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园林26001

wm****3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KB
约5页
文档ID:43529175
园林26001_第1页
1/5

摘要:扬州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更以其独特的风格自立于中国园林 之林具体表现在:一.园林院落的组合处理;二.园林建筑的设计理念;三.园林水景的独特 处理;四.园林山石的安排文章以扬州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名园为例,解释了以上观 点,最后指出南秀北雄的相互融合是扬州园林的重要特点关键词:扬州园林;收敛;建筑;水;叠石 大约在南北朝时期,扬州园林就有史可考这从两方面可以证明:一是徐湛之(公元 420—478)曾在扬州蜀岗上建造风亭、月观、吹台、琴室,史称该景是“果竹繁盛,花药 成行,招集文士,尽游玩之适,一时之盛也”;二是扬州大明寺始建于大明年间(公元 457—464),其时已具规模,到隋代时,又造栖灵塔,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盛况 当可想见由于隋唐扬州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隋炀帝屡次来扬纵情享乐,扬州园林又获 得进一步发展除官方建造的园林之外,私家也营造园林,迭起兴旺,我们可以从姚合写 的诗句:“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中看到当时扬州园林的繁盛景象从明至清,由于大运河经过疏浚修整,重新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扬州则成为两淮盐业 的集散地尤其在清代,大批徽商云集于扬州,徽州建筑技法的引进,苏州园林模式的借 鉴,扬州园林不仅大量兴建,而且以其独特的风格自立于中国园林之林。

清代康乾盛世,皇帝多次南巡,绅商争宠于皇室,大肆修建园林钱泳《履园从话》里记 述:“予于乾隆五十二年,秋,始到平山堂,自天宁门外起,楼台掩映,朱碧新鲜,宛入赵 千里仙山楼阁中”以至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引用刘大观的话评价扬州园林:“杭州以湖 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歭,不可轩轾”由此可见,扬州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而且更以其独特的风格 自立于中国园林之林,扬州园林的独特的风格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 园林院落的组合处理在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一般以在进入一个较大的景区前,常有曲折、狭窄、幽暗的小空 间作为过渡,以期收敛人们的视觉和空间尺度感,然后转到较大的空间,从而获得“豁然开 朗”的效果扬州园林不仅继承了这一优秀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扬州的瘦西湖即是这种 艺术的成功典范过大虹桥,即是大虹桥的门厅,该门厅坐北朝南,中置门厅,东置水亭,西是回廊该门 厅有如一道屏障,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将瘦西湖的景色半遮半掩,颇有“千呼万呼始出来, 尤抱琵琶半遮面”之感进门入长堤春柳,长约一里,宽约两丈,游人刚从喧闹的市肆进入清幽境地,此时两旁绿 柳垂水,桃花盛开,人行其中,必然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愉悦之感,正如长堤春柳亭中所 书“佳气溢芳甸,宿云瞻野川”。

长堤起到了收敛人们的视觉和空间尺度感的作用长堤尽头是徐园,一道高墙将大片的湖水挡住,仅以一圆形的月洞门引游人入内这一小 园中有一馆、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内有荷塘,花木竹石,恰到好处,点到人心徐园 是从瘦西湖正门进入的第一个园子,游人一入其中,顿感江南园林的精致小巧如果未到 过瘦西湖的人,大都会以为这大概就是瘦西湖的全貌,其实这正是构园者的良苦用心,先 以门厅作了第一道屏障,再以一园横亘路中,作为第二道屏障,把大片湖面在一次遮住, 并在徐园的西北角露出瘦西湖的一角,就好比是正戏前的序幕当游人游完徐园时,前面是一太湖石挡住去路,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但当游人 再向前行至红桥之上,向西极目,只见大片湖面,顿感“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人曾比较杭 州西湖和扬州瘦西湖的构园艺术,认为杭州西湖虽宽大,但站在湖边,诸景尽收眼底,有 一览无余之感,而看扬州瘦西湖却像看一出戏,有序幕,有发展,有高 潮,是逐渐将美景 推到游人的面前,显的更为含蓄和富有变化二 园林建筑的设计理念园林中每个部分,每个角落无不受到中国古典建筑美学光辉的辐射,园林是把建筑变相地 应用于现实自然或周围环境,可以说园林是建筑的延续和扩大,而建筑可以说是园林的起 点和中心。

