基础乐理教程第三单元37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宋大叔基础乐理教程第三单元37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宋大叔基础乐理教程第三单元37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大叔基础乐理教程第三单元37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大叔基础乐理教程第三单元37课(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93宋大叔基础乐理教程宋大叔基础乐理教程第三十七课第三十七课 近系调的使用(续)近系调的使用(续)一个大调有 5 个近系调,依其重要性先前教了:(1)属调 (2)下属调 (3)关系小调本课将讲授:(4)下属调的关系小调与(5)属调的关系小调。(你或许会问:小调也该有 5 个近系调呀!在理论上,小调的确也该有 5 个近系调,但实际上小调唯一的使用就是进入它的关系大调,几乎不作其它的考虑。 )一、转入下属调的关系小调一、转入下属调的关系小调下属调的关系小调也有人称为“上 2 度的小调”(上 2 度的关系小调是以音程说的,例如 C 大调,C 大调的上 2 度(大 2度)不就是 D 吗D 小调,D

2、小调也就是其下属调的关系小调。 )但笔者还是认为:称“下属调的关系小调”是最合适,最能表达它与本调的关系。作业(一):你要很熟练的一下子指出下属调的关系小调(1)C 大调的下属调的关系小调是 D 小调(2)G 大调的下属调的关系小调是: 小调(3)bE 大调的下属调的关系小调是: 小调(4)A 大调的呢? (5)bB 大调的呢? (6)E 大调? (7)D 大调? (8)bA 大调? (9)B 大调? (10)F 大调? (11)bD 大调? (答案在本课后方)确定一个调的调性必须是属(7)和弦接主和弦。无论是转属调、转下属调、转关系小调,乃至于转下属调的关系小调均不例外。因此一路下来:转属调

3、:用 II7 V(例 C 大调转 G 大调:是用 D7 G)转下属调:用 I7 IV(例 C 大调转 F 大调:是用 C7 F)转关系小调:用 III7 VI(例 C 大调转 A 小调:是用 E7 Am)(无论转什么调,都是用新调(转入调)的属(或属 7)和弦接主和弦,因为在属(属 7)和弦中,有区别两调的音(两调的不同音) 。有了不同音的出现,就明确显示是由原调进入新调了。294但有的近系调(如属调)的不同音在重属和弦中就已经包括了,看似不需要用属 7 和弦,但宋大叔却仍刻意的使用它的属 7 和弦,这是由于属 7 和弦中含有一个减 5 度(或增 4 度) ,这个减 5 度(增 4 度)是区别

4、调性的音程,在性质上是水到渠成的接入其主和弦。 )因此转下属调的关系小调,以 C 大调为例,是用 A(7)接 Dm(也就是VI(7)接 II)作业(二):请比照着 C 大调转 D 小调,写出下列各调的转下属调的关系小调,并以五线谱写出和弦:(1)G 大调转 小调(2)F 大调转 小调(3)bB 大调转 小调(4)D 大调转 小调(5)bE 大调转 小调295(6)A 大调转 小调(7)E 大调转 小调(8)bA 大调转 小调(9)bD 大调转 小调(标准答案在本课的后方)在传统的诗歌中使用转下属调的关系小调的曲例:(1)藉我赐恩福(香港浸信会出版的颂主新歌第 477 首)(2)坚固保障歌(新编

5、赞美诗 400 首的第 327 首)296(3)我灵镇静歌(新编赞美诗 400 首的第 292 首)以上的三个曲例,我们分别来讨论一下:(1)藉我赐恩福我们若是看看这首歌的旋律,就会毫不犹豫的,将它配置成:若是配置 C(I)接 F(IV) ,当然是可以的,这是循着和弦进行的法则所作的正规配置,但听听这个:C A7 Dm Dm / F啊!这个精彩,这个使用转下属的关系小调音响漂亮。但怎么使用呢?怎么看得出来可以使 A7 Dm 呢?这有待我们进一步的讨论。(2)坚固保障歌这是马丁路德宗教革命时,振奋士气的名曲。其中用了 C A(A7) Dm,这个使用是放在一个不完全复合终止式的前方,是: Dm(I

