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危机信息采集的企业人际网络关系模型构建_郑德俊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536393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向危机信息采集的企业人际网络关系模型构建_郑德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面向危机信息采集的企业人际网络关系模型构建_郑德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面向危机信息采集的企业人际网络关系模型构建_郑德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面向危机信息采集的企业人际网络关系模型构建_郑德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面向危机信息采集的企业人际网络关系模型构建_郑德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向危机信息采集的企业人际网络关系模型构建_郑德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危机信息采集的企业人际网络关系模型构建_郑德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向危机信息采集的企业人际网络关系模型构建面向危机信息采集的企业人际网络关系模型构建_ _郑德俊郑德俊 竞争情报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面向危机信息采集的企业人际网络关系模型构建*郑德俊1汪社教21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系 南京 2100952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南京 210016摘要指出依托社会人际网络理论指导建立便于进行危机信息采集的内外人际网络关系模型,将有助于提高危机预警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分析关系强度理论和结构洞理论与企业危机信息采集的关系,提出依托关系强度理论构建企业内部人际网络模型,依托结构洞理论构建企业外部人际关系网络模型; 认

2、为可以通过社会人际网络获取危机预警信息,同时社会人际网络可为企业危机信息管理提供重要智力资源。关键词危机信息 危机预警 人际网络 关系强度理论 结构洞理论分类号G272Enterprise Social Network Relationship Model for Crisis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GatheringZheng Dejun1Wang Shejiao21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2School of Commu

3、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16AbstractTo gather crisis early-warning information is very difficult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crisis information The constructionof enterprise social network relationship model will contribute to the acc

4、uracy and effectiveness in crisi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e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sis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gathering and social network theory( i e ,tie strength theory,the structural hole theory) It describes enterprise internal social network model based on structural hol

5、es theory and enterprise externalsocial network model based on tie strength theory At the end,the paper thinks that it can gather crisis information from social network,and social network provides some important intellectual resources for enterprise crisis information managementKeywordscrisis inform

6、ation crisis early-warning social network tie strength theory structural holes theory*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竞争情报运用于企业危机预警的有效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 09YJA870016) 研究成果之一。收稿日期: 2011 04 11 修回日期: 2011 07 07 本文起止页码: 66 70 本文责任编辑: 徐 健1 引 言危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普遍现象,它是企业日常管理控制以外发生的、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重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企业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

7、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甚至会威胁组织的生存1。迈克尔里杰斯特( Mi-chael Regester) 认为危机管理的关键是危机预防2,危机预防着眼于未雨绸缪、及时捕捉企业危机征兆,及时为各种可能的危机提供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因此企业危机预警就是在危机爆发之前,专业信息工作者把危机信息揭示出来以警示企业管理者,并采取应对措施。信息作为一种“虚在” ,是相对客观事物的实在而言的,最初的信息是客观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改变的自我显示或自我表述,可以被称为“自在信息”3。“自在信息”被人的感官或仪器设备所接受,经过人脑和电脑的处理,可形成被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描述的“为我信息” 。面向企业危机预警的信息管理是指

8、信息专业工作者采用一定的人力和技术手段,对可能引起危机的相关因素及其环境变化征兆的信息进行全面搜集、监测、跟踪,从中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做出分析和研判,并提前发出警报信号和提高信息预报的机制与过程4。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将“自在信息”转换成“为我信息”的过程。危机信息是企业的瞬时信息,其转换难度比企业的一般信息要难得多,以往危机信息的采集主要依托专业信息工作者通过文献和网络信息源进行采集,有时专业信息工作者也向相关专家进行咨询。Borgatti 认为5: 搜集成本影响搜集范围,如果拥有相66第 55 卷 第 24 期 2011 年 12 月关信息的专家根本无法接近或成本很高,就会大大降低角色( 专业

9、信息工作者) 向其搜集信息的可能。正是考虑到潜在危机相关的“自在信息”分布的不确定性,除了传统的信息采集方法之外,利用人际网络进行信息采集被看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正确认识人际网络理论,未雨绸缪,依托人际网络理论建立便于进行危机信息采集的人际网络关系模型,将会有助于后续危机分析的准确性,提高危机预警的有效性。2 社会人际网络理论在企业危机信息采集中的作用人际网络又称社会网络,是为达到特定目的,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利用的关系网,它是一个由某些个体或组织间社会关系构成的动态的系统6。20 世纪 90 年代起,我国情报界开始系统地引入发源于社会学的人际网络理论。例如,包昌火等人从竞争情报研

10、究视角提出了“人际情报网络”概念,认为竞争情报领域中的人际网络研究,是社会学领域中网络研究在竞争情报活动中的应用7。竞争情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企业避免受到突然袭击,危机预警与竞争情报过程存在许多关键的契合之处,因此社会人际网络理论对于危机预警中的信息采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人际网络研究有一个分支是从个体的角度来探究社会人际网络,这一分支的研究者们关心的问题是个体行为如何受到其他人际网络的影响,个体如何通过人际网络结合为社会团体。其代表理论有罗纳德伯特( Ronald Burt) 的结构洞理论和马克格拉诺维特( Mark Granovetter) 的关系强度理论等,本文将分别阐述相关理论与

