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很重要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3520033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审题很重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作文审题很重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作文审题很重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作文审题很重要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作文审题很重要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文审题很重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审题很重要(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审题分析精选例题: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第三只小板凳 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完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唯独爱因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来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说:“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拿出两只板凳,举起左手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第三只,总比前两只强一些。” 要求:1.从爱因斯坦方面确立一个明确观点; 2.从老师方面确立一个明确观点; 3.将爱因斯坦和老师两方面综合起来确立一个明确的观点。 讲

2、析: 议论,归根结蒂是要明确提出一个观点。对同一事物由于选取议论的角度不同,得出的观点也就不同。 从测试的角度看,这道作文题就是要从三个角度对第三只小板凳进行议论,得出三个不同的明确观点。 首先从爱因斯坦方面来谈。他认为第三只小板凳比第一只、第二只要好。那么,在这三只小板凳中,第三只小板凳当然是“成功”的。这个“成功”不是凭空得来的,和什么有关呢?从爱因斯坦讲的“刚才交的是第三只,总比前两只强一些”,可以看出,这是一种自信。如果一个人做事缺乏自信,那么成功是不可能实现的。从爱因斯坦对老师的回答,还可以看出,“成功”和“对失败的总结”、“不断地做”有关。 找出“成功”与“自信”、“对失败的总结”

3、、“不断地做”的相互联系。再把这种联系用一个句子(单句或复句)表述出来便是明确的观点。 1.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2.成功不是失败的累积,而是对失败的不断总结。 3.持之以恒是成功的条件之一。 从老师方面谈,他认为爱因斯坦交的“小板凳”是“世界上最坏的板凳”,这是老师对这个板凳的看法。这个看法太绝对,因此是片面的。他不知道交的是第三只,第一只、第二只板凳比第三只板凳更“坏”。老师这种片面看法和什么有关?要是老师知道这只小板凳的来历就不会断言“坏”了,因此和不能“全面”看问题有关,当然和“不调查了解”有关,还和“静止看问题”有关。 把“片面”与“全面”的辩证关系用一个句子(单句或复句)表示,便是明

4、确的观点。 4.要全面看问题,切忌片面。 5.要从发展变化去 看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6.任何事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将爱因斯坦和老师两方综合起来看。对一只小板凳,制作者爱因斯坦认为好,旁观者老师评价它“坏”。为什么对同一事物看法竟有天壤之别,原因是什么呢?爱因斯坦认为好,是与前两只相比的结果,这个比是“纵比”,纵比是和过去比,可以比出进步。老师认为坏,是与他自己见过的板凳进行比,这个比是“横比”,和好的、较好的比,当然比出不足了。由此看来,爱恩斯坦和老师对一只小板凳看法大相径庭,这是“比”的结果啊。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比呢?既要纵比,也要横比,这样才能全面看待事物。那么观点可以归纳为

5、: 看待事物,既要横比,更要纵比。 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分析,又 可更深入地找出事物的多种相互联系,从而确立明确的观点。 这道题有测试价值,它提出确立明确观点的几条途径。 例文: 1.成功不是失败的积累,而是对失败的不断总结。 2.要全面看问题,切忌片面。 3.看待事物,既要横比,更要纵从,这样才能促进事物向前发展。 论据要充分: 精选例题: 在下面短文横线处写一段话,用两组对比的事实论据,证明“失败的染色体上常常蕴含着成功的基因”是正确的,不超过 400 字。 通往科学凯旋门的路,都是由失败的砖石铺成的。如果你想拒绝任何失败,那么成功也将被你关在门外;如果你想避免任何失败,那么成功也就永

6、远不会出现。在科学的探索中,没有被失败的苦恼折磨过的人,是享受不到成功的欢乐的。 在失败的染色体上常常含着成功的基因。 据说,希腊曾有一位哲学家,走路时因为只注意抬头观察星辰,结果掉进了坑里,于是有人为此讥笑他。黑格尔却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在科学上如果害怕失败而抱残守缺,因袭旧说,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科学的创新永远是一句空话。 科学史上无数事实证明:成功的金粒是从失败的砂砾中千淘万滤而来的。真理的闪光在谬误背景的映衬下会显得更加璀璨夺目。 讲析: 论据,是得出观点的根据,是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因此,论点和论据是统一的。 我们说“论据要比较充分”有两

