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526525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地位及局限。一、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地位及局限。 1、历史地位:空想社会主义,尤其是三大空想家的思想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历史 意义。它是社会主义的先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它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和批判,对未来 社会的设想,都为马克思主义留下了有价值的遗产。 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是就其思想体系主导方面 而言的。任何空想社会主义都包含有科学的万分,越是后期科学成分就越多一些。马、恩正是继承了 以往空想社会主义中的科学成分,批判了它们的空想性质,才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可以说空想社会 主义是社会主义学说的童年。从该意义上讲,没有空想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

2、2、局限性:A、他们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得不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结论。他 们不清楚生产的社会性和私人占有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 无论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还是对未来新社会的设想,都是从人类理性 永恒正义出发而不是 以社会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为客观依据。B、他们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找不到实现 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他们不要阶级斗争不要无产阶级革命专政,幻想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的方 式,使资本家放弃剥削和平实现社会主义。C、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 的社会力量他们只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统治者开明富豪的支持上。

3、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恩在哲学和政治经济的两大发现,这两大发现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 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1、唯物史观的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一块理论基石。A 唯物史观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 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B、唯物史观提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找 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C、唯物史观提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找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 主义的社会力量。 2、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理论基石。A、剩余价值学说提示了资本主

4、义剥削的 秘密,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B、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 中的历史地位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的发展发生了整体质变。 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的客观规律。 2、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是实现共产主义。 3、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4、无产阶级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5、通过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6、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 7、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建成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8、支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四、马恩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四、马恩对未来社

5、会的设想。 1、未来社会将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A、过渡时期 B、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c、共社高级阶段。 2、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 3、整个社会生产将有计划地进行。 4、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5、不存在商品和货币。 6、消灭了阶级国家也将自行消亡。 7、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物质前提。 8、每个人将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五、理论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之间的差异。五、理论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之间的差异。 1、两种社会主义的重要差异: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生产资料的有制结构不同(理论是纯粹的 全民所有制;现实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殿)C、消费资料分配方式的形式和结构不

6、同(理论劳动量为作证,单一按劳分配;现实通过工资的形式来实现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D、经济运 行模式不同(计划、市场)E、在阶级和国家问题上不同(阶级国家应消失而现实中存在) 。 2、原因:A 现实社会主义几乎都是先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实现的。B、马恩的社会 主义理论也存在时代的局限。 六、列宁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六、列宁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基本上局限于马恩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新经济政策实施后, 列宁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不发达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观念:1、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他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

7、主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 走法却不完全一样,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只是科学谁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 基本原理并没有每一个国家规定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道路因此须根据本国本民族特点探索社会主义道 路。2、社会主义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必须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真正唯一 基础只有一个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高度发达大工业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特别强调劳动生产率把 创 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3 必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新经济政策 重要内容用商品将近代替产品分配。其核心是利用商品市场经济挽救社会主义。这就突破资本主义社 会是商品货币存在的最

8、后的一个形态的传统观点。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4、改变了对社会主 义所有制结构看法。马恩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只有一种-社会所有制。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有两 种形式:一种是国家经济一种是集体经济,这是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认识的重大变化。5、要正确看待 利用资本主义列宁指出社会主义由资本主义发展而来,必须继承用的东西。苏维埃政权应利用国家资 本主义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站。6、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列宁在实践中提出执政党建 设的基本原则如坚持党内民主、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制;执政党必须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真心真意 做人民公仆;党政执能要分开克服以党代政现象,建立党的监督制度。 七、苏东剧

9、变的原因和教训七、苏东剧变的原因和教训 (一)原因:1、政治上专制。马克思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如何真正实现民主至今都是社会 主义国家没解决好的问题。苏东党和国家由于长期缺乏民主导致集权专制形成官僚特权阶层。此阶层 将维护既得利益为考虑出发点本能地反对人民先例民主权力不受约束 的权力必然腐败正是腐败使苏东 各国共产党不打看顾倒。2、经济上空想化。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不尊重经济发展规律通过行政干预强制 推选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这种脱离实际的主观空想严惩压制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使全社会丧 失生机和活力。因而最终遭 到人们唾弃。3、文化上垄断化。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为维护专制统治思想文化领域大搞一

10、言堂把领袖言 论绝对化,神圣化通过行政手段强行舆论一致而把和领袖言论相背的观点视为异端进行批判甚至迫害,这使得思想文化陷入死寂僵化严重制约社会进步。 (二)教训 1、马义与时代征和国情结合。马义是开放的发展的学说。不能照抄而应结合。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现社会全面发展。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发展先进科技,实行科学管理。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 平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处理好经济、民主、精神建设间的关系。3、支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思想 理论建设上,马义与本国实际结合;组织建设上,健全民主集中制,严格党的纪律;作风建设上,支 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4、贯彻招执行平等的民族政策,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繁荣

11、。5、坚持改革的 社会主义方向和目标。坚持党领导;社会主义方向;改革注意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保持社会稳定。八、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生错误的原因。八、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生错误的原因。 1、缺乏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中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 2、传统的阶级斗争观念的影响。 3、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观念的束缚与困扰。 4、对马列菱中某些设想和论点的误解或教条化。 5、骄傲自满和领导体制的消极影响。九、苏东剧变的原因。九、苏东剧变的原因。 1、政治上专制化,马克思强调没有民主没有社会主义如何真正实现民主至今仍是社会主义国家没解决 好的问题。苏东党和国家由于长期缺乏民主导致集权专制,形成官僚特权阶层, 此阶层

12、将维护已得利益为考虑出发点本能地反对人民行使民主权力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腐败,正是腐 败使苏东各国共产党不打看顾倒。 2、经济上空想化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不尊重经济发展规律通过行政干预,在落后的简略水平上强制推选 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单一的计划经济这种脱离实际的主观空想严重压制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使全社会丧 失活力因而最终遭到人们唾弃。 3、文化上垄断化,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为维护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大搞一言堂,把领袖论绝对化神 对化。通过行政手段强行舆论一致而把一切与领袖议论相悖观点观点视为异端学说随意批判甚至迫害 作者。意识形态上的垄断化使思想文化陷入死寂,严重制约社会进步。 十、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

13、贡献。十、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 1、马恩曾用自由人的联合体来概括未来社会的特征没有用本质一词。列斯也什么是社会主义 进行了探索,但总的说都没有超越马恩对未来社会的设想。邓在 1992 年初南方谈话中第一次提出社会 主义本质的诊断即解放、发展生产力 。邓的理论脱了长期以来局限于具体牲和模式而忽视社会主义 本质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恩没有论述此问题列宁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社会主义,认识到社认也必须经 过多阶段发展,斯大林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毛泽东提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概念。但这种认识没 付诸实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为核

14、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示 了这一阶段特点路线纲领等一系列问题,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上是第一次。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马恩把市场经济看做资本主义的属性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能彩这一发展方式。 列斯毛在实贵中都曾有条件地利用过商品货币关系,但在理论是一致认为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资本主 义是市场经济。邓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 破天荒第一次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4、社会主义改革动力论革命解放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阐述的重要观点,但尚须说过在社 会主义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邓小平强调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就找到了抢劫社

15、会主义前进的 一个重要动力。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 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 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邮 电通信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

16、 实现。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恰相处。4、充满活力, 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 果得到肯定。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社会保持安定团结。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的过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社会整体全面和谐而不是某些局部领域和五一节上实现和谐, 追求实现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