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通论期末试题汇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530810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通论期末试题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犯罪通论期末试题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犯罪通论期末试题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犯罪通论期末试题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犯罪通论期末试题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犯罪通论期末试题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通论期末试题汇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2007 年考题年考题一、简述主体本位的犯罪定义观和客体本位的犯罪定义观二、案例分析(要点)某乙欠钱不还,某甲心生歹念,把乙 15 岁的儿子丙叫到家里看黄色录像又把丙叫到发廊和打工妹丁发生性关系,后来丙被丁传染上艾滋病而绝望自杀PS:甲对于丁的病情不知情 问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三、案例分析(要点)某甲男把某乙女叫到悬崖边上纠缠各种感情问题,乙不从,甲将乙推下悬崖。甲下山回家的时候顺路去瞅瞅乙,却发现因为工地煤渣乙没摔死,只是轻伤于是甲也没继续杀乙,就走掉了。1、甲的行为是犯罪中止还是犯罪未遂,为什么2、如果甲看到乙没死而继续又把乙杀死了,他的行为是以一罪还是以数罪论, 为什么四

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刑法不仅惩治犯罪,也同时保障公民(包括犯罪人)的合 法权利.20082008 年考题年考题一 填空 1 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2 现代刑法学之父是意大利的谁? 3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的三大基本原则: 4 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标准? 5 犯罪到底是指罪行还是罪人,犯罪学中存在的两大理论倾向 二 判断(错的要说明理由) 1 “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 罪”,采取防卫行为,不存在防卫过当的可能。 2 附加刑可以单独适用 3 精神病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4 未满 16 周岁的犯罪嫌疑人绑架他人,并在其间故意杀害被绑架人的,不负刑事 责任三 案例2008 年 5

3、 月 14 日王某与同学在河里游泳,遇到刘某(生于 1993 年 2 月 14 日,身 高 160cm )。刘某为整治王某,将王某的头摁入水中呛水,其他同学告诉刘某王某 水性不好,刘某随即停止教训王某,并将王某由深水区向浅水区(约 1.2m)拖, 王某由于呛水十分恐惧,死死拽住刘某,两人在水中浮浮沉沉,刘某也呛了水,呛 水后的刘某为脱险挣脱王某独自上岸,上岸后脸色发青,身体虚弱,同伴见王某没 有上岸,刘某及其他人认识到王某可能已经溺水,刘某便要其他人不要说出去,并 说如果发现了王某的尸体便烧掉。一天之后,王某的尸体在下游被人打捞。 请为刘某的行为定性并说明理由四 论述 罪行均衡与罪行法定的异同

4、2005 年考题年考题一、论述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条件。(15)二、论述国家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基本内容、法律表现和理论依据。(25)三、以“犯罪离我们有多远”为题,论述你在学习“犯罪通论”前后对于犯罪问题的认识有何改变。(30)一、填空 1.中国刑法规定的刑罚有 XXX 2.犯罪定义中的主导因素、决定性因素,是被定义的行为本身是 XXX 的犯罪定义观3. 4. 5.二、判断1.外国人在中国犯法必须用中国刑法惩罚 2.天生犯罪人论最早是加洛法罗提出来的 3.恐怖主义的四个要素是暴力性、政治性、操纵性和反叛性 4.类推没有违背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5.三、名词解释标签论四、案例分析甲乙结婚五年,甲

5、经常打骂乙,乙于是想把甲杀死。乙买了毒鼠强放于甲的粥中, 然后外 出,但甲被邻居及时送到医院,因毒鼠强质量不过关,甲未死亡。 用刑法总则,刑法分则以及犯罪学简单分析该案例五、案例分析甲乘乙全家外出,潜入乙家中翻箱倒柜搜出 5000 人名币和首饰若干,正要逃离时 乙回家取 东西,见甲,于是大声呼喊抓贼,甲随手操起一个花瓶向乙砸去,将乙砸成重伤后 逃离。 用刑法知识分析,甲的行为构成什么罪。六、论述题 你认为中国应不应该废除死刑,从至少三个角度提出论据支持你的观点。2009 年考题年考题一、填空 自首()从轻或减轻处罚。 外国人犯罪可以适用() 犯罪规律的定义。二、多选题 新题型,多选少选都不得分

6、。 包括: 犯罪互动的相关知识; 实证研究的特点; 犯罪学派的有关知识。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课程体系?2、主体本位与客体本位的犯罪定义观的区别,举一理论说明。四、案例分析 牛某伙同他人 1 抢军人帽子 2 与其他几人斗殴,未造成身体伤害。 1、按 1979 年刑法流氓罪的规定,牛某是否犯流氓罪? 2、1997 年刑法,牛某犯什么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 3、刑法的这一改变,如何用犯罪定义学理论解释。20122012 年考题年考题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刑事责任能力的内容包括辨认能力和 两个方面。 2、我国刑法铭文规定了如下三项基本原则,它们分别是 、 和 。 3、

7、 是一定犯罪关系理论以及相应刑事政策思想的主要载体。 4、我国的刑罚制度中,主刑的种类包括 、 、有期徒刑、 、死刑。 5、犯罪以后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6、所谓 ,是指犯罪行为或者其行为倾向所以受到社会谴责或拒斥的特别 的内在根据。二、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犯罪互动就是从原始犯罪的集体冲突到现代犯罪的个体冲突之间的连续体,犯 罪实际上是这个连续体中无限多个可能的点。 2、意大利犯罪学派中最主要的成果是龙勃罗梭的犯罪人论和犯罪的原因及 矫治 ,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加罗法洛的犯罪学。 3、15 周岁的人在实施绑架的过程中故意杀害被绑架人的,不负刑事责任。 4