11、企业危机信息采集的关系。2 1 关系强度理论与企业危机信息采集格拉诺维特 1973 年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发表的“弱关系的力量”一文8,首次提出了关系力量的概念,并将关系分为强和弱,认为强弱关系在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个体和社会系统之间发挥着根本不同的作用。强关系维系着群体、组织内部的关系,弱关系在群体、组织之间建立了纽带联系。管理学家克拉克哈特侧重分析了强关系的优势,并建立了强关系优势理论,他认为强关系是一种情感网络,一个人在情感网络中拥有较高的中心程度,代表他与其他人建立了情感上的支撑,因而在改变他人的态度上具有其影响力,由于在团体中与较多的人建立情感支持关系,因而对别人的影响力较大9。但格拉

12、诺维特认为,由于群体内部相似性较高的个体所了解的事物、事件经常是相同的,所以通过强关系获得的信息往往重复性很高。而弱关系是在群体之间发生的,是一种信息通路( 桥) ,它是两个群体之间信息通畅的关键。由于弱关系的分布范围较广,它比强关系更能充当跨越其社会群体界限去获得信息和其他资源的桥梁,可以将其他群体的重要信息带给不属于这些群体的某个个体。格拉诺维特断言,虽然所有的弱关系不一定都能充当信息桥,但能够充当信息桥的必定是弱关系。弱关系充当信息桥的判断,是格拉诺维特提出“弱关系力量”的核心依据10。根据关系强度理论,强关系当然应该成为危机信息采集的重要依赖,但如果某两个群体之间没有直接的强关系,可以

13、通过既有的强关系去拓展新的关系,形成弱关系,并在进一步的交互中使弱关系不断地强化,以利于信息的流动和传递。企业危机信息采集主要包括两类: 一类是内部信息的采集; 一类是外部信息的采集。企业对本企业内部具有较好的控制权,但对企业的外部关系控制相对松散。包昌火认为企业内部网络是强关系,企业外部联系群体( 利益相关者) 不一定是强关系,企业的债权人、供应商、合作者、行业协会、消费者、政府可能是弱关系,它们之间构成一个松散型的人际网络6。就搜集来自企业外部危机信息而言,弱关系可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弱关系比强关系更适合不同组织中的信息的传递。2 2 结构洞理论与企业危机信息采集结构洞一般是指无直接联系或

14、关系间断的现象。罗纳德伯特于 1992 年首先提出结构洞( structuralhole) 理论,他把结构洞定义为: 非冗余联系之间的分割11,从网络结构整体来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结构洞与社会资本直接相联系。假设有 A、B、C、D 共 4 人,A 与 B、C、D 都认识,而 B、C、D 之间相互不认识,则 B、C、D 之间要想认识,只能通过 A 这一途径,这时 A 就具有三个结构洞; 若同样 4 人,B、C 之间也认识,则 A 具有两个结构洞; 若 4 人之间相互认识,则 A就不存在结构洞,依此类推。因此,拥有结构洞越多的人,其社会资本越高。结构洞是个人人际网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12。结

15、构洞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带来信息利益和控制利益。所谓信息利益有三种形式: 快捷获取,指知道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并知道有谁可能使用它; 时机把握: 除了被告知某项信息之外,私人的接触可使信息工作者在最适当的时间知道信息; 介绍: 私人的接触使信息工作者的名字在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时间被人提及,有助于增加未来进一步获取信67 竞争情报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息的机会。控制利益指的是协调中的第三者所能获得的利益,也就是第三者针对当事者彼此间的冲突,通过协调以获取他们之间“桥”的青睐,从而取得有利位置。沈固朝教授认为: 如果用结构洞理论看待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我们就可

16、以发现信息的流动并不完全按照机构设定的方式进行,依托企业层级化组织结构的中心信息网之外还存在着许多信息网,处于“桥”位置的人利用掌握着的许多“洞” ,发挥信息交换和集聚作用13。因此,结构洞理论在企业危机信息采集中的指导作用主要指可以用于企业内部危机信息采集的理论指导,寻找企业中心信息网络之外社会资本集中者( 即被多数人所依赖的人) ,调整相应的组织结构模式,进而有效提高企业危机信息的采集效率。王知津从竞争情报视角分析后认为: 对企业结构洞的分析可以优化竞争情报人际网络的布局,合理分配竞争情报人际网络所占用的资源,深入分析未启动人际情报网络的潜在价值,并对其进行优化14。这种思想与本文的认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3 面向危机信息采集的企业外部关系网络模型构建企业外部人际网络涉及众多方面,如竞争对手、行业协会、经销商、客户、政府机构等。不同的企业在外部关系网络类型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将企业外部关系的群体( 企业利益相关者) 概括为股东、供应商、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