7、层意思,一是要有足够的论据证明观点,二是不同的论据有相同角度,可以证明同一观点。 论据得来的很重要途径是积累,怀特黑德有句名言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这句名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一个人若要有发现,有创造,就不应当畏惧错误。倘若你想把一切错误都关在门外,那你也必将永远被关在真理的门外;倘若你想避免任何失败,那你也必定永远得不到成功。 上述的分析,对“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的内涵作了剖析,很深刻,如果再有论据做依托,那就更充实,让人可信了。这样的论据只有靠积累了。如: 论据一 有人说:“若不让错误出生,便不会有真理降世。” 论据二 歌德说:“人们若要有追求就不能犯错误。” 论据三 奠定电磁学实验基础的

8、法拉弟,正是由于不怕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经过近十年的艰辛努力,才终于使磁铁产生了电流,开拓了电磁学新领域。 论据四 欧立希以惊人的毅力,在失败了数百次之后,才成功地制成了药品坤凡纳明。 以上四个论据,很好地证明了“一个人若要有发现,有创造,就不应当畏惧错误”这个论点。 在积累论据时,不要零散的记,而要以观点统帅不同论据,一组一组的记。这样用起来,就触类旁通了。 例文: 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十九世纪的两千年中,企图证明欧氏几何“第五公设”的都遭到了失败,非欧几何却在这无数次失败后呱呱坠地。发明“永动机”的奢望,曾经耗费了许多人的科学青春,而焦耳正是在对“永动机”的深入研究中,发现了热功当量定律。 论

9、证要合理: 精选例题: 写两段语言表述不同但内容相同的话,证明由格言“一千个0比不上一个1”得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样一个观点。每段文字不超过 200 字。 讲析: 论证,是由论据得出观点的证明过程。“合理”是指证明过程要让人心服口服,万万不可牵强附会,更不能东拉西扯,应是水到渠成。例如,有人注意到了这样一种现象: 居里夫人的长女伊伦居里是科学家,和他母亲一样也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非欧几何的创始人之一,匈亚利数学家亚鲍耶的父亲是著名的数学教授;我国化学史专家张之高教授的儿子张滂是有机化学教授;著名女物理学家谢希德教授的父亲则是燕京大学物理系主任谢玉铭教授 于是有人便根据这种现象得出结论“科

10、学可以世袭”。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科学无世袭。出身科学之家,从小便能接触科学、熟悉科学、耳目染,会养成浓厚的科学兴趣,这只是一个环境,是外因,真正起作用的是内因。以居里夫人的长女伊伦居里为例。虽然母女俩都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而伊伦居里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头衔决不是从父母那里“世袭”得来的。这个结论是由论证分析得来的。如: 伊伦和她丈夫约里奥,把实验当成了“公园”,把崎岖的登攀之路当成了“林荫道”,把夜晚当成白昼,把假日当作工作日。他们“使生活变成幻想,再把幻想化为现实”。他们的家常便饭是实验失败,他们的口头禅是“再来一次”。他们经过上千次失败,终于在 1934 年发现人工放射性,在科学上作出

11、重大贡献。如果说小居里夫妇从居里夫妇那里继承了什么遗产的话,那就是继承了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遗产。 读完这段论证分析,我们会心服口服地说:“科学无世袭。” 论证是要讲求论证方法的。“一千个0比不上一个1”,从字面的数学意义看,一千个“0”够多了吧,但它们相加仍是“0”,比不上一个“1”。 既然是格言警句,一定是用这个话表达一个意思。“0”可是什么都没有,就像这个符号的样子空空的,如果用来喻人,就是那种只会说大话而不实干的人。“1”虽小却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如果用来喻人,就像看来单薄,像根棍子似的人,却在那里从“1”开始,朝 2、3、4走去。 要想把“幻想”和“实干”的关系说清楚,必然要用比喻论证法