6、I) G7(V7) 297C(I) ,是 II代 IV(F)作成的不完全复合终止式。在其前方所用的放在弱拍的A7(Dm 的属 7 和弦)我们要称它为装饰性的属和弦。这个和弦是用来“装饰打扮”后方的 Dm。这样的装饰性的属和弦,是使用转下属、转关系小调、转下属调的关系小调的好用的方法,我们要学着如此使用。(3)我灵镇静是国民乐派大师西比留斯(J.Sibelius)的作品,在曲例中也使用了 Gm #Fdim/A Gm/ bB这个#Fdim/A 是 G 小调的 ,这是用 代 V(D) ,是用导和弦代替属和弦,这个导(7)代属的观念在前一课已经提及,在转下属调的关系小调中也可如此使用,在以下的内容中会

7、深入介绍。这个和弦在此所用的当成经过音的形式,经过音是和声外音的一种,因此,在和声的地位上它不是主要的佐料,只是一个点缀。转调的法则包括转下属调的关系小调要有不同的音出现,然后接入新调(下属的关系小调)主和弦:因此,在 C 大调是:但这个转下属调的关系小调的属(7)和弦,有一个问题,因为它只显示出一个不同音音阶中的导音而另一个不同音调号音却没包含在和弦之内:曲例:信靠顺服(新编赞美诗 400 首的第 276 首)请看这首 F 大调的歌,它的下属调的关系小调是 G 小调,G 小调的属298(7)和弦是 D7,在 D7中只有一个不同音音阶中的导音的出现,而另一个不同音调号音bE却不包含在属 7 和

8、弦中。本曲的作者,在 D7的前方,将 F(本调的 I)作成 F7使另一个不同音(调号音)bE 出现,已明确的交代出两调之间的不同音。但,有一个和弦导 7 和弦却可同时显示出两个不同音。导和弦(VIIo)是可代替属(7)和弦。下属调的关系小调的导 7 和弦,也可替代属 7 和弦。(1)以 C 大调为例:(2)以 F 大调为例:作业(三)请比照着以上两例写出:下属关小(下属调的关系小调)属 7、导7 与主和弦。(3)G 大调:(4)bB 大调:299(5)D 大调(6)bE 大调(7)A 大调(8)标准答案在本课后方在流行音乐中称为:#Cdim(#C o)的就是我们所称为的:#Fdim(# F o

9、)的就是我们所称为的这个 和弦如: 在流行音乐中仍标示为:#Co 。在流行音乐中仍标示为:#Fo 。转下属调的关系小调的使用与弹奏:转下属调的关系小调,在使用上要比转属、转下属、转关系小调用的少,但其音响精彩,值得我们应用。在旋律的进行中,我们先找到 II(上主和弦) ,II不就是下属调的关系小调的主和弦吗?然后看它的前方,可是 I(主和弦)吗?因为主和弦中的 3 音(mi)5 音(sol)两个音也就是下属关小的属 7 的和弦音。300(1)基甸的刀(喜乐赞美主 900 首) (改为 C 大调)(2)天父的孩子(喜乐赞美主 900 首的 567 首)这两首歌,分别用了柱式伴奏与琶音伴奏,我们发

10、现使用柱式伴奏其和声音响比较清楚,用琶音伴奏转调感就淡了。(3)敬拜万王之王(喜乐赞美主 900 首的 534 首)注:在第一小节的后半使用了 G7(C 小调的属 7 和弦) 。惟中间的bE 音,是个经过音,骤听之下并不协和,惟当连续弹奏时,并不觉得使用非和声音(在此为经过音)有何不妥,我们可以学着使用。301(4)凯旋(喜乐赞美主 900 首的 519 首)注:此曲 II(Dm)的前方不是本调的 I 主和弦了,而是本调的 VI(Am) ,用 Am 接入下属关小的属(7)和弦也是很好的连接,将其作个半音进行即进入新调了。在实际的使用上提醒几件事:(1)转位的使用:转入新调所用的属 7 和弦与后

11、方的主和弦,可以使用本位,但也可以使用转位。使用转位时,要注意使其与旋律成 3 度或 6 度的音程。如:(1)基甸的刀:第 3 小节中的 A7可以转位为 A7/ #C(VI6)(4)凯旋:第 2 小节后半的 A7/ #C,也是第一转位。(2)使用 代 V7,即教过 代 V7,就用来试试:302如:凯旋:如:天父的孩子(3)导 7 和弦常常以经过音(或助音)的形式,以短音符,放在弱拍,作为装饰和弦:二、转入属调的关系小调二、转入属调的关系小调属调是上 5 度调,上 5 度调的关系小调是他下方小 3 度的调。例:C 大调的属调是 G 大调,G 大调的关系小调是 E 小调。G 大调的属调是 D 大调