苏州园林的建筑是以富贵气出名,多为官僚富商的居室;曲阜的建筑是以皇家气派出名, 多为封建帝王祭孔时营构;而扬州园林因文人荟萃,所以书卷气较足这是构园者营建园 林建筑时的设计理念,也是扬州园林建筑的一大特色扬州园林建筑多为文人当年在此生活过,或是寓居,或是营构,因此显得幽雅清净,如瘦 西湖中小金山的一组精舍就是按文人雅士喜好琴棋书画之意而构建的琴室,临水而筑,门前垂柳依水,古人常在此水面弹筝有趣的是,如果古筝弹奏时以音 石击打,好似红牙拍板,正合歌“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处悬挂一楹联“一水回环杨柳外, 画舫来往藕花天”,恰当的表现出此处景观的特点棋室小轩内有两块一米见方的棋盘,系清乾隆年间江南苏州府造这是棋室修葺时,在棋 室的墙壁上发现的据说当年建棋室时,砖石不够,聪明的工匠便把这两个棋盘砌在墙中, 棋盘砌棋室,使人遥想当年文人雅士品茗对奕,不禁令人拍手叫绝木犀书屋置身于木犀(桂花)之中,其中有一清瓷屏风,是清代扬州一盐商在景德镇特地 烧制,专门供奉乾隆皇帝南巡的,后流落外地,现复归于扬州屏风上全是扬州的园林山 水,不少画面都和瘦西湖园林酷似,这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扬州瘦西湖是源于清代园林无 疑。

造园者构园造景,巧妙地把琴棋书实指,而画室却无点当游人顺着琴室,棋室,书屋的 走廊向前时,自然就到了月观构园者深知文人通过赏月才能诗情大发,特别是扬州,素 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之说,于是面东临湖建水榭式建筑——月观,每逢 望日,文人雅士们便在此吟诗作赋尤其在中秋月圆之夜,木犀盛开,月观的后墙开有六扇大窗隔,打开后窗,天边升起一轮皓月,悬挂柳梢,与湖中月影交相辉应:水明、灯明、 婵娟明;茶香、酒香、木犀香到此时游人才恍然大悟,原来琴棋书是明提,画是暗点, 如此前实后虚,正是明代计成的造园巨著《园冶》中所道的虚实结合、以虚补实的园林建 筑设计理念在扬州园林中的成功运用三 园林水景的独特处理扬州瘦西湖不同于杭州西湖,仅水面面积就有 5.66 平方公里;不同于苏州、无锡,可借 36000 顷的太湖;也不同于南京玄武湖的开阔扬州瘦西湖原是一条内城河,袁枚在《扬 州名胜录》中说它“长河如绳,宽不可二丈许”但是扬州园艺家却在这小小长河之上,重 新安排出水景佳境一是拓宽水面,或用葑泥堆土石于湖中如小金山和西园曲水中的琵琶岛,将葑泥堆成小 町;或在湖中设湖,如瘦西湖中的荷浦薰风,即用湖泥围池,其外围的东西方向均为瘦西 湖的湖水所环绕,构园者在其北首处堆成土阜,建造小亭,南部则挖池种荷;或以长渚伸 入湖心,如钓鱼台。

经过园艺家精心处理过后的河道变成了瘦西湖,且湖中处处有变化, 极富有情趣二是充分发扬河道曲折变化的特点从便益门开始,河道由东到西;到西园曲水由南向北; 到小金山又由东到西;到二十四桥再由南向北中间又有不少汊河,如到冶春园处,向南 有小秦淮河;到问月桥处,向北有凤凰河;到西园曲水处,向南有丁溪;到烟雨桥处,向 北有长春河这样一来,即使在河水转折处,也多是三折:一来、一往、一可望曲折逶 迤,或收或纵,虽是狭河,却以为是宽阔的湖面这就是袁枚所称赞的“水则洋洋然九折矣, 山则峨峨然磴约横斜矣”三是所有景点皆傍湖而建一面临水,一面傍路,景点皆相互呼应,各呈其妙,这就形成 了瘦西湖的特色:“集景式滨水园林群落”在河道转折处均为较大的景区,如西园曲水、 小金山、二十四桥三大景区皆在湖道转折处的“顶点”上当两景间因水面相距较远时,就 用点景,如“长堤春柳”亭;或巧借桥梁做束腰, 如五亭桥景区,其桥就如瘦西湖的一根美 丽的玉带,将两岸的景点巧妙的连接起来形成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 独特水景效果在古典园林中,许多园林内无水,但园无水不活,于是就挖池蓄水有时构园者却另辟蹊 径,采取旱园水做之法。