12、,对比论证法和因果论证法,这三种论证法又是综合在一起的。语言表述则因人而异。语言的运用是个长期的功夫,不能一蹴而就。但要尽量想方设法,用恰当的词、句、修辞方法来表述这种辩证的联系。 例文一: “0”尽管大腹便便,却空空无物。即使一千个“0”仍然是“0”。“1”尽管骨瘦如柴,却代表着一分价值。 “0”像一张口夸夸其谈;“1”像一只手默默的劳作。 一个整天充满绝妙幻想,有着各种美好计划的人,如果只沉缅于这些空想而不付诸行动,最终将一事无成;而一个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由小事做起并不断积累的人,最后终将有所作为。 例文二: “一千”与“1”相比,可谓大矣,然而,倘若是把“一千”个“0”相加,那就另当别论

13、了,因为“一千个0”仍然是“0”,而“1”却是实实在在有意义的。尽管“1”与“0”相差并不悬殊,但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与空想毕竟有天壤之别。 有的人高谈阔论什么“远大理想”、“宏伟目标”,就是不付诸行动,到头来无非是更多的失落、懊悔,这是由于他们看不起小小的“1”。殊不知,就是这小小的“1”是“0”的突破,是做一切事业的开端,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缩写: 精选例题: 将论“入迷”压缩成一篇短文。要求:保持原文脉络;保留原文主要内容;不超过 200 字。 论“入迷” 茅盾 有多种多样的“入迷”。 吉诃德先生看武侠小说把一份家产几乎看光,还嫌不够,还要出去行侠,终于把一条老命也赔上。 这是“入迷”的

14、一种。 红楼梦上香菱学诗,弄得茶饭无心,梦里也做诗。这也是“入迷”。但据说香菱居然把诗做好了。 乡间有伧夫读封神榜,搔头抓耳,心花大放,忽开窗俯瞩,窗下停有馄饨担,开了锅盖,热气蓬蓬直上;伧夫见了,遽大叫道:“吾神驾祥云去也!”跨窗而出,把馄饨担踹翻了。这又是一种的“入迷”,然而程度远在吉诃德先生之下。 吉诃德先生的“入迷”,结果是悲剧。乡间伧夫的“入迷”,结果是喜剧。香菱的“入迷”,结果不悲不喜,只成了一篇平凡的故事。 就“入迷”而论,吉诃德先生实在是伟大的;你看他始终不动摇,乡间伧夫那一幕喜剧,叫做一时发昏,也许他赔偿了馄饨担以后就发誓不再看封神榜了。但当他高叫“吾神驾祥云去也”,而且撩衣

15、跳窗的时候,他那态度倒也是“严肃”的,他确实“走进了封神榜”,不自知其非书中人了!至于香菱,他茶饭无心地读杜工部温飞卿的时候,她唯一目的是自己也做个诗人。使她着了“迷”的,不是杜工部他们的作品,而是她自己想做诗人这一念的“虚荣”。故就“入迷”而论,香菱的,便是最下乘! 有些人一拿起小说来读,便在心里说:“小说家言,岂能当真。”于是他带着怀疑的微笑,被动地看下去了。有些人进了戏园,就自己提醒自己道:“这是做戏呀!”于是他让戏拉着,坐到终场。他们自视为绝顶聪明的人,视吉诃德先生为天字第一号笨伯。可是我们说,真正含有严肃的人生意义的小说或戏曲,原来不是给此等人看的!此等人看小说进戏园只是糟踏时间罢了

16、!谈小说或观剧,一定得有几分“入迷”,就是走入作品中,和书中人一同笑一同哭,这才算不负那小说或戏曲,而小说或戏曲也没有白糟踏了他的光阴。 一位作家写作品的时候,也非“入迷”不可。他的感情要和他笔下人物的感情合一。他写的人物不止一个,然而他所憧憬的,或拈出来使人景仰或认识的人物,却只有一个或一群;作家就要恨此人物所憎恨的对象,拥护此人物所拥护的一切!作家必须自己先这么“入迷”,然后可望读者也“入迷”。然而他的作品不是消遣品,他的力气不算白费。一个演员在舞台上假使存了“我是在做戏”的念头,他的戏一定做不好。 现在常听得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假使像香菱似的一面读杰作,一面心里想:“我读完了这些,我就是文学家了。”那他还是白读。他读杰作的时候,应当毫无杂念,应该只是走进书去,笑时就笑,哭时就哭,他应该“入迷”!所谓技巧的学得这一步,是在他几次“入迷”以后自然而然的结果,他把杰作咀嚼消化,成为他自己的力量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的杰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