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研究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522602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课程论文评阅表课程论文评阅表学号109114155班级金融 101姓名宫浩阳论文题目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研究评分依据评分标准得分正确、有新意、有创见 正确、有一定新意 基本正确 错误较明显论点 20完全错误 充分、资料翔实、真实可靠 较充分翔实 一般 较少论据 20空乏无力 论证严谨、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有较强说服力,引 文准确 论证较严谨、思路较清晰、符合逻辑、有一定说服力, 引文准确 思路较清晰、引文较恰当 有一定的说服力论证 20紊乱、自相矛盾、大段抄袭他人文章 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层次清晰 结构合理、符合逻辑、层次分明 结构基本合理、层次比较清楚、文理通顺 有不合理

2、部分,逻辑性不强结构 20结构混乱、文不对题、或有抄袭现象 格式完全符合规范,字数在 3500 以上 格式比较规范,字数在 3000 以上 格式基本符合规范,但有个别地方不合规,字数在 2500 以上格式规范性尚可,但不足之处较多,字数在 2000 以上规范化 20格式不规范或字数严重不足总分备注:以上评分标准仅供参考。 教师签名: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研究摘要:董事会是一个通过召开会议集体行使职权的机关,一般情形下董事会由若干董事组 成,通过董事行使表决权来做出决定。不同的董事会制度,对董事会的独立性及科学决策 的公正性、合理性影响很大,故构建一套合理的董事会制度对完善公司治理至关重要。董 事会作

3、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机构之一,在公司的治理中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和监督机构,对企 业的绩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一个规范而富有效率的董事会是构建现代治理结构的 关键,而董事会能否正常运转并积极发挥作用,其结构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合 理的董事结构会产生无序和低效的董事会行为,进而导致不良的董事会绩效和公司效益, 使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所以建立一个高效的董事会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董事会结构 独立董事 经济效益 一、我国董事会制度的现状 在我国,董事会制度既具有现代董事会制度的通病,又具有在中国特殊国情下的特殊 问题。1993 年公司法出台时,基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考虑,在制度设

4、计上基本是围 绕“股东会中心主义”原则设立的。实际上,基于相关制度的严重缺失和相当部分公司脱 胎于国企的缘故, “股东会中心主义”理念也并未被很好地贯彻,股东大会的核心作用未能 很好发挥,以至于成了享有法定职权的经理层的“橡皮图章” 。新公司法从内容上看, 进一步加强了对董事会的关注,尤其是增加了独立董事的规定,但许多问题仍处于探索与 完善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面临的完善董事会制度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 在我国公司法上,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是法定的公司类型,在经济生活中也是最重要 的两类企业形态。股份公司又分为上市的股份公司和不上市的股份公司。所以,在完善公 司治理时,应当看到其董事会之间既

5、存在共同点也存在很大差异。 对于有限公司而言,其人合性色彩相当浓厚,最大的特点是:股东人数较少、规模较 小、股东之间具有一定的人身信任关系、股东往往通过内部协议组织安排公司事务;具体 在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立上,也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在有限公司中,董事会的规模较小, 董事会中绝大多数人就是公司股东;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不设董事会而只设一个执行 董事,董事会实被大股东控制。因此,在有限公司的治理中,大股东压榨小股东现象普遍; 因股东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而使公司陷入经营僵局也时有发生。对于有限公司完善董事会 制度时,不得不把这两个问题作为重点考虑。 对于上市的股份公司,股份高度分散,大多数股东拥有股份

6、却并不关心公司的管理权, 对公司的经营不满可以随时“用脚投票” ,出售股份而抽身离去。然而,上市公司关系到广 大股民的利益,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法律对上市公司的治理应有更多的强制 性规定。目前,上市公司的治理呈现的问题是:治理结构不完善,股东大会实际操纵在大 股东手中,中小股东的利益难以在公司的决策和实际运作中体现;董事会由大股东和内部 人控制的现象较为严重;监事会实际上只是一个受到董事会控制的议事机构;独立董事数 量很少,且难以对董事会进行有效约束。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有可能利用手 中的控制权为自身谋取最大化的利益,使得公司经营行为更多地呈现出非市场化态势。 在不上市的股

7、份公司中,公司治理中出现的问题更类似于有限公司而不是上市的股份 公司。公司治理中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大股东支配董事会,使董事会成为徒有其表的表决机 器。不同的是,大股东支配董事会导致的直接结果不一样:在有限公司中容易出现公司僵 局;在不上市的股份公司中主要是大股东压榨小股东。 二、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加入 WTO 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对我国的上市公司 的冲击很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坚强,企业的竞争变成了管理竞争,机制竞争,而企业 的治理结构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没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便不能很好的发展。随 着我国公司法的实施,在企业管理尤其是董事会方面取得了重

8、大的的成就,但是不可 避免的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1、大股东一股独大仍然突出,存在大股东操作董事会。在我国,董事会的成员是个股东按 照股权比例产生出来的,一股独大的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使得大独栋对上市 公司的董事会具有超强的控制。2002 年,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股权比例在 30%以上的占全 部上市公司的 69.56%。有 75 家公司第一大股东股权比例在。70%以上。我国上市公司绝 大多数是由国企改制而来,呈现出公有产权占主体的特征,国有股权等非流通股比例过高,股 权结构过于集中。如不能解决减持及流通性等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第一大股东股权比例 过于集中的问题。 2、独立董事制度不完善

