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专题一至专题四教学指导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3527002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专题一至专题四教学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必修2专题一至专题四教学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必修2专题一至专题四教学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必修2专题一至专题四教学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必修2专题一至专题四教学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2专题一至专题四教学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专题一至专题四教学指导(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09 年 11 月修订版)历史必修 2历史必修 2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重要内容。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社会生产或经济活动总是与一个社会中的经济制度、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经济活动的效益有着密切关系,把握这三个基本问题也就把握了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人类的经济活动一方面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另一方面又是为了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实现社会最大限度的公平奠定基础。因此,人类的经济活动与政治、思想文化有着内在联系。我们学习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历史,感

2、受社会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也要认识到人类经济活动的终极目标以及它与人类政治活动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密切联系,培养崇高的文化追求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历史责任感。在知识目标方面,通过学习,要能够感受人类丰富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了解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了解中外重要的经济制度、活动方式、经济效益以及影响经济效益的诸多因素,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方法与能力目标方面,要学习收集历史上有关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经济要素的原理方面来分析和认识不同时期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现象。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能理解历史上不同

3、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其作出科学的评价和解释;能从经济角度认识基本国情,知道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与曲折,增强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尊重并善于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主动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上述三方面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是通过八个学习专题来建构与承载的。每一个专题的学习都可以从古今相通、中外相联的视角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展望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懂得经济活动应当以人为本的道德需求,更好地理解科技与生活的人文情怀。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按历史教学指

4、导意见的要求,准确掌握每个专题的教学深度与广度,落实每一个专题的三维教学目标,以确保高中历史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的实现。专题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课标内容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情况,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二、教学要求第一课第一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基本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

5、犁牛耕;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列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培养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发展要求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土地所有制。说明学习时应依据“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这一目标来把握这一课的学习深度和广度。“神农的传说”、“沉重的赋税和力役”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第二课第二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基本要求知道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列举古代中国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欣赏精美的手工业品,体会古代中国手工业领先世界而引发的自豪感,培养人文素养和热爱

6、科学的精神。发展要求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说明“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可适当拓展。“工官和匠户”,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第三课第三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基本要求了解古代商业的出现;概述“市”在历代的发展和商业都会崛起的史实。认识到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发展要求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说明“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可适当拓展。第四课第四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基本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体会当今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树立农工

7、商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发展要求说明“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教学时要注意分析其作用和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注意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问题。“工商业的管理”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三、教学建议本专题可分 4 课时教学。1.本专题教学要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注意用横向联系的方法分析中国古代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特点及其与政治、文化的关系。2教学经济史的内容,要重视三个基本问题,即经济制度、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经济活动的效益。要指导学生了解这三方面的状况和变化,从而使其把握某一阶段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3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发挥学生的主体

8、性作用,培养他们阅读材料的能力,特别是研读古文和查阅有关工具书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概括和分析的能力。4本专题内容的时间跨度大,涉及经济生产和经济生活的诸多领域,而教科书的容量有限,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以往所学知识以及课外获得的相关信息,以帮助其理解教科书的相关内容。专题二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市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资市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标内容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

9、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教学要求第一课第一课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基本要求知道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和逐渐解体的原因和影响;知道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知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主要表现;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感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与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体会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把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评价历史人物,懂得既要关注自身发展,又要关注社会发展。发展要求知道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的关系;分析外国资本主义的人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说明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最重大也是最深刻

10、的变化,教学本课时应当在把握本专题整体内容和目标的基础上展开。第二课第二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基本要求知道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知道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体会民族经济兴衰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联的道理。发展要求说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包括民国初年、抗战前夕和国民党统治后期三个阶段,要注意把握这三个阶段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第三课第三课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基本

11、要求发展要求知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体会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所表现的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理解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政治民主是民族工业健康发展的保证这一道理。说明本课重点是“探讨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史实的掌握是探讨的前提,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对前两课史实的复习。三、教学建议本专题可分 3 课时教学。1.教学本专题时应注重课程模块间的联系。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 19 世纪后半期和 20 世纪初的一系列重大的政治斗争

12、、思想文化的变迁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阶级条件,教学时应当关注经济发展与政治、思想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2.教师要注重发挥探究式学习的作用。经济史的历史资料相对丰富,教师可以组织引导学生开展问题讨论,如“中国近代工业是否是欧风美雨的产物”等。在讨论的基础上,可以指导学生撰写相关的历史小论文,也可以指导学生对某一时期中外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探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3.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采用角色体验法,使学生“动”起来。如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话剧,演绎一位民族资本家在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时期的命运,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再现出来。同时,让学生思考:从该民族资本家办厂的历程

13、,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些特点?4.可以在阅读和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选主题和历史时段,画一幅反映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漫画,并在全班交流展示。5指导学生进行人物案例学习,从历史的细节入手,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历史。如指导学生拓展阅读从晚清状元到实业家的张謇的故事,了解他为推动近代工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还可以指导学生上网收集荣氏兄弟的相关史料,了解他们的奋斗历程和不屈的精神。专题三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课标内容1.概述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

14、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二、教学要求第一课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基本要求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实质和意义;了解中共八大的召开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概况和后果;了解“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建设

15、造成的严重破坏。懂得今天的局面来之不易,并形成为增强祖国综合国力而不懈努力的认识。发展要求知道“八字方针”及其作用。说明教学时要注意勾勒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并总结经验和教训。“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论十大关系”、“1956 年到 1966 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重大成就”、“周恩来、邓小平为恢复国民经济所作的努力及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第二课第二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基本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阐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作用;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

16、区,开辟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感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体会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发展要求说明教学时可联系必修 1 专题四第二课的有关内容,并通过“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两目内容中的史实来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注意体会“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的深刻含义。第三课第三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基本要求了解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结合对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的主要内容的掌握,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发展要求说明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学本课内容时要注意与第二课内容的整合。三、教学建议本专题可分 3 课时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