12、,D 大调的关系小调是 B 小调。依转调的法则,必须是其属 7 和弦接主和弦。303则:E 小调的属 7 是 B7,属 7 接主则是 B7 Em。作业四:(1)(2)(3)(4)(5)bB(6)bE(7)A(8)bA304(标准答案在本课的后方)在和声上:在键盘上的弹奏:在理论上转属关小(转属调的关系小调)与专属、转下属、转关小,乃至转下属关小,完全相同,是用其属 7 和弦接主和弦。但在实际使用上却很少用,若是我们要将它用在乐曲中,仍然可以循着,在旋律中先找到 III的出现,然后在其前方找 VII7的和弦音,若是出现了 VII7的和弦音即可使用了。例 1:献上自己为祭(喜乐赞美主 900 首的

13、 484 首)第 23 小节:305例 2:主的名奇妙(喜乐赞美主 900 首的 499 首)17-18 小节转属的关小用的极少,我们可以使用,但也不用勉强刻意用它。至此,5 个近系调均已一一介绍完毕,我们在和弦的使用上增加了许多精彩的材料。宋大叔必须指出,目前国内的年青的作曲人,无论写通俗歌曲、流行歌曲乃至于新型的圣歌作品,所使用的和声素材绝大多数都局限于一个调的三个正、副三和弦中,这是非常可怜的贫穷。三、平行调三、平行调在本课的光盘内容中,在介绍了五个近系调之后,并加入了一个“平行调” ,所谓平行调,它虽是属于“远系调” ,但它实在是很近的远系调。306平行调是:主音(调名)相同,而调号与

14、调式不同的大、小两个调。例如:C 大调与 C 小调,D 大调与 D 小调,A 大调与 A 小调都是平行调。近系调与远系调的区别两个调的调号相差愈少的就是最近的近系调。如:C 大调与 G 大调、F 大调 A 小调,两者只相差一个调号,故是近系调中最近的。C 大调与 D 小调、与 E 小调相差两个调号了,故在近系调中是较远的。而 C 大调与 C 小调,调号相差 3 个(C 大调没有#、b 记号,而 C 小调却是 3 个 b 记号) ,但 C 小调也可算为是近系调,是由于 C 小调的旋律小音阶的上行与 C 大调仅差一个调号E 与bE。因此,C 大调与 C 小调这样的平行调,是远系调中最近的调,几乎像

15、是近系调。这种平行调在以后的篇幅中再行述明。四、和弦的使用与探索四、和弦的使用与探索我们即兴的作一小曲(一个曲段) ,做个优雅不俗的小曲。试试如何配置其和弦及探索所教过的近系调的使用:这是一首中规中矩的乐段,在结构上是循着和声正规的进行做成:307(注)高音的 B 是个强经过音,在此作了个重属的第一转位。乙案:却在的后半改用 Dm(II) ,在 的前方用了 G7(V7)的 sus(挂12留音)接 Am(VI) ,这就处理成使用了很多的关系小调(自然小音阶) 。若是将的 G7sus改成 E7,如:2这就很清楚的转入关系小调(A 小调)了。注:就 Bass(低音)的进行看似是引用了旋律小音阶的上行

16、。现在再将第三小节做个改变,将前两拍做成 A 小调的属 7 和弦(E7) ,第308三拍当作强经过音处理:如此一来,这个小节就都作成关系小调的处理了。在经过以上的和弦配置实验,我们会发现使用近系调能将和声引向一个新的境界。但,使用近系调必须要看旋律中是否具有转入近系调的可能,不可强制使用。使用转调要注意使用的数量,若是用的太多,调性混淆了,反而效果不好了。鼓励我的学生们学着应用近系调。作业答案:(一)(1)C 大调下属调的关系小调是 D 小调(2)G 大调下属调的关系小调是: A 小调(3)bE 大调下属调的关系小调是: F 小调(4)A 大调的呢?B 小调(5)bB 大调的呢?C 小调(6)E 大调?#F 小调(7)D 大调?E 小调(8)bA 大调? bB 小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