8、、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不得适用死刑对象包括:犯罪的时候不满 16 周岁的人和审 判的时 候怀孕的妇女;审判的时候已满 65 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 死亡的除 外。 5、犯罪累积规律就是指在犯罪倾向、犯罪行为方式、犯罪态度形成的漫长过程中, 个体所受到的各种因素的影响,逐渐导致犯罪可能性积累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各种 客观规律。三、案例分析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朱某,男,31 岁,某县公安局干警。某日晚 11 时 40 分左右,朱某已睡下,忽 然听到自家门外有响动,便起身持手枪出门察看,发现对门李家院内大树下有个人影晃动。 朱上前 问道:“谁?干什么的?”那人转身就

9、跑。朱认为是有人偷东西,便追赶。一面追, 一面 喊“站住”。当追到邻居丁家房屋后门附近,看人影像是往右拐,随即在相距一百 多米处 朝人影开了一枪,王某(男,19 岁)当即中枪倒地,在送医院途中死亡。事后查 明王某是为躲避父亲责打而深夜外出。问:朱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2、张某(女)一日骑车下乡办事,途遇李某拦路抢劫,张某骑车撞倒李某后逃离 现场。 时近晚间,张某不得已到附近的农家借宿。该农家只有母女二人,张某被老妇安排 与其女 同住一铺,张某睡在床边,其女睡在里边。该女因日间劳作辛苦,上床后很快入睡。 张某 由于日间惊吓,难以入睡。时至半夜,张某听到老妇与他人谈话。原来是李某回家, 发现 张某

10、停放在院子里的自行车,就问其母何人借宿,方知缘由。待问明睡觉安排后, 李某寻 出一柄锄头,企图冲入张某住宿的房间,杀害张某以泄愤。张某听说后十分紧张, 但房间 封闭,无路可逃。情急之下,张某摇醒农家女与其对换睡觉位置。李某冲入房间, 未加明 辨,直接挥动锄头砸向睡在床铺外边的妹妹,而后离开,打算天明再收拾。张某等 到院子 里安静下来后,悄悄起身,逃离农家。事后查明,农家女系遭重物撞击头部,当场 身亡。问:张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四、论述题(20 分)请结合刑法学和犯罪学的知识,谈谈你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认识。2011.12.212011.12.21 犯罪通论犯罪通论一、填空题 1.我国刑法制度中,附

11、加刑的种类有_、_、_。2.著有刑法学并在书中首次指出“自然犯罪”概念的意大利犯罪学家是 _。 3.按加害人和被害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同,犯罪分为 _、_、_。 4.我国刑法明文指出,共同犯罪包括主犯、从犯、_、_。 5.我国刑法明文指出,不得适用死刑的对象包括:犯罪时不满_周岁的人 和二、判断题 1.行为是引起刑事反应的的充要理由,可以独立构成发动刑罚的依据。 2.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因疏忽大意 而未预见的一种心理态度。 3.犯罪中止就是指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 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状态。 4.所谓犯罪现象的互动

12、性,就是指犯罪事件中加害被害关系中的相互作用性。 5.根据刑法规定,精神病人造成任何危害后果都不可能被视作犯罪。三、案例分析(根据回忆自述版) 1.赵某喝酒归来,走在路上看到前面岔路有个女士拿着皮包便起了歹心。趁女士不 备,从后面冲过去从女士手中抓起皮包就跑。未料跑了 10 米不到,女士大喊: “小赵!你抢我的东西干嘛?”赵某这才发现该女士是同学的妹妹,于是立刻返回 并说:“我是跟你开玩笑的!”然后将皮包还给了女士,并送她回家了。当时,皮 包中有现金 3000 元。 问:赵某的行为该如何认定?2.甲因与丈夫吵架,欲跳楼自杀但未下定决心。丈夫立刻报警求助,民警随即赶到。 后来 出现许多围观人员。

13、楼下的路人 A、B 大喊:“跳啊!快点跳啊!我没时间等,还 要上班!快跳!”甲闻言即刻跳楼,后因伤重不治而亡。 问:A、B 的行为是否成立故意杀人罪?四、论述题试分析犯罪学中犯罪定义理论的刑法意义。20102010 年考题年考题一、名词解释(15 分) 1.过于自信的过失 2.不作为犯罪 3.除刑事由4.紧急避险 5.龙布罗梭二、简答题(20 分) 1.简述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2.“犯罪即互动”是关于犯罪形态的一种解释,简述互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三、论述题(15 分) 怎样理解犯罪通论课程知识体系。四、案例分析题(20 分) 被告人赵某与马某有仇,03 年 8 月 14 日,被告人赵某得知马某在某街出现。约李 某等帮忙,并在租住处哪一尺长的砍刀数把。在某街时,马某发现于是朝街头河堤 跑去,赵某等追赶,追赶 40 米,马某从河堤跳下至下方水泥台阶上,摔倒后跳到 河里,游往河中心,赵某等看马某游了几下,因害怕警察来,于是在一旁棉花地躲 藏,半小时后没有警察来,遂逃离现场。同年 8 月 16 日在河内发现马某尸体,法 医鉴定马某系溺水死亡。 问赵某等人对马某的死亡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并说明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