9、。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虽然两职兼任能提高创新自由度,但 是却降低了对高级人员的监管力度。而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能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 发挥其有效监管的作用。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功能重叠。英美国家的公司监督机制是岁着 公司的发展,有董事对股东的信托义务和管理层对董事的信托义务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是 自觉形成的,因此英美国家没有监事会制度。而我国董事会时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享有 部分决策和管理功能,而将监事职能赋予了监事会,英美没有监事会,所以不存在董事会 和监事会的冲突问题,而我国必须设立监事会,从而形成见识会和董事会的冲突问题。 3、我国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不强我国公司董事会的来源途径单一,

10、直接由上级任命或由原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转型或由企业聘请名人董事, 选举、评估程序不规范等原因, 直接影响了 董事会的独立性, 从而使董事会的决策和监督职能弱化。在监督、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的 非执行董事,由于任免、薪酬方面受制于执行董事,成为执行董事的附庸,使其监督流于形式, 也削弱了董事会的监督能力; 董事的个人能力、治理知识、治理意识、获取信息的渠道的 限制,以及未能充分有效的利用决策工具,也降低了董事会科学决策的水平和效率。董事会的 独立性集中表现在董事会或其下设的委员会中外部董事或外部非执行董事即独立董事所占 的比例高低以及独立董事是否真正独立。 4、董事会下设委员会的问题我国公司实行的

11、是“三会”制衡的组织结构, 造成董事会的责 任不太明确,职能不完备。应根据公司情况,在不违背法律的情况下,实行董事会内部的分工 负责, 成立内部专业委员会。董事会下设专业委员会, 一是化大为小, 决策更容易; 二是化 外行为专业, 使更多的董事只参与自己擅长的领域的事物决策;三是化独裁为制衡;四是化对 立为合作,可在董事会成员中已出现公开严重对立时, 下设委员会可以缓冲正面直接冲突。 但我国公司中建立明确分工委员会的公司很少, 且委员会中的独立董事的比例很低, 难以发 挥作用。 5、信息传导机制不完善。董事会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信息来源是管理层,而管理层有可能 有动力对董事会隐瞒、歪曲和误导信息

12、。即使没有这种机会主义行为,由于决策角度和决 策层次不同,管理层诚实提供的信息也未必是董事会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如何获得全面、 有效和真实的信息,是董事特别是外部董事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确保管理层给与正确的 信息与董事会,同时董事会自己也应该分析信息的正确性,保证能作出争取的决策。 三、完善董事会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1、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设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人选是否分离, 反映了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 和执行层的创新自由的空间。一种极端的观点甚至认为, 为了增强董事会作为一个整体的 监控能力,增强对以经理人为首的经营者的约束,董事长一职应授予企业外部的经理人。虽然 实证结果显示两职合一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13、不显著,但考虑到本文样本的选择是年度数据,同时考 虑到我国证券市场和组织机构都不完善,监管机构相对落后,两职分离更有利于发挥监督效用。2、继续推进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在目前情况下,扩大独立董事比例是提高董事会有 效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较好措施。但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 必须有足够的数量保证。 在我国不少公司“一股独大”的特殊环境下。同时, 大部分独立董事是由公司管理层或大 股东请来的董事,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很难保证。独立董事缺乏一个稳定的、可靠的、畅通 的信息渠道, 无法掌握企业的全面信息,导致独立董事的决策可能是片面的甚至错误的。因 此,应积极创造条件推进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严

14、格独立董事人选的条件,规范独立董 事产生的途径,加强独立董事的激励与约束,通过更明确的法律条款和董事保险制度使董事对 股东更负责, 通过信息披露及程序性规定使董事会更独立,通过培训促进董事职业化,使独立 董事能更加诚信、勤勉地履行职责, 独立董事的作用也将日益显著。 3、健全董事会运作机制严格按照公司法规定的程序召开股东大会、选举董事、召开董 事会, 彻底消除董事会产生的随意性、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以及董事会成员与经理层高度重 合的现象, 真正建立和完善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优化董事会的结构和功 能,提高董事的经营水平和业务素质,确保董事会集体决策, 防止内部合谋行为, 保护中小股 东

15、利益。建立和完善董事的信息披露制度, 以确保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更加透明。基于股东 和董事会之间的法律信托关系, 公司股东有权利获悉关于董事活动、薪酬以及商业利益的 相关信息。 4、建立健全法律机制,规范我国的董事会制度。我国的董事会的发展时间较短,虽然发展 的速度较快,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但是依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我们应该学习西方的 经验和教训来发展属于我国自己的董事会制度,不能照抄西方的一套,要能适应我国的社 会现状和市场经济的特征,要用于创新,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董事会制度发展起来,从 而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 5、设置合理的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保持合理的规模不仅能最小化公司的代理成本,还能保

16、 证企业经营决策得到充分、及时的讨论。在一定的范围内,董事会规模与经营业绩正相关, 而超过这一规模,则董事会规模越大,企业业绩越差。我国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最少 为5人,最多不超过19人是具有科学的。我们要适当的控制董事会规模,提高董事会的治理 效率。同时各个上市公司还应该综合考虑公司的规模、行业,以及发展战略来确定董事会 规模。 董事会中要包括具有核心决策能力的、行业知识和经营阅历的董事成员。同时,还可以让 经理人参与公司的董事会会议,但不列入董事会成员中,让经理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加 强经理和董事会之间的沟通,技能提高董事会的独立判断能力又能保证董事会的战略决策 能力,对公司的竞争和业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6、完善董事会中专门委员会制度,建立明确分工的专门委员会也能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董事 会结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还没有建立明确分工的专门委员会,可以在董事会中设立 若干独立委员会,建立审计、薪酬、提名委员会有利于避免公司内部的控制情况,提高董 事会治理效率。 四。 、结束语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在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