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526249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7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7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17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7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五首自主积累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车马喧( ) 东篱下( ) 涕下( ) 怆然( ) 霜重鼓寒( ) 金鳞开( ) 角声满天( ) 提携( ) 雁门太守行( ) ( ) 塞上燕脂( ) ( ) ( )二、填空。1 饮酒选自 ,作者 ,名潜,字元亮, 著名 派诗人。自称五柳先生。2 登幽州台歌作者 , 代 ,世称 。3 天净沙 秋思选自 ,天净沙是 , 是标题。作者 ,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4.次北固山下作者 , 代诗人。5 雁门太守行作者 ,他的诗风幽冷浓艳、虚幻荒诞,人们称他为 。6.结庐在人境, 。问君何能尔, 。海日生残夜, 。乡书何处达? 。 ,塞上燕脂凝夜紫。 ,提携玉龙为君死。

2、夕阳西下,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结庐在人境( ) 问君何能尔( ) 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 风正一帆悬( ) 乡书何处达( ) 黑云压城城欲摧( ) 角声满天秋色里( ) 半卷红旗临易水( ) 提携玉龙为君死( ) 天涯( ) 四、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当的一句是(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五、对饮酒诗中“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问你怎么会能这样呢?心想远一点,自己就放开了。问你怎么会能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表明自

3、己“身居闹市,一尘不染”的原因在于“心远” 。“远”的对象就是远离官场,远离世俗,超凡脱俗。六、请你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答: 七、 饮酒最后两句该怎样理解?答: 八、品读次北固山下一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A 首联先写“客路” ,后写“行舟” ,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 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C 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

4、的理趣。D 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九、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答:十、翻译赏析“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答:十一、 雁门太守行一诗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分别从哪两方面写战地气氛?答: 十二、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含义是什么?答:开放拓展十三、阅读孟浩然与诸子登岘首 ,回答下边各题: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首联从大处落笔,道出了一个平凡的真理,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颔联上句承“古”字,下句承“今”字,抒发了登山览胜的

5、欣喜之情。颈联写登山所见,水落天寒之景,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之情。尾联写读羊公碑而泪下沾襟,语淡情浓;无限伤感,尽在不言之中。 对诗意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诗人凭吊岘首山上的羊公碑,引起自己的感叹。 想到自己不能像羊公那样建功立名,作者一洒壮志难酬之泪。 本诗吊古伤今,即景生情,平淡之中见深远,感情真挚动人。 这首诗虽有写景但重在言理,是一首惜古伤今的哲理之诗。 十四、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七步诗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1漉豉(ch):豆制品。 2萁(q):豆茎。 3然:通燃。试翻译“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一句。译:诗中“泣”字用得极为传神,请作具体分析。答:对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内涵正确的一顶是( )。面对兄弟残酷的相逼,诗人大义凛然,毫不畏惧。面对兄弟残酷的相逼,诗人敢到十分地畏惧。面对兄弟紧迫地残酷相逼,诗人极度伤心而又深感无奈。面对兄弟紧迫地残酷相逼,诗人充满无比的愤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