例如扬州何园的船厅,周围都是石山,厅处于深谷之中厅为四 面厅,厅四周的廊台严整,且高于厅房一阶,这样一来厅四周的地面就显的非常低,而四 面厅则筑于高基之上,望之似乎就置于池水之上在厅前,用小瓦、鹅卵石铺成水波浪纹, 起伏有致,似见波光粼粼,又似听拍岸涛声再看船厅的楹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 壁船为家”,游人顿时会产生错觉,忘记这是旱园,而会疑为在湖滨漫步,这正是中国古典 艺术中“意到笔不到”的表现手法在园林营造中成功运用的典范四 园林山石的安排扬州无石山,蜀岗也仅为土阜而已,但是扬州园林在山的处理上很有特点对于比较高的 土山,如蜀岗,在山顶上筑殿和培植高大乔木,造成高树增山,险寺镇山的景观,从而在 无形之中增加了山的高度,使人觉得山势巍峨对于园中的土山则采取点石的方法,如小金山,山势虽不太险峻,但采取点石与土山结合 之法先以黄石布成登山的曲折磴道,磴道两旁随势点缀黄石山峰人行其间如入高山空 谷,加上奇松、翠竹、苍梅的种植,令游人感到十分的自然、曲折和深幽;再在山顶建一 风亭,植以老柏,亭瘦而高,柏苍且劲,且以活水环抱其间人处其间,怎能不产生“移来 金山半点何惜乎小“之感在无山之处,则采用平地叠石之法。

扬州的叠石增山是很有讲究的,清人即称赞扬州叠石, 有“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之说扬州地处江淮,无石可产,他方之石,运载不便, 不可能有许多的巨峰大石扬州叠石就在于运用高度技巧,将小石拼镶而成巨峰,按石块 的大小、纹理,组合巧妙,勾带连络拼接之处有如自然之势而无斧凿之痕,且多用阴拼, 即石头的拼接涂镶,全部暗含在内,外表缝隙犹如中国画的线条,符合“峰与皴合,皴自峰 生”、“依皴合缀”等国画理论分峰造石当为扬州叠石的一大特色所谓分峰造石即根据不同的石头,堆叠成不同的山峰, 再辅以花卉树木,从而形成许多个性鲜明的山景;构园者又将诸多山景汇集于一园,使其 相互映衬,相互比照,从而给人以“一石则见太华千寻”的美感享受扬州个园则是这方面 的杰出代表,该园据说出自石涛和尚的手笔,以四季假山汇于一园的独特叠石艺术而闻名 遐尔一进园门,只见修石依门,筱竹成林,两旁的石笋参差出土构园者抓住了最能体现春意 的筱竹、石笋,以竹石和谐相配,是为“春”;过春景,即见夏山,夏山全部用太湖石叠成, 秀石剔透,天矫玲珑,人行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从丛,顿感暑气全消,两掖风生; 秋山最倚画意,用源自悬崖峭壁的安徽黄石叠成,有的颜色赭黄,有的赤红如染,山间丹 枫斜伸,好似一个“秋”字;从黄石东峰步石而下,过“透风漏月”厅,即是用宣石堆起的冬 山,宣石中含有石英,迎光闪闪发亮,背光皑皑露白,构园者把冬景安放在厅后阳光不能 直射处,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游人无论近看远观,宣石山上都似覆盖一层未消的残雪,散 发出逼人的寒气。

有人说景石的四大标准:“透、漏、险、瘦”,其实这只是一般的叠石技巧,像扬州个园这 样分峰造石,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年,已见构园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贵者, 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开,而是浑然天成走进“春山”要经过一条小巷,巷 北墙上有若干圆形洞口,从洞口可见“冬山”的“积雪”,透过“冬山”的西边墙上的漏窗,则 可窥见“春山”上竹林中的石笋,给游人以“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 幅构制巨大的山水画卷,带给游人的是独具匠心的叠石个性美五 结语扬州地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理位置上属于北方,但距离江南仅一江之隔,更兼有京 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的黄金水道历朝历代均将扬州视为江南富庶之地,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引得无数文人骚客要“烟花三月下扬州”因此,扬州也就兼有了南北两种不 同的文化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商人云集于扬州,盐业兴旺、商业繁荣、人口众多,仅在 清代,扬州一地的税赋就占全国财税的六分之一,加之又是鱼米之乡,当时的扬州城已经 成为富甲东南一方的大都市清代康乾盛世,康熙、乾隆先后多次南巡特别是乾隆,对园林特别喜爱,多次到民间私 人花园游玩如果园林布置的入格,园主人又奉承的道地,往往赏以官职虚衔,因此扬州 绅商争宠于皇室,大肆修建园林。

扬州盐商的财力惊人,为向皇帝逢迎讨好,不惜钱财, 在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